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友洋 《世界博览》2013,(11):43-43
"Halo"在菲律宾语里意为"混合",在我眼里,它是一个形容菲律宾的绝佳词汇,却是菲律宾人在面对世事变迁时惯常采用的"烹调法"。在菲律宾历史上,"殖民"是关键词,西班牙和美国的统治先后瓜分了这个岛国记忆中将近400年的"份额"。不过菲律宾人却没有因为历史而背上仇恨的包袱,东方的文化传统和西方的文化影响已经以一种融合的姿态深深扎根。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国流行一本书《中国不高兴》,说中国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中国与西方"有条件决裂"了。如今,中国再次不高兴了,缘由在于我们不仅与西方决裂,还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和周边某些国家发生了不愉快。进入新世纪,中国不仅面临西方国家"轮盘赌"式的挑战,还面临周边国家对这些西方国家的竞相效仿。越南、菲律宾、日本在美国支持下轮番呼应,不断在东海、南海岛屿问题  相似文献   

3.
汤禾 《世界博览》2012,(10):62-69
正西班牙人控制信仰、美国人控制文化、华人控制经济在黄岩岛附近,菲律宾已同中国对峙一月有余。这个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如何?为何敢与中国叫板?菲律宾实在是亚洲国家中的异数。它是唯一一个信奉天主教的亚洲国家,80%以上的菲律宾人是罗马天主教徒。它在"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榜单上排名倒数,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之一,但是国民的乐观指数却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它先后经历了300多年的西班牙殖民和44年的美国殖民,留下的是西班牙人的名字、美国的语言文化和无数的混血儿。  相似文献   

4.
范永康在其新著《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一书中细致分析了西方当代文论政治化的四条路径: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绘制了当代西方政治化文论的全景图,并将其命名为"文化政治诗学",总结了"文化政治诗学"的政治性、批判性、反思性与公共性四大特征。同时,他指出,西方当代文化政治诗学建立在审美性与政治性对立的基础之上,忽略了文学的审美性,故在审美性与政治性融合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超越性的"诗性政治诗学",从而超越"文化政治诗学"。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先生一生着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于中西方文化精神他提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概念,而其中"圆而神"与"方以智"这一对概念浓缩了他对中西方文化特质的基本判断。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梳理他关于中国未来文化之创造的思路,亦即是其发挥中国文化"圆而神"之优势,并融摄西方理智来扩充,采用"纳方于圆"的方法开出一种崭新文化的理路。  相似文献   

6.
由于长达300多年的殖民经历,菲律宾在政治、宗教、文化、教育诸方面深受宗主国的影响,形成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异族文化不仅成了菲律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受到其国民的认同、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文化播报     
正菲律宾"永久"禁止赴科威特务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近日表示,有关菲律宾人不得赴科威特务工的"临时禁令"如今改为"永久禁令"。围绕菲律宾劳工在科威特受虐致死、菲驻科使馆人员"解救"菲籍劳工等事件,两国纠纷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现代化"是不是必须沿着西方的道路挺进,艺术的现代化是否仅此一辄?西方文化之外的文化是否也可以提供其他样式的"现代化"这,既是现代西方文化对自身现代化的反省,也是世界各种古老文化对西方现代化的疑问。  相似文献   

9.
从形象描述、词语表达、神话故事,以及观念态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主流媒体、卡通人偶、中国年等载体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龙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其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杂合"概念解读辜鸿铭的《论语》译本,指出辜鸿铭的译本体现了一种杂合特征,展示了他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抵制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构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间平等对话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1.
素有"花园岛国"和"东海明珠" 之称的菲律宾,在被西班牙殖民统治的330多年间多次爆发武装起义.1896年,民族英雄安·波尼法秀等人发动了著名的"卡蒂普南"(意即:最崇高、最受尊敬的民族儿女协会)武装起义,终于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于1898年6月12日宣布独立,成立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但在同年,美国在美西战争中获胜后发动了对菲的侵略.菲律宾人民又英勇地开展了保卫民族独立的战争.1901年,独立战争失败,菲律宾又沦为美国的殖  相似文献   

12.
创世神话是中国和西方共有的神话母题,并分别对各自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中西方创世神话的对比,可以发现西方的创世大神上帝象征着"大母神",而中国的创世大神盘古与女娲则分别对应"父权"与"大母神"。"父权"从本质上来看是反对自由意志的,因此西方基督教文化保护人的自由意志,而中国传统文化则不是很欢迎自由意志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菲律宾对外交往呈现出来的"峰回路转"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界、观察家与媒体的广泛关注,而所有话题的聚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杜特尔特主义是什么,二是"杜特尔特效应是否会在东南亚引发连锁反应"。2017年1月2日,俄罗斯两艘军舰"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驱逐舰、"鲍里斯布托马"号补给舰抵达菲律宾马尼拉南码头,正式对菲律宾开展为期  相似文献   

14.
唐晓雪 《科技信息》2012,(30):216-216
亚裔美国文学以其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在当代美国主流文学中占据特殊地位。许多亚裔作家在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中发现了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错,表达了他们对文化身份的困惑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渴望。卡洛斯.布洛桑是早期亚裔作家的核心人物,他的代表作《美国在心中》以自传体的形式再现了菲律宾人在追求美国梦的过程中经历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同化以及文化身份建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美国在心中》的文化身份建构,通过分析主人公移民美国后经历的身份焦虑和文化融合,探讨了亚裔族群在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身份定位与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华  文胜伟 《科技信息》2007,(34):222-222,232
本文通过对中国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和西方神话"诺亚方舟"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在不同国度的神话传说所折射出的东西方在世界观、伦理道德、文化特征方面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去年12月,日本向韩国的"慰安妇"幸存者进行了正式的道歉,并答应赔偿。然而,对于菲律宾的"慰安妇"幸存者们,日本方面一点也没有表示,仿佛不存在这个问题似的。上世纪40年代,日本军队占领了菲律宾,在当地大肆杀戮之余,还强迫一些妇女充当"慰安妇",对她们进行残酷虐待。不久前,一些当年的菲律宾"慰安妇"幸存者接受记者的采访,控诉了日军士兵的暴行,要求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公开道歉,并进行合理赔偿。"事先策划好的暴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北约80公里处有个名叫马帕尼  相似文献   

17.
<正>杜特尔特2016年6月底就职后,迅速调整对华政策,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中菲政治关系的正常化,并带动双边经济文化关系快速升温。一年后的今天,菲律宾已经摆脱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边缘化地位。基于既往的经历,不少中国学者担心杜特尔特现有的对华政策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变脸",因此不太赞成在菲律宾有太多的投入。那么,杜特尔特的对华政策是否可持续?笔者的回答是:有较大可能性他将延续目前的对华政策,直到2022年任期结束。  相似文献   

18.
正2月1 1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一次讲话中表示希望将国名"菲律宾"(Philippine,菲律宾语为Pilipinas)改为"马哈利卡"(Maharlika)。杜特尔特认为,目前的国名具有殖民主义色彩,被称为"菲律宾"是无可奈何之事。"菲律宾"之由来  相似文献   

19.
在对现代中国的命运及其文化的反省中,唐君毅发展了早期新儒家的理想,将对超越的理想和精神作为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内在生命和源泉.他认为西方的宗教、科学精神和民主得益于那种对外在超越的追求,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对理想的偏执也走向割裂和奴役.中国文化不等同于器物和自然主义等,在宋明儒的心性之学中也有一种内在的超越理想,它们成为中国道德生活和艺术的基础.中国应当学习西方的"方以智"的科学精神,其"圆而神"也可以补充西方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从西方文化实体的宇宙观出发,对西方艺术的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古希腊、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典型"问题是贯穿于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过程的基本问题;也是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