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设置在甘巴拉山的厚铅乳胶室 K0和 K1(厚度分别为30 c.u.和28c.u.)中观测到的、总观测能∑E=(∑E_h~(+∑E_r)=100~700TeV 的强子族事例,研究了族中强子的积分能谱和横向扩展。被分析的事例的选择标准是:总观测能∑E=100~700TeV,族中的γ簇射数 N_≥4,强子在吸收介质铅中产生的喷注族射数 N_h≥1,簇射的最小能量 E_(min)=4 TeV。本文给出了满足上述选择标准的强子族中强子的积分能谱,能谱指数β=1.17±0.13;族中强子与团的横向分布,平均横向扩展为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分析高山乳胶室实验记录的观测能量E_r(或E_h~((Y)))=3~20TeV的单根簇射事例,对初能范围为5×10~(12)~10~(15)eV的宇宙线质子在大气中的传播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探讨了形成该类事例的宇宙线粒子在大气传播中的历史特征,给出了单根簇射事例对应的初始能量分布、首次作用高度分布、平均作用次数和粒子成分比例等。这对于寻找从该类事例中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的途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CORSIKA模拟高海拔地区EAS事例样本,判选出一个首次相互作用发生在低空的10TeV能区EAS事例样本,通过探测低空EAS事例的轴心来进行朝前区强子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证实:通过研究宇宙线高能族事例发展,可以得到较理想的朝前区强子相互作用信息,从而能够有效的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唯象模型的朝前区强子作用性质从TeV能区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4.
应用北京师范大学2×1.7 MeV串列加速器提供的质子束,采用相对测量方法测量了0.4~2.6 MeV宽能区质子在轻核Al上160°背散射截面.结果表明,对于质子在轻核Al上的散射截面,可用卢瑟福散射截面公式计算的最大入射质子能量是1.5 MeV,质子能量大于该值时,出现连续的非卢瑟福散射共振区.  相似文献   

5.
在超高能宇宙线实验情况下,质子空气非弹性截面σpairin和质子质子总截面σpptot由强子流强在大气中的衰减长度Λ导出.用改进方法分析宇宙线数据.结果表明,在1015和1019eV之间σpairin随能量的增加为290E0.054±0.05mb,σpptot随能量的增加为38.5+0.41ln2(S/100GeV)mb.实验数据暗示,在膝附近σpairin和σpptot随能量的增长率可能比原认为的快.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对测量法对能量0.15~2.00MeV质子在天然硼上的非卢瑟福弹性背散射截面(160°背散射角)进行了测量.质子束由本单位引进的2×1.7MV串列加速器提供;测量仪器采用ORTEC公司金硅面垒探测能谱仪.实验中最低能区进入卢瑟福弹性散射能区,测量结果用图表形式给出,并与以前发表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所测数据可供从事背散射分析技术的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欧洲核子中心(CERN)建造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槡s=14TeV的质子-质子对撞.在LHC上的ATLAS实验中,通过对衰变末态中的电子和缪子的分析,研究了标准模型理论中的双玻色子W±Z产生截面的灵敏性.同时,通过Monte Carlo模拟数据样本,也研究了双玻色子信号测量中本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最初的0.1fb-1积分亮度下,标准模型双玻色子W±Z信号的灵敏度可以好于5σ.  相似文献   

8.
通过蒙特卡罗数据以及WW衰变的轻子道研究了中心能量在10TeV时pp碰撞中WW的产生截面.在0.2fb-1的积分亮度下,通过3个轻子道末态(ee,eμ,μμ)可以期望找到51个信号事例和22个本底事例.可以期望在ATLAS实验的初期,WW产生截面测量的精度能达到17%.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日合作西藏甘巴拉山铁乳胶室的实验数据,研究了级联转换曲线及其半宽度(FWHM)的性质,讨论了利用半宽度分布将起始点深度面△t<6c.u.的簇射事例中强子与γ区分开来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一种联合判选标准,这种标准提高了铁乳胶室强子的判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用系统学研究ADS靶材料的质子反应裂变截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系统学公式研究ADS靶材料的质子反应裂变截面,旨在为核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在液滴模型、壳修正模型等相关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铅、秘这两个重要核材料质子裂变反应截面的实验数据得到了一系列的理论参数。基于所给出的一组最佳理论参数,对无实验数据的能区裂变截面及其他重要核素的裂变截面进行了预言,可知随着靶核的质子数Z和质量数A的减小,裂变截面减小得很快。  相似文献   

11.
左右对称模型中的一般特征是左右手的费米子项通过一个新的中性规范玻色子Z'来联结.研究了在左右镜像模型和左右对称模型中新的规范玻色子Z'通过e-γ凝聚的产生过程,并讨论了在TeV能级的直线对撞机上探测该新粒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过程的产生截面范围为16.23fb~206.2fb,并且左右镜像模型中的产生截面大于左右对称模型中的产生截面.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该新粒子的信号可以通过其轻子衰变道Z'→l l-来探测.  相似文献   

12.
左右对称模型中的一般特征是左右手的费米子项通过一个新的中性规范玻色子Z′来联结.研究了在左右镜像模型和左右对称模型中新的规范玻色子Z′通过e^-γ凝聚的产生过程,并讨论了在TeV能级的直线对撞机上探测该新粒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过程的产生截面范围为16.23fb~206.2fb,并且左右镜像模型中的产生截面大于左右对称模型中的产生截面.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该新粒子的信号可以通过其轻子衰变道Z′→ l^+l^-来探测.  相似文献   

13.
P-D背散射截面及质子在固体中的多次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质子束轰击Mo厚衬底上的氯化钛薄膜的背散射谱得出的P-D背散射的截面数据.由于P-D散射谱是叠加在P-Mo背散射谱上的,所以通过对服从卢瑟福截面公式的P-Mo背散射谱进行理论拟合而间接得出P-D背散射产额.讨论了质子在固体中的多次散射对P-Mo散射谱高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它使实验谱和不考虑多次散射效应而得出的理论谱有很大差异.并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了多次散射造成谱的升高对散射能量、散射深度、及散射角度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溅射理论中常用的 Lindhard标度相互作用势碰撞散射分析了 Sigmund单幂散射截面与双幂散射截面之间的区别。分析表明 ,对于 Born- Mayer相互作用势碰撞散射 ,双幂截面可以给出比单幂截面好得多的描述。特别对于 Urbassek的 Kr- C相互作用势 ,只有利用双幂截面求解输运方程才能计算出反冲密度函数比较好的近似值  相似文献   

15.
在具有T宇称的最小希格斯模型下,对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产生过程pp→Ztt以及新的产生道pp→ZtT~+进行了研究.在该模型所允许的参数空间范围内,Ztt的产生截面有较大的相对修正,可作为一个很好的探针来探测该模型.此外,发现当T~+质量低于TeV能标时,ZtT+与Ztt相比有较大的产生率,会对Ztt事例数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新颖的波纹薄壁圆形结构,采用数值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波纹截面形状对薄壁结构耐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外截面形状的波纹,波纹内截面形状的变化使吸能相差10%;外截面是矩形的不同内截面波纹结构的吸能性要高于外截面是圆形的不同内截面波纹结构,其中,外截面为矩形,而内截面为圆形的波纹结构具有最优的吸能性,比外截面为圆形,内截面为矩形的波纹结构的吸能性提高34.5%;波长对薄壁结构的耐撞性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波长为7.8 mm的波纹管具有较好的耐撞性;与无波纹结构的圆管相比,外截面为矩形,内截面为圆形的波纹薄壁管在不影响吸能的情况下,可以使峰值力降低50.8%.  相似文献   

17.
用大液体闪烁探测器和飞行时间法,相对于~(197)Au测量了0.7—1.4MeV能区天然Nb的中子辐射俘获截面.在0.5—2.0MeV能区,对~(93)Nb的辐射俘获截面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测量了元素Hf和W的L -X射线产生截面比Lβ/Lα 在从阈能到 3 2keV能区内同能量的函数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比值 Lβ/Lα 在阈能附近和入射能量有关 ,该特性完全不同于在较高能量处现有的 L 壳层数据及所有的 K 壳层数据 ,与他人发表的结果和两种理论预言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伴有右手中中微子的SU(3)C×SU(3)L×U(1)X(331)模型框架内讨论了Higgs粒子产生过彻e^+e^-→ZH.结果表明,当新粒子Z'的质量接近质心能量时能对该过程产生明显的修正.在该模型合理的参数空间内,过程e^+e^-→ZH的总产生截面σ与标准模型(SM)相应值的偏差大于5%,应该能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实验中观测到。  相似文献   

20.
钻孔数据是地质中最常见且最简单的数据,利用钻孔数据直接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在研究前人多种地质建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一套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优化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以钻孔数据为基础数据,将钻孔地质剖面数据融入到地质建模中,修正了以往建模中尖灭点位置取值1/2区域的不合理情况,生成精确位置地层尖灭线;并且在建模的过程中加入了依据剖面图数据的模型调整。最后通过建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