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的颗粒粒径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土壤的性质,而土的颗粒粒径分布曲线受土壤预处理的影响.为了定量评价土壤样品预处理中六偏磷酸钠的浓度和超声震荡时间对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对比选取出一个表征颗粒粒径分布的定量指标并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分维值可以作为表征土颗粒分散效果的定量指标;六偏磷酸钠在2%的质量浓度下就可达到最大分散效果,而浓度达到12%以后分散效果显著下降;超声震荡的分散效果显示出分散与絮凝的动荡性,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表现出分散性,而后随震荡时间增加,其与絮凝现象交替出现;超声震荡的最佳分散能因土壤质地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0.25~0.5 mm含量最高的粉质黏土最先分散,粉土次之,红黏土分散最慢.可见,六偏磷酸钠的分散效果是受其浓度影响的,超声波不可单独作为一种分散方式使用.  相似文献   

2.
纳米钴粉的制备及其在乙醇中的分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性能硬质合金的制备基础研究,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纳米级钴粉,利用X线衍射(XRD)、X线荧光分析(XRF)、振动磁强计(VS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在测定样品粉体于无水乙醇中pH-Zeta电位的基础上,研究超声时间和特定的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对分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钴粉为立方晶体结构,纯度(质量分数)达99.923%,粒径分布窄,颗粒呈现球形。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浓度的增加,纳米钴粉在无水乙醇中的分散效果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分散剂分散效果从优到劣的顺序为:PVP,SHMP,TEA,CTAB和STAN-80。纳米钴粉在无水乙醇中较好分散工艺为:在pH=7的情况下,PVP加入量(质量分数)为2%,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功率为560 W。  相似文献   

3.
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微球粒径大小和粒径分散系数进行了测定和计算。实验结果说明反应介质的极性对微球粒径和粒径分散系数具有很大的影响,随混合介质极性增大,微球的的粒径先增大而后变小,粒径分散系数变大,表明粒径分布加宽。增大引发剂浓度会导致微球粒径的增大和粒径分布的加宽。  相似文献   

4.
采用吡咯并吡咯二酮类C.I.颜料红254,以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二嵌段共聚物(PS-PAA)作为分散树脂,同时添加改性硅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搅拌、研磨分散.同时研究了球料比(质量比)、研磨时间对其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球料比为1~1.2:1,研磨时间为4 h时,可得到平均粒径小于100 nm、粒度分布较窄的颜料分散体系.并采用激光动态散射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单帧单曝光图像法(SFSEI),从相互垂直的2个方向分别对不同流量的气流分散作用下的粉雾剂粉末模型的分散粒径(及粒径分布)和颗粒速度(及速度分布)进行测量;将结果与激光衍射法、数值模拟法进行比较;分析了SFSEI法在粉雾剂分散效果测量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颗粒统计数量在750以上时,所得平均粒径和平均速度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于实验条件和流道结构,竖直方向拍摄比水平方向拍摄得到的结果更接近激光衍射法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同时,颗粒速度的测量会受粒径大小的影响。使用SFSEI方法时应尽可能减少离焦颗粒比例以提高测量精度,在气体流量较低的情况下更易于实现较高的测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步溶胀法制备单分散PMMA微球,首先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单分散的PMMA微球为种子,然后对种子进行溶胀并聚合.重点研究了溶胀温度、PMMA微球种子粒径、活化剂种类、加料时间对溶胀效果的影响,发现溶胀温度在35℃,PMMA微球种子粒径在2.0um左右,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作为活化荆,加料时间1 h对PMMA微球的溶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加热单层分散和离子交换两种方法制得的样品的研究表明 ,二者中Cu2 + 的状态是不同的 .在加热分散样品中 ,阈值之前的样品有两个还原峰 ,分别为 5 0 0K和 716K ,而离子交换法所得的CuY的还原峰对应温度为 4 81K和 5 86K .实验结果证明 ,在单层分散得到的样品中 ,把Cu2 + 还原为零价比离子交换法的样品困难得多 .因此 ,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也可能与离子交换法制得的催化剂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纳米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一种用阿拉伯胶作为分散体系制备纳米硒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超声等对产物粒度大小、形貌的影响,并采用光谱法、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氯化钙在10X分子筛上的单层分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盐在载体上自发单层分散的理论,通过样品的XRD检测分析,研究了不同担载方法、担载量和焙烧温度对氯化钙在10X分子筛上单层分散的影响.在担载量同为0.6 g/g时,乙醇溶液浸渍样品在500 ℃下焙烧,氯化钙即能达到完全单层分散;水溶液浸渍样品须在550 ℃的焙烧温度下氯化钙才能达到完全单层分散,并且出现了明显的离子交换.干混法样品的氯化钙单层分散量显著低于乙醇溶液浸渍法和水溶液浸渍法,在600 ℃下其氯化钙担载量既使从0.6 g/g降低至0.4 g/g,仍然有显著的氯化钙晶相峰存在.当焙烧温度各自升到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改进旋涂法——DDS涂膜法(Deposit-Dip-Spin-coating),主要用来制备纳米粉体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样品。DDS法在保证有足够多的纳米颗粒吸附在云母表面的同时,还增大了溶剂的挥发速度,颗粒的运动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减小了干燥过程中的团聚,纳米颗粒得到很好的分散。采用DDS法制备PbZr0.90Ti0.10O3-Fe0.003(PZT-Fe)纳米粉体样品,得到了清晰的AFM图像。结合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样品均匀性、可调因素和测量准确性进行了探索,表明DDS法制备的样品质量好,AFM图像直观、真实地反映了纳米晶体的粒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超微人参粉粒度及分布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不同的分散技术,利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测定了超微人参粉的粒度及粒度分布,确定丙酮为分散介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最佳分散剂,透射电镜为最佳测定方法。超微人参粉体粒度为31.2nm,分布区域:20—40nm,为均匀球状颗粒。  相似文献   

12.
纳米粒子在水中的分散很困难,粒子极易团聚.这些团聚的粒子通常以所谓"软团聚"的方式存在.软团聚的粒子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大程度能进一步分散.因此,制备粒径较小并以软团聚方式存在的纳米粒子料浆,对纳米粒子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了纳米TiO2分散料浆的制备方法.分别试验了分散介质、分散方法、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分散时间、分散温度及分散介质pH值等分散条件.结果表明,50~70℃,pH=7.7~10.8,SiO2气溶胶与纳米TiO2粉末的质量比为0.06∶1,超声分散30 min得到了平均粒径在300 nm左右稳定的纳米TiO2分散料浆.  相似文献   

13.
Waterborne nanoscale carbon black dispersion (NCBD) was widely used in inkjet printing, spun.dyeing fibers and coloration fabrics. In this paper, NCBD was prepared using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 as dispersant. Effects of CMC viscosity, ultrasonic time and oxidation with hydrogen peroxide on carbon black (CB) particle siz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B particle size decreased by mechanical agitation while it Increased by ultrasonic with the increase of CMC viscosity. Uitrasonk is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to disperse CB particles than that of mechanical agitation. CB particle size lbviously decreased with itcreasing ultrasonic time and arrived at about 160 nm for 60min.In addition,oxidation with 2 mol/L of H2O2 and 0.2wt% of CMC300 reduced CB particle size to 160nm at 90℃ for 2.5h.  相似文献   

14.
灵芝的颗粒度对其药理作用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采用激光粒度法测定了灵芝野微粉的粒度.研究了分散别种类、分散剂用量、超声时间和测定温度对灵芝野微粉粒度测定的影响,得出最佳测定条件为:添加的分散剂为吐温-80:分散剂用量为1.0%:超声时间为≥6min;测定室温为5°C-35°C.  相似文献   

15.
对反应结晶法制备吡啶硫酮锌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超声处理等因素对产品形貌和粒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品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温度对产品形貌和粒径有影响,23℃以下时产品为爪形,23℃以上产品为棱柱状,且温度升高,粒径增大;其他条件对产品形貌和粒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制备高分散稳定的磁性颗粒是研究磁性液体的磁性、流变性能以及其它物理性质的实验基础.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高分散的Fe3O4煤油基磁性液体,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对纳米Fe3O4 颗粒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Bayesian统计理论计算了颗粒的尺寸分布,静态磁场下磁性液体显示了良好的超顺磁性和胶体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单矿物及双矿物混合体的细粒悬浮液稳定性,总结了多矿物互凝的基本规律,进而研究了物理分散法及化学分散法。研究表明,几种无机或有机聚合物具有远比水玻璃更强的分散作用,而分散剂与超声波处理的联合分散作用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8.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可聚合型分散剂,甲醇为分散介质,研究了苯乙烯的分散聚合,制得了表面带正电荷的粒径为0.98~2.78μm,分散系数为0.04~0.25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形貌,探讨了分散聚合过程及分散剂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t)/m(MeOH)为0.1、m(DMC)/m(St)为0.02和m(AIBN)/m(St)为0.02时,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系数最低(为0.04),粒径为2.78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