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使用DL_POLY_2在分子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BMH势函数,从偏径向分布函数、键角、配位数以及桥氧四个方面,模拟研究了不同Na/Al比的Na_2O-Al_2O_3-SiO_2玻璃体系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随着Na/Al比的增加,Si—O、Al—O、O—O的键长没有变化,分别为0.160 5 nm、0.176 5 nm和0.262 5 nm,Na—O键长则逐渐减小;体系中[AlO_4]四面体的稳定性比[SiO_4]四面体差;Na/Al=2时,出现少量SiⅤ;当Na/Al比较低时,体系中出现[AlO_4]四面体的三配位现象,且未发现AlⅥ;随着Na/Al的增加,Al—T的平均配位数减少,三配位氧的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电子玻璃是应用于电子、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一类高技术产品,随着电子产品的轻薄化需求越来越高,超薄电子玻璃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本文利用经典分子动力学对比研究了钠钙硅酸盐玻璃和高碱高铝硅酸盐玻璃的微观结构和碱金属离子的扩散行为。模拟统计了两种电子玻璃中的径向分布函数,Si-O键长约为0.161 nm,Al-O键长约为0.174 nm,与文献值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键长键角分析结果表明,玻璃体系中阳离子与O的作用力大小顺序为SiAlMgCaNaK;网络外体使[SiO_4]四面体和[AlO_4]四面体发生变形,由于Al-O之间的作用力稍弱,变形程度更大。[SiO_4]四面体和[AlO_4]四面体的连接能够提供更宽的离子扩散通道,高碱高铝硅酸盐玻璃模拟计算700 K时Na~+的扩散系数约为4.22×10~(-11)m~2/s,K~+约为0.76×10~(-11)m~2/s。  相似文献   

3.
铝液内部直接氧化法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在铝液内部用直接氧化法制Al/Al2O3复合材料的技术,通过在铝液内部吹氧,使熔融铝迅速氧化生成A12O3,凝固后获得具有弥散分布的Al/Al2O3质点的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分析。试验表明,复合材料中的Al/Al2O3质点分布均匀,通过调节吹氧时间,可方便地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d5组态离子在三角晶体场中包含电子—电子间库仑相互作用、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及配位体相互作用的完全能量矩阵,通过对角化完全能量矩阵研究了过渡金属Fe3↓离子掺杂Cs2 NaMF6(M=Al,Ga)体系的局域晶格结构.得到了Cs2 NaMF6:Fe3+(M=Al、Ga)体系中局域结构参量,对Cs2 NaAlF6:...  相似文献   

5.
以Yb^3 -Er^3 共掺的B2O3-P2O5-MO-R2O-Al2O3(M=Zn,Ca,Sr,Ba;R=Li,Na,K)玻璃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B2O3的含量以及加入不同种类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对玻璃的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2O3含量的提高,玻璃的自发辐射跃迁几率降低,辐射寿命增长,但吸收截面、相应的积分吸收截面和发射截面减小,玻璃的折射率在B2O3含量为15%(摩尔分数)时达到极小值.随着修饰体阳离子场强的升高,吸收截面和发射截面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添加钇对Zr55 Cu30Ni5Al10Y(=0,1,2,3,4)非晶合金体系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用铜模铸造获得的Zr55 Cu30Ni5Al10Y(=0,1,2,3,4)块体非晶合金的临界尺寸从直径6 mm增加到20 mm。分析认为,微量钇的添加可以与合金中的残留氧形成氧化物,降低氧对合金形成非晶态结构的负面效应。因此添加适量的稀土元素钇有利于提高Zr55 Cu30Ni5Al10Y非晶合金体系的玻璃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Al)因为其潜在的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有着极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增强相体积分数为50%的Cf/Al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比强度和比模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组织致密,增强体分布均匀;Cf/Al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达到302MPa·cm~3/g和104GPa·cm~3/g,高于传统铝合金、镁合金等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8.
钪对铝锂合金再结晶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硬度测量和微观金相观察,研究了钪对铝锂合金再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铝锂合金加入微量的钪,可以在合金中形成尺寸细小、密集度高而且弥散分布的Al3Sc和Al3(Scx,Zr1-x)相粒子,能有效阻碍位错的移动和亚晶界的迁移与合并,稳定亚晶结构,对晶界有很强的钉扎作用,从而抑制了再结晶晶粒的形核与长大,提高了铝锂合金的再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9.
用广义梯度近似密度泛函和全势能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研究了晶体Co2Ti1-xMxA(lX=0,1/4;M=C,Si)的电子结构.为了更好的了解杂质元素对晶体AlCo2Ti结构的影响,对杂质元素M(M=C,Si)替代晶体AlCo2Ti中的Ti(1/2,1/2,1/2)位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杂质元素M(M=C,Si)对晶体AlCo2Ti的晶格常数、体弹模量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产生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负载FeSalen(Salen=N,N-双水杨醛缩乙二胺)配合物的APO-5磷铝分子筛复合材料(FeSalen/APO-5)做电极的修饰主剂,聚苯乙烯(PS)为粘结剂,采用物理吸附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形成涂层,制备获得FeSalen修饰的玻碳电极(PS/FeSalen/APO-5/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此修饰电极在不同pH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氧气的电催化还原峰电流随扫描速率的增大而增强,峰电位随扫描速率的增大而负移,ipc~v1/2和Epc~lnv均呈线性关系,并发现此修饰电极能有效地催化分子氧的四电子还原反应,推断其机理属于ECE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一种纳米氧化铝/石墨烯(Al2O3/Gr)复合膜修饰的对硫磷电化学传感器,用电子扫描显微技术(SEM)表征了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硫磷(PT)在复合膜及单层膜修饰的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p H为5.2的醋酸缓冲液中开路富集2.5 min时,PT的还原峰电流最大。在优化实验条件下,PT的还原峰电流ipc与其浓度在0.05~60μM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c(μA)=5.666+0.693 7 c(μM),R=0.996 4,检测限可达20 n M(S/N=3)。该传感器稳定性好、重现性佳,且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用加标回收法测量新鲜小白菜样品中PT含量,回收率在94.5%~101.0%,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以电子给体聚(3-己基噻吩)(P3HT)和电子受体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共混薄膜为活性层的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根据光学干涉效应和转移矩阵方法建立了非相干光吸收理论模型,研究了电极修饰层、活性层和阴极的厚度对电池内部光电场分布和活性层内部光电场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功能层厚度对电池内部光电场分布和活性层光电场强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活性层和电极修饰层厚度的影响较大,而阴极厚度的影响较小;引入合适厚度的电极修饰层有利于增加活性层内部的光电场强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改善器件的光伏性能.  相似文献   

13.
铝爆热特征值及反应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得到铝的爆热特征值和反应率,采用国军标GJB 772A-97中701.1绝热法测试爆热和反应率计算,对RDX/Al/粘结剂、HMX/Al/粘结剂和PETN/Al/粘结剂三类混合炸药体系进行了爆热值的测定。结果表明,铝在RDX、PETN、HMX三种配方体系和同在RDX配方体系但粘结剂含量不同时,铝爆热特征值及反应率是不同的;铝在RDX/Al/粘结剂(4%)和PETN/Al/粘结剂(4%)体系中,随着铝含量增加,铝爆热特征值和反应率在减小;铝在RDX/Al/粘结剂(16%)和HMX/Al/粘结剂(5%)体系中,随着铝含量增加,铝爆热特征值和反应率先是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稀土金属β-二酮络合物、烷基铝和叔膦的催化体系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丙烯的均相催化二聚的研究。探索了有机铝化合物结构对本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试验过的AlEt3,Et2Al0Et,HAt(i-Bu)2,Et3Al2Cl3和Et2AlCl几种有机铝化合物中,只有路易斯酸性强的Et3Al2Cl3和Et2AlCl才与 RE(β-二酮)3/PPh3构成有效的丙烯二聚催化剂。研究了RE(acac)3/PPh3/Et3Al2Cl3催化剂体系中各组分的摩尔比,以及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二聚反应的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随Al2/REE或PPh3/RE.使用不同的稀土元素和不同的β-二酮配体时,催化剂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干压成型法,通过添加适量的金属Al粉来增韧Al2O3多孔支撑体,详细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多孔Al2O3/Al支撑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样品的微观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较低时,支撑体内部大量未氧化的铝相是支撑体断裂韧性提高的主要的原因;当热处理温度较高时,铝氧化产生体积膨胀,膨胀裂纹对支撑体断裂韧性的提高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16.
克隆限制-修饰体系基因工作对研究DNA结构功能,蛋白质-核酸识别作用,酶类生产都有一定意义。从质粒DNA中克隆此类基因相对地容易做到。但大多数限制-修饰(R—M)基因都定位在染色体DNA上,多年来许多人从事这项研究工作,到作者从事此项工作时,仅H.Smith(诺贝尔奖获得者)和J.Walder的实验室各自得到一对R—M基因.H.Smith和R。Roberts分别著文探讨过此项研究的一系列困难。作者于1982年在Roberts的实验室工作,承担了为该室再次进行这类研究的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将Moraxella species染色体上的R—M体系基因克隆入E.coli细胞并完成了这一对基因的鉴定、碱基序列分析和表达的研究促进了这方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利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将自主研究开发的多元铜合金粉体(含Ce和不含Ce)涂覆在45等对熔覆层表面微观组织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表面EDS、EPMA等分析手段,研究Ce在多元铝青铜粉末熔覆层中的分布及其对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Ce在多元铝青铜合金粉体材料涂层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主要富集在晶界,少量分布在晶粒内...  相似文献   

18.
经希夫碱缩合反应,制得水杨醛亚胺配体(1),其Na盐分别与TiCl4和CpTi-Cl3反应合成了新型希夫碱钛配合物{3,5-di-Br-2-(O)C6H2CHN[2(O)C6H4]}TiCl2(2);{3,5-di-Br-2-(O)C6H2CHN[2(O)C6H4]}[TiCl(C5H5)](3).以GC-MS,1HNMR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产物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Al(i-Bu)3为助催化剂,详细考察了聚合时间、温度、Al/Cat和MMA/Cat的摩尔比对催化MMA本体聚合的影响.两个催化体系的聚合转化率均可以达到62%左右.2/Al(i-Bu)3(A)催化体系在聚合条件MMA/Cat(摩尔比)=2 000,Al/Cat(摩尔比)=20,T=60℃,t=15 h下,Mη可以达到3.6×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2.14;3/Al(i-Bu)3(B)催化体系在相同聚合条件下,Mη可以达到4.3×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2.4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B两个催化体系所得的PMMA的间同含量分别为85%和86%左右.  相似文献   

19.
偏高岭土制备泡沫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研究了硫酸对偏高岭土中的铝的浸出规律;研究发现,通过控制硫酸浓度和酸浸时间,可以获得不同Si/Al比的铝硅酸盐粉体.实验结果表明,当铝硅酸盐粉体中Si/Al比大于10时,可以通过发泡工艺,使其在150℃左右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泡沫材料,有望在吸附、保温和隔音材料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Al替代Mg对Mg2Cu粉末混合物的放电能力的影响。通过机械合金化(MA)技术,用高能行星式球磨机制备纳米晶体粉末的混合物。此外,不同摩尔数的Al(0.05, 0.1, 0.15, 0.2和0.3 M)被替换到Mg2Cu粉末中。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结构、形态和晶粒大小的变化。获得的粉末用作镍金属氢化物电池(Ni–MH)的阳极。在铝含量为0.05 M的试样中,经过5 h的研磨,出现了Mg2Cu的正方体结构。结果显示,超过0.1 M的Al替代会导致MgCu2峰的出现。铝的替代并不影响微观结构的均匀性;然而,它导致晶体尺寸和晶格参数的减少。选区衍射(SAD)图表明具有Mg1.9Al0.1Cu化学成分和20 h研磨的电极具有最大的放电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