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按照江总书记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为高校要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治官,管理育人;以德治教,教书育人;以德治学,使学生明确成都目标,立志成才,才能实现我国教育方针的目标,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党是以德治国方略在党的建设上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在法治的框架下,在批判地吸收我国古代德治传统和西方德治传统及其现代德治经验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去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执政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其价值目标是坚持和当好“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校”是学校崇德氛围形成的基础,从道德规范、道德影响、道德评判、道德他律和自律等方面论述了“以德治校”的基本内涵,从建立学校德治体系、德治机制、德治实践、德治合力等方面探讨了“以德治校”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雁晋 《甘肃科技》2007,23(1):224-224,228
“以德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重要方略之一。其具体落实到学校教育就是“以德治校”。目前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文化对学校和学生的不断冲击和不断侵蚀,常常轻而易举地就冲刷了学校正面的教育作用。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德”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以德治校”。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实践层面阐述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思想的确立和践行思路。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以德育人"的大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体育的育人工作以德为基点,分析了学校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简要阐明了学校体育人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实施以德治国,塑造民族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校是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主战场,因此,必须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和实施以德治校,以保证学校社会职能的充分履行。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中道德问题日显突出,以德治国的方略就置于中国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道德实践之中。我国对社会转型前后的道德特征的比较中,提出既要防止道德的政治化,又要警惕道德的功利化,真正坚持唯物辨证法,全面实施以德育人,只有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准,才能真正实现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探讨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关系,总结了河北理工大学在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德治党(为政以德)。以德治党应体现四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最美之德,最大之善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统一是最基本的条件。党风关系到政风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1.
在孔子的“仁”学体系里理解其勇德思想,可以清楚看到,他所说的“勇”作为德性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与“仁”、“智”共同构成了孔子理想人格的德性基础。不惧、果断和坚毅是勇德的基本内涵,见义勇为、知耻改过以及持节不恐等,则应当成为“勇”在现代社会的主要实践内涵。弘扬和培育勇德,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促进个人事业成功,而且有助于发扬人道,匡扶正义,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德"字在古代以会意的方式凸显其意义。船山"德"之涵义,承接了古代会意字义并实现了价值开新。从天德到人德,船山对"德"之起源作了明确说明。教、习、修是达德的三个基本环节,达德与成德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达德是成德的逻辑前提与理论基础,成德之后的礼乐验德是船山"德"论的一大特色。德乃修身制行之善与表正万物之本,此乃德之价值的两个层面。"德"之终极价值指向和谐,德到优时横天际地、左宜右有。  相似文献   

13.
德治是人类社会用道德控制和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种手段。法律和道德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以德治国应通过加强干部党德、政德、提高民德、强化法治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刘邦的政治史观是模糊而功利的,在汉初政治、经济衰敝的形势下,不得不沿袭了秦的水德之制。汉武帝时,其政治野心及对升仙的喜好,使之选择了土德之制。汉武帝晚期的"尧母门"及汉昭帝时期眭弘的"汉家尧后",使西汉中后期政治史观产生了巨大变化,五行相克被五行相生原理取代,汉为火德的政治史观逐渐确立。王莽巧妙地利用西汉后期政治史观的这一变化,建立了土德之制。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的每次变化,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对西汉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 ,这种新型德治就是要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中 ,儒家伦理成为今日新道德建设批判继承的宝贵思想资源 ,儒家伦理的精华应该回采和重铸  相似文献   

16.
赵丽 《科技信息》2011,(4):145-145
The Scarlet Letter is the masterpiece of Nathaniel Hawthorne,one of the great writer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Since it was published in the year of 1850,it has been reread in the circle of literary criticism..In the book,Hawthorne Portrays Hester Prynne,the heroine full of rebellious spirit.In this paper,I’d like to analyze the virtues of Hester,in addition,manifestations of her rebellious acts and the causes are mentioned meanwhile.  相似文献   

17.
谐音这种言语表达方式具有控制信息的效应,也具有美化信息的效应。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在运用谐音表达方面脱离社会传统道德的制约,则会造成交际的失败,伤害他人,有损自己。谐音运用只有得到传统文化道德的认同,才能体现控制信息和美化信息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8.
卮言考释     
历来对卮言的解释众说纷纭,原因在于尚未把握住卮言的本质.卮言就是德言,从本质上说是无心之言;为了体现这一本质而采取了悖论之言的手段;悖论之言从内容上说是中正之言,是无可无不可的圆言;从形式上说是日新之言,从形式的结构上说是支离无首尾之言;从读者接受的角度上说,不善读者以之为荒唐谬悠之言,善读者以之为有味之言.《庄子》之所以把这种言说方式命名为卮言,是因为卮是圆而中空的酒器,这和悖论之言恰形成了隐喻关系.就悖论之言的本质而言,是无心,亦即虚(中空).就悖论之言的内容而言,是中正、无可无不可的圆言;就悖论之言的形式而言,是日新、支离无首尾的圆言。  相似文献   

19.
家庭美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和责任。而女性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积极开发女性潜能,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诠释美德的具体含义及其德目之间的关系是美德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或核心内容。德性伦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对人性提升、人的自我完善仍具有重要价值,相对于公民道德、制度化规则,美德伦理具有高尚性、自觉性的特点。诠释美德的工作不仅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着更为迫切的实践意义。对现代人应具有的人类基本美德的概括诠释,应以某种普遍的、恒常持久的历史标准以及现代伦理精神对现代人格的要求为衡量取舍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