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固体选择培养基从污泥中筛选出一种可以氧化低价硫的菌株,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光学显微镜下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对含有该菌的培养基进行pH值检测,在培养的第3天发现pH值有显著下降,继续培养一周左右,pH值下降到0.6;用离子色谱进行检测,培养5天,液体培养基中硫酸根含量从249.2mg.L-1增加到3679.7mg.L-1;将菌液加入FeS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FeS被氧化,培养基颜色变浅.  相似文献   

2.
以16株不同种属的乳酸菌为出发菌株,利用氯仿-乙醇结合考马斯亮蓝G-250法,筛选出了细胞生物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量都较高的2个菌株(L-7和L-9).在摇瓶中研究了影响2个菌株SOD产量的适宜温度、起始pH值、培养时间和培养基配方等因素,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28 ℃、起始pH 7.0、培养28 h.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利用基础培养基培养L-7和L-9菌株,湿菌体中SOD产量分别达3 361.2 U/g和3 389.7 U/g.  相似文献   

3.
MS培养基凝固效果和高温灭菌后pH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培养基的pH值、琼脂浓度与MS培养基凝固的关系 ,以及不同成分对高温灭菌后MS培养基pH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 ,调高培养基的pH值或增加琼脂浓度均可改善培养基的凝固效果 ;高温灭菌后 ,MS基本培养基的pH值由灭菌前的 5 .80下降为 5 .5 1 ,造成pH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高温灭菌过程中EDTA铁盐与其它微量元素发生相互作用所致 ;同基本培养基相比 ,培养基中加入 3 0 .0g·L- 1 蔗糖、食用白糖、葡萄糖或果糖使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下降了 0 .0 6、0 .1 0、0 .2 8和 0 .98个单位 ,而添加 2 .0g·L- 1 水解酪蛋白、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或 1 .0~ 5 .0g·L- 1 活性炭则使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上升了 0 .2 3 ,0 .1 8,0 .3 9和 0 .1 9~ 0 .72个单位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菌体经机械研磨,硫酸铵分级,sephadex G-100层析,再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进行纯化,得到电泳均一的 L-谷氨酸脱羧酶纯品.酶作用的最适pH 为4.4,在 pH3.6~5.8稳定;最适温度50℃,50℃以下稳定;于60℃保温30min,酶活力保留65%.此酶作用于 L-谷氨酸的 K_m 值为1.39×10~(-2)mol/L,金属离子 Zn~(2+),Cu~(2+),Mg~(2+),Fe~(2+)分别不同程度的抑制此酶,EDTA 无抑制作用.该酶在280nm 处有最大光吸收,与蛋白质在280nm 处有最大光吸收值的普遍性质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黄铜矿表面生物吸附量的测定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了在细菌浸矿的过程中,黄铜矿矿物表面吸附细菌细胞裂解液的吸光度,通过对测量波长、裂解时间、溶液pH值、加热时间、冷却时间等影响吸光度因素的实验研究,得出了黄铜矿表面细菌细胞裂解液吸光度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波长560nm,裂解时间25min,溶液pH值7.0,加热时间15min,冷却时间6min.在最佳条件下绘制出了吸光度与矿物表面细菌吸附量之间关系的标准曲线.研究表明细菌裂解液的吸光值与细菌的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在pH1 7~2 8的弱酸性介质中,二甲苯蓝FF与牛血清蛋白、人血清蛋白、卵白蛋白、α 糜蛋白酶等作用形成结合产物时将导致吸收光谱发生变化,在390nm处产生明显的褪色作用,而在560nm附近吸光度增强,其ΔA值均与蛋白浓度成正比,根据蛋白质的不同分别在0~60mg/L或0~80mg/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不同蛋白质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在2 8×105至1 3×106之间.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双波长叠加分析法.该法应用于血清蛋白样品中总蛋白质的质量分析,回收率在98 7%~102 9%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外界因子对粘毛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pH值、碳源及激素对粘毛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30g.L-1蔗糖、pH 5.8的1/2MS培养基最适合毛状根生长,但黄酮类化合物合成最高时pH值为6.4.外源激素NAA、GA对毛状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GA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初步优化了粘毛黄芩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实现粘毛黄芩黄酮类化合物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微波法以L-半胱氨酸为稳定剂,硫代乙酰胺为硫源,合成了L-Cys-CdS纳米荧光探针,透射电镜(TEM)测得其粒径大小为40 nm,研究了微波反应时间、初始反应pH值和调节pH值对合成L-CysCdS纳米荧光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Cys-CdS纳米荧光探针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初始反应pH=8.5,微波反应时间15 min,调节pH=7,且Cu2+(53~427μg·L-1),Ag+(180~1 620μg·L-1),Fe3+(93.3~1 586μg·L-1)在一定条件下对该纳米荧光探针的荧光猝灭为线性,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可用于Cu2+,Ag+,Fe3+的微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几丁质酶的细菌LL-C.该菌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为Luteibacter rhizovicinus,属于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以不同发酵时间、碳源、氮源、起始pH值、培养基装液量和培养温度为因素,考察LL-C菌株产几丁质酶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最有利于该菌产几丁质酶的条件:碳源为胶体几丁质、氮源为(NH4)2SO4,培养基起始pH值为4.5,培养基装液量为30 mL,培养温度为32 ℃,振荡培养时间为7 d,此优化条件下,摇瓶产酶活力为115.02 μkat·L-1.  相似文献   

10.
在pH=2.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四溴荧光素(TBF)形成复合物,在波长540 nm处有最大吸收,比四溴荧光素本身的最大吸收红移25nm。对不同pH值及离子强度对其结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制订出BSA测定标准曲线。在四溴荧光素浓度为1×10-5mol.L-1时,其线性范围为0.05~12 mg.L-1,检出限为23μg.L-1(S/N=3),方法稳定性好,检测灵敏度高。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