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酶碱法提取陕北马铃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并用正交试验法对淀粉酶添加量、淀粉酶作用时间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3个影响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同时还测定了提取所得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及膨胀力。结果表明,酶碱法提取陕北马铃薯渣中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为0.032g(0.8%,以马铃薯渣为基准)、α-淀粉酶作用时间为90min、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5%,膳食纤维的最高提取率为58.23%,持水力为454,膨胀力为5.50mL/g,感官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2.
以大米为对照,测定了米渣的营养成分,并对碱溶酶解法提取米渣蛋白质的工艺进行优化。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条件,然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碱溶工艺和酶解工艺,并分别采用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回归拟合。实验结果显示,米渣蛋白质提取条件为米渣粗粉质量与碱溶液体积的比例是1∶12g/mL,碱溶pH值为12.5,米渣粗蛋白质量与碱溶液体积的比例是1∶10g/mL,酶解pH值为10.0,碱性蛋白酶的w(酶)为2.0%,在此最优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21.35%。二次多项式拟合方程式能很好地拟合碱溶酶解法提取米渣蛋白质的过程,决定系数R2=1.000。  相似文献   

3.
铜藻膳食纤维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铜藻为原料,采用化学与酶解结合的方法,经酶解、碱提取、沉淀、漂白、活化、烘干等工艺处理提取膳食纤维,研究了酶解、碱提取、漂白工艺条件对铜藻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出铜藻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由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可知,酶解工艺的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90U/g、木瓜蛋白酶用量5000U/g、酶解时间1.5h;碱提取工艺的最优条件为:20倍的200g/LNa2CO3溶液、处理时间2h、处理温度85℃;漂白工艺的最优条件为:3倍的0.3%Na-ClO溶液、pH7、漂白时间40min。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铜藻膳食纤维的产率为35.4%,颜色较白,总膳食纤维干基含量为78.6%,膨胀力为85.8mL/g,持水力为4220.0%,蛋白质含量0.45%,总灰分含量为18.3%。该方法所提取的铜藻膳食纤维的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以胡萝卜渣为原料,用酸碱法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确定了碱浸浓度、沉淀半纤维素的最佳pH值与最佳乙醇用量。在此工艺条件下,膳食纤维的得率可迭36.36%。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苹果渣膳食纤维的利用率,采用气流磨超微粉碎技术,对苹果渣纤维进行干法粉碎,并对处理后不同粒度的苹果渣纤维分别进行物理性质的测定,QLM-80K气流磨对苹果渣纤维素超微粉碎的最小粒度平均为22.2μm。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图表明,粉碎前后苹果渣纤维的晶区没有因微粉碎的超强作用力而发生改变。经过超微粉碎处理后的苹果渣纤维与粗粉相比:持水力和膨胀力有所减小,休止角和滑角增大为65°和73°,水溶性增加到36.7%。脂肪酸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胆汁酸的吸附能力下降。吸附NO2-的能力变化不大,对胆固醇吸附能力增加到24.83 mg/g。结果表明:干法超微粉碎对苹果纤维素的结构发生整体性变化,但聚合物的结晶状态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采用淀粉酶酶解去除马铃薯渣中可酶解碳水化合物,提高马铃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质量分数.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优化试验,以不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为指标,确定了耐热α-淀粉酶去除马铃薯不溶性膳食纤维中淀粉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耐热α-淀粉酶解最佳条件为底物百分含量2.3%,酶添加量26.1 U/g,酶解时间70 min、酶解温度90℃、pH=6,在此条件下不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可达53.29%.  相似文献   

7.
以废茉莉花茶渣作为吸附剂,对含Cr(VI)溶液进行了吸附研究。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茶渣投加量、Cr(VI)初始浓度、茶渣粒径、温度、pH值等因素对废茉莉花茶渣吸附Cr(VI)的影响。在吸附时间2小时、茶渣投加量为30g/L、Cr(VI)初始浓度为40mg/L、茶渣粒径60目、 pH值2.5时,茶渣对Cr(VI)吸附率达98.7%。温度越高,茶渣对Cr(VI)吸附效果越好。废茉莉花茶渣对Cr(VI)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是比较合适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以废茉莉花茶渣作为吸附剂,对含Cr(Ⅵ)溶液进行了吸附研究。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茶渣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茶渣粒径、温度、pH值等因素对废茉莉花茶渣吸附Cr(Ⅵ)的影响。在吸附时间2 h、茶渣投加量为30 g/L、Cr(Ⅵ)初始浓度为40 mg/L、茶渣粒径60目、pH值2.5时,茶渣对Cr(Ⅵ)吸附率达98.7%。温度越高,茶渣对Cr(Ⅵ)吸附效果越好。废茉莉花茶渣对Cr(Ⅵ)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是比较合适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甘薯渣酶解法制备葡萄糖及结晶生产高纯度结晶葡萄糖的工艺. 新鲜甘薯渣加入1倍体积的水混匀,加入20 U/g的耐高温α-淀粉酶,90 ℃下液化60 min,冷却至室温后按300 U/g加入糖化酶,60 ℃下酶解6 h;酶解液加入1%的大孔树脂吸附除去杂质;糖溶液减压浓缩至葡萄糖质量分数为70%,65 ℃下加热30 min,加入1%的葡萄糖晶种,超声处理20 min后在4 ℃下结晶48 h;结晶出的葡萄糖用少量95%乙醇洗涤2次,真空烘干,所得葡萄糖的纯度为99%以上,结晶回收率达到90%. 水解后剩余的甘薯渣加入150 U/g的纤维素酶,在pH 5.5、40 ℃下反应180 min. 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由2%提高到20%. 该研究为甘薯渣的高效和高价值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柑橘渣吸附剂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廉价的柑橘渣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的六价铬Cr(Ⅵ),研究柑橘渣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时间、pH值、液固比对Cr(Ⅵ)的吸附影响较大;当pH=4、温度为40℃时,11 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液固比(六价铬与吸附剂的比值)为18 mg/g时吸附量为12.85 mg/g;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3.74 mg/g.吸附过程符合Bangham动力学吸附模型,并且在低浓度范围内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来描述.实验结果和吸附机理表明,柑橘渣吸附剂能够有效地处理含Cr(Ⅵ)废水.  相似文献   

11.
以蔗渣为原料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探讨了料液比、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膳食纤维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得出蔗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pH值5.5,40℃提取45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53.75%。所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为淡黄色,膨胀力为4.5 mL/g、持水力为813.6%。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合理利用枸杞提取多糖后的残渣,本研究以枸杞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分析液料比,复合酶比例,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对枸杞渣还原糖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枸杞渣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5∶1,复合酶比例1∶4,复合酶添加量2.0 mL,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63℃,pH 4.5。在该优化条件下,枸杞渣还原糖得率为(68.54±0.09)%,与模型预测值68.83%接近,该模型可用于优化枸杞渣酶解糖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提取叶蛋白后的花椰菜茎叶渣为原料,采取化学法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研究不同p H、碱浸温度、碱浸时间、酸浸温度、酸浸时间对花椰菜茎叶IDF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H2O2对提取出的IDF进行了脱色研究,探讨不同H2O2质量分数、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细度的花椰菜茎叶IDF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浸p H10、碱浸温度50℃、碱浸时间50min、酸浸温度40℃、酸浸时间60min,该工艺条件下IDF提取率达91.31%;最佳脱色工艺为:H2O2体积分数7%,料液比(g/m L)1/80、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漂白得到的IDF的白度达81.79;IDF粉碎过80目筛后,持水力和膨胀力达到最大,分别为8.37g/g和8.23 m L/g。  相似文献   

14.
麦草膳食纤维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提取麦绿素后剩余的黑麦草残渣制备膳食纤维,分别采用水、1.5%柠檬酸和95%乙醇处理麦草膳食纤维,并测定了麦草膳食纤维的组成。结果表明:制备的麦草膳食纤维的总含量为54.35%~73.98%,其中纤维素16.72%~44.59%、半纤维素4.24%~9.63%、木质素为23.81%~29.99%;其吸油能力、持水能力、膨胀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分别为2.7~5.6g/g(油/干纤维),4.7~6.9g/g(水/干纤维),7.4~8.8cm3/g,0.47~0.69meq/g干纤维。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甲醛活化黑茶渣对水溶液中p-CNB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甲醛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p-CNB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对黑茶渣吸附p-CNB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甲醛处理后的黑茶渣对p-CNB的吸附性能较佳,在吸附时间为50 min、吸附温度为20℃、pH=7、p-CNB初始浓度为20 mg/L、吸附剂用量为0.6 g/50 mL时,p-CNB去除率达38.9%;与未处理黑茶渣样相比,10%甲醛活化黑茶渣对p-CNB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糠醛渣对Cr3+的吸附性能.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红外光谱对糠醛渣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室温下,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Cr3+的初始质量浓度和糠醛渣的粒径对糠醛渣吸附Cr3+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渣为介孔吸附材料并且表面含氧官能团很丰富;当1 000μm的糠醛渣加入量为1.0g,吸附时间为25min,溶液pH=4,Cr3+的初始质量浓度ρ0=4.9mg/L时,溶液中Cr3+的去除率为84.2%,且随ρ0的增加而增大.糠醛渣良好的孔结构使其作为吸附剂,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活化法制备土霉素菌渣活性炭(菌渣炭),并用于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经过组分测定可以看出土霉素菌渣含有较高的挥发分,灰分含量较低;元素分析中C、O元素的含量较高,表明土霉素菌渣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BET测得菌渣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都较大,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出菌渣炭具有较多的微孔和中孔,有利于对Cr(VI)定的吸附。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在初始Cr(VI)浓度为2mg/L时菌渣炭对Cr(VI)的最佳吸附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分别为4、0.5g/L、 50min, Cr(VI)的最高去除率为96.2%。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渣炭对Cr(VI)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菌渣炭的饱和吸附量为17.93 mg/g,对Cr(VI)的吸附速率与吸附剂上未被占据的吸附位点的平方成正比。用1mol/L的HCl对菌渣炭进行洗脱再生,经过4次循环实验Cr(VI)的去除率为77.1%,剩余溶液中Cr(VI)浓度为0.459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0.5 mg/L,菌渣炭的饱和吸附量为2.018 mg/g,表明菌渣炭的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火山渣为吸附材料, 研究其对低温水体中SO2-4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火山渣对SO2-4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当SO2-4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1 000 mg/L时, 吸附量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ρ(SO2-4)=1 000 mg/L时, 火山渣最大吸附量为6.24 mg/g, 平衡时间最短, 为4 h; 吸附过程的最佳pH=7; Ca2+,Mg2+对火山渣吸附SO2-4有一定促进作用, 而Cl-与NO-3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辅助制备甜菜渣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甜菜渣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本文探究了以甜菜渣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微波辅助制备甜菜渣活性炭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了甜菜渣和氯化锌溶液的比例(料液比)、氯化锌浓度、微波功率和辐照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产率的影响,并用氮气等温吸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最优制备条件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和微观孔结构,得出其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氯化锌浓度30%,微波功率700 W和微波时间10 min。相应的活性炭的碘吸附量为1127.57 mg/g,亚甲基蓝吸附量为217.7 mg/g,产率为25.9%,BET比表面积为927.36 m2/g,总孔容为0.39 cm3/g,且表面具有含氧官能团和较好的孔结构。实验结果证实,以甜菜渣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的微波辅助制备甜菜渣活性炭是可行的,为开发甜菜渣的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菌渣厌氧消化生产沼气的效率,最终实现菌渣的资源化和减量化,采用超声/碱预处理方法处理青霉素菌渣,考察了pH值、超声声能密度、含水率和反应时间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生化产甲烷潜力(BMP)试验考察了菌渣的可生化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超声/碱预处理可强化菌渣破壁效果,促进胞内有机物溶出,其最佳预处理条件:pH值为10,声能密度为2.0 W/mL,含水率为97%,反应时间为5 min,COD溶出率最高能达到84.69%,是单独超声预处理的2.08倍。BMP试验表明,预处理各因素对菌渣沼气产率的影响程度为含水率声能密度反应时间pH值。按照甲烷产率确定最佳预处理条件:pH值为9,声能密度为0.5 W/mL,含水率为96%,反应时间为30min,其甲烷产率最高可达335mL/g,是未处理菌渣甲烷产率的2.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