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本研究中,通过体育锻炼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干预.结果显示,有氧运动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显著的积极推动作用.实验后,留守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都有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调查郑州市重点、普通高中二年级共236人,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沟通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七项因子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角色与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六项因子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沟通、角色与总的功能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完善家庭中的沟通、角色功能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小学生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并揭示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成绩的预测作用,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式(EP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分层随机抽取漳州市47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1)男生在个性特征中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上显著高于女生;(2)四年级在心理健康状况中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显著高于三年级;(3)成绩仅与冲动倾向没有显著相关;(4)心理健康、内外向、精神质和情绪稳定性能够显著地预测成绩.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高一新生学习动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采用周步成修订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和安人集团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对1 750名高一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一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消极、适应性、自我悦纳、交往障碍、恐怖倾向和自卑倾向;高一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消极自卑、焦虑、适应新环境,男生较女生更自信和认可自己;拥有积极心态的学生学习动机更强,考试焦虑感越低;高一新生适应性与学习动机显著正相关;自我悦纳、自信心越强、自我肯定的人学习动机越强,考试焦虑感越低;自卑、人际交往问题与学习价值感、自我效能感、期望成功等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悦纳与学习动机及各维度显著相关,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高一新生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 MHT 问卷,对48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寄宿生 MHT 总分及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诸因子得分均高于走读生,双方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01);小学寄宿生 MHT 总分及自责倾向因子得分高于中学寄宿生,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因子得分低于中学寄宿生,双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P<0.001).研究表明,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走读生,且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对其应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小学教师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和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内蒙古地区231名小学教师(男77名,女154名)进行了测查,研究了小学教师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存在一定问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追求成功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教师的成就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女教师;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相关,被试SCL-90分量表上的得分与追求成功倾向呈负相关趋势,与回避失败倾向呈正相关趋势;抑郁对追求成功倾向存在一定的预测效果,恐怖、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对回避失败有预测效果,恐怖对成就动机总分有显著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高一、高二学生的考试焦虑情况.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问卷,对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二全体学生进行了考试焦虑情况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一、二年级学生考试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5).2.成绩优秀生和成绩差生的考试焦虑水平的差异显著(P<.05).3.男女生考试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P>.05).结论,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应该成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蒙家宏 《科技信息》2009,(20):I0022-I0022
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贵州3所重点小学和6所非重点小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重点小学有8.9%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重点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好于非重点小学;重点与非重点的小学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四项上没有差异,但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四项上有显著差异,重点均比非重点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社会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法,对荆门地区5所农村小学共计240名留守儿童和2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评测。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交流、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项目得分中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留守儿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与社会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留守儿童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躯体症状与社会客观支持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攀枝花学院2005级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多于一般人群,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症状。其中,性别差异较明显。男生在强迫、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三周军训对入校新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488名入校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体质测量的方法对其心理状况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和评定。结果:军训后大学新生台阶指数、肺活量指数、握力指数、坐位体前躯较军训前显著增加(p<0.05),BMI有降低趋势(p>0.05);SCL-90检测结果显示,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抑郁因子、精神病性、恐怖因子和总均分较军训前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1或p<0.05),偏执因子有降低趋势(p>0.05);性别对比发现,军训后男大学生的变化没有女大学生明显。结论:军训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存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对女大学生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贵州省1000多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贵州省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女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是否来自农村、所属专业类型以及寝室人数不同的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和强迫、人际敏感、敌意等等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股新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美好心灵。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心理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民族大学5325名2013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发现,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SCL-90总分≥208)共有305人,检出率为5.7%;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的(207≥SCL-90总分≥160)共有802人,检出率为15.1%.与2010级新生相比,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和亚健康状态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偏执、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工作应引起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三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现在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卓有成效地顺利进行。但是,我国的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回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取得的成就,反思、分析在研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辨明研究的未来趋势,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6.
对某校大一学生进行自然教学实验,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88名被试进行SCL90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发现被试后测结果分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饮食3个因子以及总分、阳性项目数上显著低于前测;三次重复测量结果线性增长趋势不显著,但二次增长趋势非常显著;分组主效应和教师主效应不显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明显改善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具体表现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实现从适应向积极的转变;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增强教育效果;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 ,对我院 2 0 0 0级新生 ( 2 6 1名本科生、16 0名专科生、2 2名专升本学生 )在入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进行了调查 ,根据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三类 :一类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 ;二类学生应引起关注 ;三类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结果 :一类学生 12 .47% ,二类学生 35 .89%。不同学生间有差异。结论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机遇和新挑战。所以,我们应以一种新的观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涉及了来自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得到高等院校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