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图G和H两者的点冠图,记作GH,定义为使图G的每一顶点分别与图H的一个拷贝的所有顶点相连。类似地,三个图的冠图记作G1G2G3,定义为(G1G2)G3,三个图G1,G2,G3的剖分点—边冠图记为GS1(GV2GE3)。图的ABC指数定义为:ABC(G)=∑uv∈E(G)d(u)+d(v)-2d(u)d(v),其中E(G)表示图G的边集,d(u),d(v)分别表示对应边的两顶点u,v的度。主要研究了三个圈图的这两类冠图的ABC指数。  相似文献   

2.
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依次电聚合硫堇膜(PTh)、电沉积金-普鲁士蓝复合纳米粒子(PB-Au)和金纳米粒子(GN),利用GN比表面积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性,进而固定单链DNA(ssDNA),制备一种电流型DNA传感器(GCE/PTh/PB-Au/GN/ssDNA).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EIS)和循环伏安法(CV)对电极的修饰过程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杂交指示剂,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DNA传感器可以对DNA进行灵敏检测,在1.0×10-14~1.0×10-6 mg/L范围内,DPV的峰电流与DNA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工作曲线斜率为-13.4 μA/decade,相关系数为0.994,检测下限为1.0×10-14 mg/L.所制备的传感器灵敏准确,不仅可用于基因检测,而且对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也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溴-5-氯水杨醛缩邻氯苯胺(简写为BCCA)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紫外光谱、黏度法确定BCCA与CT-DN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 BCCA的紫外吸收光谱随CT-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和较小的红移;BCCA存在时,CT-DNA的熔点升高;CT-DNA的黏度随着BCCA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BCCA以插入方式与DNA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克隆编码14-3-3蛋白质θ亚型的cDNA,制备该蛋白质的基因重组蛋白质.方法 参照小鼠14-3-3蛋白质θ亚型mRNA结构设计引物,以小鼠脑总RNA为模板,RT-PCR法克隆编码14-3-3蛋白质θ亚型的cDNA,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使其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为标签的融合蛋白质,以凝血酶定点分解融合蛋白并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目的 蛋白.结果 RT-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可见约800 bp条带,序列分析表明重组质粒pGEX-1433theta中的插入子为738 bp,编码245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与Pubmed NM-011739展示的结果一致.重组质粒pGEX-1433theta在BL21(DE3)中的表达量随IPTG诱导时间递增,融合蛋白质为可溶性组分.亲和层析纯化的14-3-3theta在SDS-PAGE上表现为单一条带,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为30 ku.每L培养菌液可收获4mg基因重组型小鼠14-3-3theta.结论 克隆了编码小鼠14-3-3蛋白质θ亚型的cDNA,制备了高纯度基因重组型小鼠14-3-3theta,为进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法研究了N-苯甲酰基-脱氢枞胺-7-酮与4种DNA—dC6,dT6,dA6,d(AT)3的相互作用,考察了N-苯甲酰基-脱氢枞胺-7-酮与DNA形成复合物的电喷雾质谱行为及N-苯甲酰基-脱氢枞胺-7-酮-DNA复合物-4价离子的二级质谱(MS/MS)行为。结果表明,N-苯甲酰基-脱氢枞胺-7-酮与4种DNA均可形成非共价复合物,且复合物离子主要以-4价形式存在;N-苯甲酰基-脱氢枞胺-7-酮与4种不同的DNA形成的-4价复合物离子均在碰撞能(CE)约20%时发生裂解,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裂解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小牛胸腺DNA为研究对象,探讨了4’-苯基-3-溴-8-[N,N-二(2-羟基乙基)氨基甲基]黄酮(PB-BHAMF)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在以吖啶橙(AO)为荧光探针的实验中,DNA-AO复合物的荧光被PBBHAMF猝灭,其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DNA的存在使PBBHAMF的紫外光谱发生了减色效应,DNA的粘度增大,CD光谱274 nm处信号发生变化,这些都能判断PBBHAMF与DNA发生了嵌插结合.此外,红外光谱结果表明PBBHAMF与DNA还存在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7.
用电子光谱、荧光淬灭光谱和循环伏安的方法,研究了(苯丙氨酸缩5-硝基水杨醛)铜(1)和(组氨酸缩5-硝基水杨醛)铜(2)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以插入模式与DNA作用;配合物与DNA作用强弱为:配合物(2)>配合物(1).  相似文献   

8.
用Langmuir-Blodgett(LB)膜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探讨平衡时间、盐浓度和连接基团长度对气-液界面上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18H37(CH3)2N+-(CH2)s-N+(CH3)2C18 H37]·2Br-,简写成18-s-18,s=3、4、6、8、10、12)与DNA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需较长时间;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的屏蔽作用增大,致使表面活性剂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当连接基团为刚性(s=3、4)时,分子间的空间位阻较小,Gemini表面活性剂/DNA复合膜主要形成纤维结构;而当连接基团为柔性(s≥8)时,分子间的位阻效应增大,则主要形成片状聚集体.  相似文献   

9.
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14-3-3蛋白(也称GF14蛋白)能够参与植物的一系列应激响应过程。笔者以柽柳(Tamarix hispida)为材料,从6个柽柳cDNA文库中分离出5条GF14 基因,依次命名为ThGF14a—ThGF14e。对5条GF14 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研究,并利用qRT-PCR技术对胁迫处理后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hGF14 蛋白除了N和C末端的氨基酸外均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14-3-3 结构域,这些ThGF14蛋白分属于ε-like 和 non-ε 两种类型; 大多数 ThGF14基因在NaCl、PEG、4 ℃、CdCl2处理不同时间(6,24,48 和 72 h)的叶和根中能够被诱导表达(表达量>2倍),且不同基因间对非生物胁迫应答表现出差异,其中ThGF14c 基因在叶和根中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均最高。研究表明,柽柳 ThGF14 基因能够参与植物的非生物胁迫应答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酸性介质中,3,4-二乙酰基-2,5-己二酮与萘胺作用,合成得到了α-(2,5-二甲基-3,4-二乙酰基吡咯基)萘,用IR,1H-NMR,MS,HRM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α-(2,5-二甲基-3,4-二乙酰基吡咯基)萘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学数据为:a是0.8045(1)nm,b是1.0018(1)nm,c是2.0757(2)nm,α是80.09(1)°,β是82.66(1)°,γ是83.81(1)°,V是1.6281(3)nm3,Z是4,Mr是305.36,Dc是1.246×103kg/m3,μ(MoKα)是0.080mm-1,F(000)是648,在I>2σ(I)的独立可观测衍射点为3669个,最终偏差因子R是0.0406,WR是0.0962.  相似文献   

11.
基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在pH 3.51~4.49的介质中对有机染料次甲基蓝(MB)的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提出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并对介质酸度、离子强度、DNA热变性、共存物质干扰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绘制了工作曲线,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 440 ng.mL-1,检出限可达14.1ng.mL-1,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通过研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离子强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MB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MB可能是通过静电作用等以DNA为模板在DNA分子表面进行聚集和长距组装,这种聚集导致MB共振光散射信号的增强,这也是该方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六氨合钴(Ⅲ)为探针的DNA共振光散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pH为1.81~4.1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Co(NH3)6]3+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相互作用并使其共振光散射强烈的增强.在342.0 nm处增强的共振光散射(RLS)强度与DNA的质量浓度在0.01~7.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测定痕量DNA的新方法.该方法用于检测小牛胸腺DNA,检出限达到1.6μg/L级.  相似文献   

13.
在酸性溶液中,比布列西猩红与蛋白质作用,产生共振光散射(RLS)增强光谱,最大散射峰位于286.0nm,且增强RLS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研究了pH、比布列西猩红的浓度及离子强度对RLS强度的影响.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线性范围为0.02~4.0μg/mL,牛血清白蛋(BSA)0.02-4.5μg/mL,溶菌酶(Lys)为0.02-2.0μg/mL,γ-球蛋白(γ-IgG)为0.0l-7.5μg/mL.测定的检测限(3σ)分别为:16.6ng/mL(HSA),15.7ng/mL(BSA),16.7ng/mL(Lys)和7.5ng/mL(γ-IgG).此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二苯并吡喃类染料吡口罗红Y(PY)与核酸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在pH11.5~12.0Tris-NaOH缓冲溶液中,1.75×10-5mol/L的PY溶液加入核酸后,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在364.0nm处,存在一共振光散射增强峰,其增强强度(△IRLS=I-I0)与核酸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纳克级核酸的简便灵敏的方法.对于fsDNA,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7.0~625ng/mL,检出限为8.1ng/mL;对于ctD NA,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9.0~500ng/mL,检出限为11.7ng/mL;对于yRNA,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9.0~375ng/mL,检出限为17.7ng/mL.建立的方法已用于六种合成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pH 2.21~4.3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引起较DNA或蛋白质单独存在时的共振光散射(RLS)信号的强烈增强.用于分析蛋白质与DNA结合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DNA与蛋白质之间存在较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波长315...  相似文献   

16.
四磺基铜酞菁共振光散射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四磺基铜酞菁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pH=1.0~3.0的范围内,人血清白蛋白的加入导致四磺基铜酞菁共振散射的增强,在407nm处存在一共振光散射强峰,其强度增加值与人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用共振光散射光谱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7mg/L,检出限为0.050mg/L(n=6,RSD为1.8%)。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核酸对富勒醇/镱Ⅲ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核酸的分析方法.富勒醇的水溶液表现出弱的共振光散射性质,但是当三价镱离子存在时,它的共振光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富勒醇/镱Ⅲ共振光散射体系.鱼精DNA的加入使得该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进一步增强.在优化条件下,0 -20.0μg/mL浓度范围内,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增强值与鱼精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13.3 ng/mL.该法用于合成样品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振瑞利散射法研究了二安替比林甲烷与硫酸葡聚糖钠的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在pH为10.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二安替比林甲烷与硫酸葡聚糖钠结合后共振瑞利散射急剧增强,最大散射峰在352nm处.研究了此反应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以及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的特征,在最佳条件下,共振瑞利散射信号的增强与硫酸葡聚糖钠的浓度在0.05~1.5μg·mL。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为17.0ng·mL^-1,该法用于痕量硫酸葡聚糖钠的测定,灵敏,简便.  相似文献   

19.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存在条件下,基于KI和Hg(Ⅱ)形成[HgI4]2-络阴离子后与四丙基溴化铵(TPAB)结合形成离子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信号强度明显增强,建立了运用共振光散射技术测定水样中汞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四丙基溴化铵-碘化钾-汞体系的共振光谱特征,在393nm处体系的散射光强度最大.在最佳实验条...  相似文献   

20.
在酸性溶液中,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增强,从而建立了测定亚铁氰化钾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法(RLS).在λex=λem=315处,得到一个共振散射峰,其强度与亚铁氰化钾的浓度在4.0~30μg/mL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1,检出限为4.0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5%~3.05%.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