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TiO2-MgO为烧结助剂、聚丙烯酰胺为分散剂,制备3种增韧A l2O3体系:纳米t-ZrO2颗粒、ZrO2纤维、纳米t-ZrO2颗粒-ZrO2纤维。经测试体系物理与力学性能、XRD和SEM分析,探讨烧结温度、纳米t-ZrO2颗粒、ZrO2纤维、烧结助剂加入量对相对密度、抗折强度、断裂韧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ZrO2纤维没有明显增韧效果,体系的增韧主要依靠纳米t-ZrO2颗粒,纳米t-ZrO2颗粒在基体中同时存在晶间和晶内分布,加入质量分数5%的纳米t-ZrO2颗粒使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和晶粒细化。烧结温度为1 600℃,纳米t-ZrO2颗粒质量分数为5%,烧结助剂m(TiO2)∶m(MgO)为1∶0.4时,复相陶瓷体系综合性能最佳,其相对密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是98.7%、274.82MPa、断裂韧性达到7.32 MPa.m1/2。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热压纳米ZrO2粒子强韧MoSi2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初步探讨了纳米ZrO2粒子的增韧补强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室温断裂韧性有了较大的提高,KIc达到5.79MPa·m1/2.SEM观察表明纳米ZrO2粒子既分布于基体材料的晶界同时也存在于晶粒内部,断口形貌呈现出沿晶与穿晶的混合型断裂特征.复合材料的韧化效应是由ZrO2粒子引起的相变韧化、晶粒桥接以及裂纹偏转等机制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真空烧结法制备Al2O3/ZrO2(2Y)复合材料.讨论了ZrO2(2Y)的含量、相对密度对Al2O3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变增韧、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纳米SiC颗粒复合对Al2O3_ZrO2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纳米SiC颗粒复合对Al2O3—ZrO2陶瓷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两个因素,即ZrO2的相变强韧化和纳米SiC颗粒的弥散强韧化。实验发现,处于晶界的纳米SiC颗粒,有松弛晶界应力的作用,使得样品中在室温下保留的四方相含量减少,ZrO2的相变强韧化作用减小,但纳米SiC颗粒在晶界处对裂纹的钉扎作用又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果两个因素能协调作用,将会使强韧化效果增大,反之则会降低。  相似文献   

5.
Al_2O_3/SiC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一次粒径分别为10nm和15nm的αAl2O3和SiC粉体为原料,制备了Al2O3/SiC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纳米SiC颗粒明显抑制Al2O3基体晶粒的长大,SiC体积分数超过4%时,材料的断裂方式由沿晶断裂变为穿晶断裂·随SiC含量的增加,Al2O3/SiC纳米复合材料的硬度增大·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在SiC体积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值·最大三点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641MPa和47MPam1/2,明显高于热压单相Al2O3陶瓷(344MPa和31MPam1/2)·复合材料的强化主要来源于内晶颗粒残余应力强化和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6.
在ZrO2层状复合陶瓷中,压痕裂纹的形成除了因塑性区体积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外,还与相变应力有关.此外,界面压应力对表面裂纹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传统的压痕法公式忽略了压痕底下相变应力和界面压应力对压痕开裂和试样断裂的贡献,得到的数据偏小,不能真实反映ZrO2层状复合陶瓷断裂韧性大小.用Indentation-fracture 法测ZrO2层状复合陶瓷的断裂韧性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7.
无压烧结CeO2-ZrO2-MoSi2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自蔓延技术合成MoSi2粉体,并添加CeO2、ZrO2粉末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CeO2-ZrO2-MoSi2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实验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在高温烧结后的致密度较高,其力学性能较好,其中以MSZC3的效果最好,其致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96%、268.8MPa和6.28MPa·m1/2.ZrO2颗粒同时实现了室温相变韧化和弥散强化的双重作用,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与强度.  相似文献   

8.
纳米SiC颗粒对Al2O3—ZrO2复合材料断裂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观察了Al2O3-ZrO2和纳米SiC复合Al2O3-ZrO2陶瓷材料的断口形貌。在Al2O3-ZrO2样品中表现为典型的沿晶断裂。复合纲米SiC颗粒后,出现相当一部分的穿晶断裂形貌。并且讨论论了残余热应力对断裂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ZrO2基固体氧离子导体的Y2O3、Gd2O3复合掺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纳米Y2O3稳定ZrO2粉中,加入不同摩尔分数(0.0-10%)的纳米Gd2O3粉进行复合掺杂.当Y2O3和Gd2O3与ZrO2的摩尔比之和小于8%时,烧结样品为四方相或四方/立方混合相;超过8%,完全为立方相.复合掺杂Y2O3和Gd2O3的ZrO2固体氧离子导体的电导率优于单独由Y2O3稳定的ZrO2固体氧离子导体.当Y2O3和Gd2O3与ZrO2的摩尔比之和为8%-9%时,样品电导率有最大值.在1000℃时,掺3.0%Y2O3和5.0%Gd2O3的1300℃烧样品的电导率为5.1×10-2Scm-1.  相似文献   

10.
尿素为沉淀剂水热法制备稳定Y-Ce-ZrO2纳米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2 mPl%Y2O3-5.5mol%CeO2稳定的纳米四方相ZrO2。研究了溶液的浓度、水浴时间、水热时间对ZrO2粉体的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平均粒径在10~20nm,粒度分布窄,分散性好的纳米稳定Y2O3-CeO2-ZrO2粉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高强、高模量的SiC晶须引入以Y2O3稳定的ZrO2(t)相变增韧Al2O3基陶瓷材料[即ZTA(Y)]中.研究了不同晶须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C晶须能明显提高ZTA(Y)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体积含量为20%的SiC晶须的复合材料性能可达:σbb=830MPa,Kic=9.8MPam1/2.通过与SiCw/Al2O3复合材料系统的比较分析,认为SiCw/ZTA(Y)复合材料中,由于热膨胀系数差异所产生的基体中的张应力可由诱导ZrO2(t)的马氏体相变来缓解,其中存在着相变增韧和晶顺补强的双重强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等离子体 -化学方法制备的纳米结构 Zr O2 -Y2 O3 和 Zr O2 -Y2 O3-Al2 O3 粉体及其不同温度退火前后的结构、性质变化 .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粉体 ,烧结后具有很好的聚合性能 ,聚合结构可达到 1~ 2 μm,且内部晶粒尺寸很小 (2 5~ 35 nm) ;在 12 0 0℃以下退火 ,X射线衍射图谱上没有 Al2 O3 的衍射峰 ;对于两种体系 ,主相 Zr O2 的结构虽大致相同 ,但当低温退火 (<12 0 0℃ )时其在 Zr O2 -Y2 O3 体系中的晶格畸变比在 Zr O2 -Y2 O3-Al2 O3 系统中的变化更大 ;晶粒尺寸 (D)为 10~ 15 nm的粉体几乎没有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采用氧化锆相变增韧及晶须补强两条途径增韧氧化铝基复合陶瓷。 通过控制Y_2O_3在YPSZ(Y_20_3部分稳定氧化锆)的含量以及YPSZ在ZTA(氧化锆增韧氧化铝)的含量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基质中氧化锆以亚稳四方相形式存在。 通过控制YPSZ的晶粒尺寸小于基质晶粒尺寸可使ZTA陶瓷的K_(1c)和σ_(bb)同时得到提高。 SiC晶须补强ZTA陶瓷,利用ZrO_2(t)相变作用缓解晶须引入基体的张应力,使材料得到双重韧化,提高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ZrO2颗粒弥散MoSi2陶瓷的力学性能及氧化性能.结果表明,ZrO2颗粒同时实现了室温相变韧化和高温弥散强化双重作用,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室温强韧性及高温强度,同时复合材料仍具有较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陶瓷基复合材料-SiC晶须补强ZTA(Y)陶瓷材料的断裂特性.分析表明,复台材料基体以解理断裂为主,沿晶断裂出现在晶粒粗大的场合.断裂过程中发生了ZrO2(t)→ZrO2(m)的马氏体相交.断裂时晶须的拔出是明显的,晶须引入基体的张应力将使裂纹扩展途径更为曲析,这都将有利于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了稀土/MoSi2、MoSi2两种材料的室温硬度和断裂韧性,指出了稀土的增强作用,并探讨了其韧化机制图5,表1,参6  相似文献   

17.
以Al和B2O3为原料,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方法制备出纯的Al2O3/AlB12/Al复合陶瓷粉体,然后在N2保护下1600℃热压烧结2h制备出Al2O3/AlB12/AlN复相陶瓷。采用XRD和SEM技术分别表征了Al2O3/AlB12/Al复合陶瓷粉的相和形貌以及Al2O3/AlB12/AlN复相陶瓷的相和断口形貌。采用三点弯曲法和压痕法分别测试了Al2O3/AlB12/AlN复相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室温下Al-B2O3体系的绝热温度大于1800K,因此可以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方法点燃Al-B2O3体系,并制备出纯的Al2O3/AlB12/Al复合陶瓷粉体;Al2O3相和AlB12相是分别通过液-液反应机制和液-固反应机制生成;Al2O3/AlB12/AlN复相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549.48MPa和5.96MPa·m1/2,分别比纯Al2O3陶瓷的350MPa和4MPa·m1/2高56.99%和49%,这可能是原位反应生成的细小AlN颗粒增强增韧了Al2O3基陶瓷。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均相形核法制备铜包裹MoSi2的复合粉体.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粉体进行表征,并讨论包裹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非均相形核法可以制备出MoSi2颗粒表面被细小的铜微晶包裹的复合粉体;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作为分散剂有助于提高纳米铜的稳定性,并能有效防止复合粉体的团聚,MoSi2颗粒的分散性得到显著改善,包裹效果较好;MoSi2颗粒大小和形状对复合粉体的包裹情况有较大影响;包裹结构取决于铜在MoSi2颗粒表面的沉积以及对复合粉体团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原位合成MoSi2/SiC复合材料的组织缺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EM和HREM研究表明,原位合成MoSi2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中,基体MoSi2中存在较多的位错,而且尤以MoSi2与SiC的界面处位错最为集中,SiC颗粒的内部缺陷的主要形式为孪晶和层错,纳米力学探讨分析表明,MoSi/SiC界面附近存在明显的硬度梯度,在材料制备冷却过程中,因MoSi2基体与SiC颗粒之间的热膨胀系数(CTE)的差别而导致的其中的残余热应力是造成上述组织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