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重组E.coli BL21(DE3)表达降血糖药物胰升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的乳糖诱导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剂乳糖分批添加在生物量与蛋白表达量上均优于一次性添加方式,因为乳糖可被细菌作为碳源利用,分批添加乳糖诱导的目的蛋白表达量高达48.0%.研究结果证明乳糖分批流加可用于高密度发酵表达重组GLP-1类似物,并对其它重组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木糖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菊糖酶合成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可利用木糖、菊糖等多种碳源。利用木糖为碳源时菊糖酶产量最高,酶活力可达30.4U/mg菌体(干重),菊糖次之;利用葡萄糖、乳糖等酶活力均很低。用洗涤菌体进行诱导试验也表明,木糖能诱导该酵母菌菊糖酶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已亚胺可抑制木糖对该 酶的诱导作用。在以木糖为碳源的生长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能明显地阻遏菊糖酶的形成。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菊糖酶的合成受诱导和分解产物阻遏机制的双重调节,木糖是酵母菊糖酶合成的一种良好的天然诱导剂。  相似文献   

3.
通过摇瓶培养对突变芳香基硫酸酯酶H260L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包括接种量、诱导时期、诱导剂浓度、发酵时间、诱导剂加入方式、发酵温度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工程菌发酵的乳糖诱导表达优化条件为:以5%接种量培养3 h后,加入乳糖诱导剂至5 g/L,诱导表达7 h;当发酵温度为25℃、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5时,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活性最高。在优化条件下,工程菌芳香基硫酸酯酶活性达到2.63 U/m L,是未优化酶活性的46.9倍。突变酶H260L对龙须菜粗多糖硫酸基团的脱硫率为82.1%。  相似文献   

4.
【目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UGPase)是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生物体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本实验以香菇新808为实验材料,设置不同的碳、氮源对香菇菌丝体进行液体发酵培养(25 °C,30天),烘干菌丝体称取其生物量,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碳氮源下菌丝体ug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测定UGPase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与普通PDA培养基比较,除以硝酸铵为氮源外,其余碳氮源均能提高香菇菌丝体生物量,其中以麦麸为碳源的生物量最大(0.63g)。以小分子糖(蔗糖、麦芽糖和甘露糖)为碳源、有机复合物(麦麸和黄豆芽)为氮源时,ugp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UGPase酶活性更高,同时,其香菇菌丝胞内多糖的含量也更高。其中分别以蔗糖为碳源,以麦麸作为氮源时,ugp基因表达量、UGPase酶活性(分别为4043.80U/mg和3873U/mg)和菌丝胞内多糖含量(分别为3.60%和3.86%)最高,ugp基因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19倍和6.52倍。【结论】香菇菌丝ugp基因转录表达水平、UGPase酶活性以及菌丝胞内多糖含量三者之间显示出较高的正相关性。小分子碳源(蔗糖、麦芽糖和甘露糖)、有机氮源(麦麸和黄豆芽)有助于香菇菌丝多糖的合成,其中蔗糖和麦麸可作为香菇液体发酵优势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5.
初步探讨了利用Pseudomonas putida KT2442制备中长链聚羟基烷酸酯(MCL-PHAs)的工艺,考察了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在2.5 L发酵罐上采用高密度细胞培养制备以油酸为碳源,细胞干重达120g/L,MCL-PHAs质量浓度达40g/L,产物质量分数为34%,生产速率为0.965 g·L-1·h-1;以玉米油水解物为碳源,细胞干重达105g/L,MCL-PHAs达28g/L,产物质量分数为26.5%,生产速率为0.667 g·L-1·h-1.以玉米油水解物为碳源所得细胞浓度、产物浓度与以油酸为碳源所得结果比较接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真菌,经鉴定为多形单毛孢,该菌株能产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碳源优化选择表明葡萄糖和蔗糖复合碳源为最佳碳源,当葡萄糖和蔗糖以质量比9∶1复合,添加总糖量为100 g/L时,培养10 d后,生物量达到15.45 g/L,产油率达到77.1%,总多不饱和脂肪酸产量达到8450.1mg/L.其中,十八碳三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产量分别能达到640.9,1947.3,333.4和292.3 mg/L.  相似文献   

7.
通过优化单因子及正交实验对影响胶质芽孢杆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碳源、氮源的种类及添加量,分析出菌体生物量的最大影响因子和培养基组分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由单因子实验可知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时菌体生物量较高。正交实验结果可知葡萄糖是菌体生物量主要的影响因子;比较理想的培养基优化配方为(g/L):葡萄糖24,硫酸铵1,豆饼9,碳酸钙2,硫酸镁2,磷酸二氢钾4,氯化铁0.1。在此条件下活菌数可达8×108cfu/mL。  相似文献   

8.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基因组 DNA 扩增得到了木糖还原酶(Xylose Reductase, XR)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活性表达.重组菌在诱导6 h 时的XR 表达量最大,约为总蛋白的20%.实验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乳糖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菌在以乳糖作为诱导剂时酶活最高为232.38 μkat·g-1,以 IPTG 作为诱导剂时酶活最高为206.04 μkat·g-1.  相似文献   

9.
以包含质粒pET-Trx-CAD-BuforinⅡ的大肠杆菌BL21(DE3)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种利用乳糖自诱导方式表达天蚕素AD和蛙BuforinⅡ的表达系统。首先,在LB培养基中研究了乳糖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时间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然后,利用"分解代谢物阻遏"原理构建乳糖自诱导表达系统,以"葡萄糖+主碳源"两种碳源的依次代谢将蛋白表达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菌体生长阶段,菌体利用葡萄糖生长,乳糖无法进入细胞诱导蛋白表达;第二阶段为蛋白表达阶段,葡萄糖耗尽,菌体开始利用主碳源生长;同时乳糖进入细胞诱导蛋白表达。最后,利用优选的"葡萄糖+木糖"组合自诱导表达天蚕素AD和BuforinⅡ的融合蛋白,得到的目的蛋白占全菌总蛋白含量的45.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毛细管法研究了木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m)的趋化性反应,结果显示pH、趋化时间、温度、氨基酸、碳源、酸和重金属离子对木葡糖酸醋杆菌趋化性反应有影响.木葡糖酸醋杆菌在温度25~30,℃,pH为5时趋化性反应最高;最佳趋化时间为60,min;在7种氨基酸中L–亮氨酸、L–丙氨酸、L–甘氨酸、L–甲硫氨酸对木葡糖酸醋杆菌的趋化性反应有促进作用;6种碳源中,葡萄糖对趋化性有促进作用,蔗糖、乳糖、麦芽糖、半乳糖、甘油对趋化性反应有抑制作用;4种酸中柠檬酸对趋化性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Sn2+、Mn2+、Pb2+、Cr2+、Co2+离子都对趋化性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香菇新808为材料,利用苯酚-硫酸法和qPCR技术分析不同碳氮源下菌丝体多糖含量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并测定其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除硝酸铵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能提高香菇菌丝体生物量,以麦麸处理的生物量最大(0.63g).以小分子糖(蔗糖、麦芽糖和甘露糖)为碳源、有机复合物(麦麸和黄豆芽)为氮源时,UGP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酶活性更高,菌丝胞内多糖含量也明显提高.其中蔗糖和麦麸处理下的UGP基因表达量、酶活性和菌丝胞内多糖含量最高.香菇菌丝UGP基因表达量、酶活性以及胞内多糖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显示小分子碳源(蔗糖、麦芽糖和甘露糖)、有机氮源(麦麸和黄豆芽)有助于香菇菌丝多糖的合成,其中蔗糖和麦麸可作为香菇液体发酵优势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平菇液体菌种中蛋白质的含量。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对平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得出最佳试验因素为酵母浸出粉、葡萄糖、Mg SO4、K2HPO4,以酵母浸出粉、葡萄糖、Mg SO4·7H2O、K2HPO4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培养基配方是:酵母浸出粉20 g/L,葡糖糖20 g/L,Mg SO4·7H2O 1.5 g/L、K2HPO40.5 g/L,平菇液体菌种中蛋白质含量最多可达448.4 mg/g。  相似文献   

13.
在碳源、氮源、表面活性剂、最适温度和最适pH等方面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用DNS法测定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纤维素酶的活性.真菌Penicillium C3a的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1.5 g/L的葡糖糖为碳源,1.5g/L的尿素为氮源,添加0.5 ml/L的表面活性剂吐温-20,pH5.0,培养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乳糖诱导重组工程菌pET(32a+)-rmIL-9/BL21(DE3)高效表达rmIL-9融合蛋白的实验条件,探讨规模化生产rmIL-9的可行性.分别考察乳糖诱导时机、诱导浓度、诱导时间等参数对rmIL-9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的乳糖诱导条件.结果显示,对于rmIL-9融合蛋白,乳糖作为诱导剂可达到良好的诱导效果,诱导产物的表达量可优于IPTG诱导产物.最优诱导表达条件为:当菌液OD600值为1时,添加终浓度为5g/L的乳糖,诱导9 h可以高效表达目的蛋白.实验表明,采用乳糖可以诱导rmIL-9融合蛋白基因的高效表达,此为动物实验评价rmIL-9治疗黑色素瘤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5.
L-苯丙氨酸生产中PAL酶活及产酸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诱导剂、表面活性剂及酶稳定剂对L-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酶 )酶活的影响 ,考察了细胞量及反式肉桂酸的流加对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0.05 %L-苯丙氨酸为诱导剂可提高酶活 18.2%,以 0.005%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为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酶活 12.4 %,PAL酶的稳定剂 2mol/L山梨醇与 0.1%戊二醛的组合可使酶活提高 94.5%。细胞量/肉桂酸比率α为3.6对产酸最有利 ,在第 3, 25 ,40h流加反式肉桂酸至浓度为 0.1mol/L ,可提高产酸浓度9.6%。实验发现野生菌株的产酸能力可达10.03g/L ,肉桂酸的转化率可达 60%。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污泥负荷(F/M)和碳源类型对活性污泥胞内贮存物的形成、转化及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在碳源分别为乙酸钠、葡萄糖和模拟生活污水条件下通过间歇试验研究F/M分别为0.46g/(g·d)和0.36g/(g·d)(以单位质量污泥计)时,胞内贮存物聚羟基烷酸酯(PHA)和糖原的含量变化以及反应器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反应器中胞内贮存物含量的变化以及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以乙酸钠和模拟生活污水为碳源时,活性污泥胞内最高PHA质量比分别为90.5mg/g和47.3mg/g(以单位质量挥发性污泥计),高于葡萄糖为碳源时的含量;F/M为0.46g/(g·d)时,胞内贮存物的含量高于F/M为0.36g/(g·d)时的含量,且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总氮超标的微污染水体中有机碳源较少,投加外部碳源可促进反硝化脱氮,固体碳源因能克服传统碳源缺点而备受关注.以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高分子材料作为碳源,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作为骨架载体,利用交联法制备2种复合固相碳源PSPC-Ⅰ和PSPC-Ⅱ,并研究释碳特性及强化生物绳脱氮效果.结果表明, 28 d内两种固相碳源持续释碳且未达到释碳平衡,最高释碳量分别达6.3和8.7 mg/g (以溶解性有机碳计);三维荧光结果显示释放碳源以微生物易降解的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芳香蛋白类物质为主;与不投加碳源的生物绳(生物量200 ng/g,以三磷酸腺苷计)相比, 2种固相碳源均显著增加了生物绳挂膜生物量(PSPC-Ⅰ和PSPC-Ⅱ的生物量分别为400~600和300~500 ng/g,以三磷酸腺苷计); 2种固相碳源均显著增强了反硝化作用,对照组未脱氮, 2种固相碳源脱氮率达80.4%和75.0%.  相似文献   

18.
以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L-谷氨酸:氨连接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EC6.3.1.2)蛋白表达宿主菌株BL21(DE3)(pET3C/谷氨酰胺合成酶)作为研究对象,借助SDS-PAGE分析方法,对于用乳糖诱导由T7lac启动子控制的重组目的产物蛋白的表达规律进行了优化研究,分别比较了最佳诱导起始生长量、所需乳糖的浓度、诱导持续时间、补加乳糖和氨苄青霉素及不同培养基等参数对重组产物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T7lac启动子控制的重组目的产物,乳糖作为诱导剂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诱导表达效果,诱导产物的表达量、可溶性及酶活与IPTG诱导产物基本接近.本研究结果为乳糖作为诱导剂应用于重组大肠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麦冬多糖片含量测定与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麦冬多糖片进行了含量测定,每片含多糖49.99 %±0.9 %;并研究了其急性毒性,山麦冬多糖的小鼠最大耐受量为26.68 g生药/kg,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711倍.  相似文献   

20.
日本弓背蚁营养成分分析及其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洲广布种日本弓背蚁 (Camponotusjamponicus)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 .结果显示 ,其体内含水量为 6 5 .47%±0 .5 3 % ,粗灰分为 6 .5 2 %± 0 .35 % ,总糖为 2 .37%± 0 .43% ,粗脂肪为 14.0 2 %± 0 .6 4% .在其 8种主要脂肪酸中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 82 .45 5 % ,其中油酸C11 8为 5 1.884% ,棕榈油酸C11 6 为 11.30 2 % ,花生烯酸C12 0 为 6 .997% ,亚油酸C21 8为 8.881% ,亚麻酸C31 8为 3 .391% ,豆蔻酸C01 4 为 0 .86 1% ,软脂酸C01 6 为 12 .6 48% ,硬脂酸C01 8为 4.0 37% .由此认为 ,日本弓背蚁是一种不逊色于双齿多刺蚁的食物资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