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构建品牌依恋是当今品牌营销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增加消费者自我概念与品牌个性的匹配度,并且增强消费者的品牌信任,然而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包括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社会自我,品牌依恋的形成还受到了产品卷入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理想自我与品牌个性一致性对品牌依恋的影响作用最强,现实自我与品牌个性一致性、品牌信任对品牌依恋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自我与品牌个性一致性对品牌依恋有负向影响.消费者的产品卷入会加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一致性与品牌依恋之间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在线渠道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品牌选择的离散选择模型的发展进程,并对在线渠道下消费者品牌选择进行了梳理,构建了品牌选择的多项Logit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国某著名网上商城消费者实际消费的可乐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鉴别在线渠道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价格对于消费者网上品牌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作为网络属性的支付方式也会影响在线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进行网上购买的消费者显示出对可口可乐品牌更强的内在偏好.  相似文献   

3.
以说服知识模型(PKM)为理论依据,将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测试,考察性别、产品卷入度和说服知识相互作用时对消费者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图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品卷入度的高低对消费者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图产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且产品卷入度低时,女性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图均高于男性;产品卷入度高时,女性的购买意图依然高于男性,但广告态度低于男性。(2)说服知识的高低对消费者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图产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且说服知识低时,女性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图高于男性;说服知识高时,男性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以哈弗、翼博、途胜三种主流SUV品牌为研究对象,从综合考量多种消费属性偏好的视角,随机选取100名有意购买或已经购买过这3种品牌车型的消费者为调查样本,采用联合分析法与SPSS软件分析法,实证分析这3种品牌的消费属性偏好及其重要性程度。结果表明,消费者在购买SUV时,最先考虑价格,其次是品牌,然后才是汽车级别、颜色、排挡方式、发动机排量以及售后服务。为此,汽车销售部门在保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同时,应从汽车级别、颜色、排量、售后等方面入手,提高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网络评论的情感模糊计算与产品推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消费者心理和情感分析为基础,根据消费动机分类理论,对网络评论评价和情感进行模糊建模,建立了消费者评价和情感模糊语料库,并结合消费者对产品属性的偏好,提出一种新的产品综合评价和情感计算方法,进而以综合评价和情感作为推理前件,建立模糊推理规则库,实现了针对不同购买动机类型消费者的产品推荐推理。  相似文献   

6.
老字号企业具有悠久的经营历史,沿袭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一方面给老字号品牌带来了鲜明的历史和文化特征,而另一方面也往往会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传统和保守的刻板印象。因此,如何迎合日益变化的消费者品牌偏好,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已经成为很多老字号企业管理者们重点思考的问题。以老字号品牌的典型代表——东来顺为研究对象,将刻板印象分为价值刻板印象和影响力刻板印象,并对老字号品牌的刻板印象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价值刻板印象的形成受到品牌认知的显著影响,并显著影响消费者对老字号产品的购买意愿。为此,老字号企业应当重点加强品牌文化的宣传,适度减弱产品特征宣传,同时应积极打造其价值定位,以赢得消费者对老字号品牌的价值认可。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注意力模型、说服知识模型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构建植入广告显著度和个体认知需求与广告有效性(品牌记忆、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眼动仪开展眼动实验,揭示植入广告显著度和个体认知需求对广告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植入广告显著度显著地正向影响受众品牌记忆,显著地负向影响受众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受众对植入广告的注意力资源分配和认知说服知识激发程度在植入广告显著度与品牌记忆之间起中介作用;受众对植入广告的注意力资源分配、认知说服知识激发程度及态度说服知识激发程度在植入广告显著度与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植入广告显著度对广告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只对高认知需求的受众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在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黄山景区游客重游意愿结构方程模型,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地方依恋和满意度对黄山景区游客的重游意愿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地方依恋对游客的重游意愿正向影响的直接效应最大.2)风险规避对该景区游客的重游意愿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3)旅游偏好和自我发展动机对该案例地游客的重游意愿没有直接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广州市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找出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消费者对食品的"卷入程度"不能直接影响其风险感知;消费者的"情绪因子"与"风险态度"是正向影响风险感知的,且"情绪因子"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程度"能让消费者放下戒备心理,放心购买食品,降低其感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住宅产品消费的区域性特征,依据在沈阳市场的问卷调查取得的一手资料,首先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区分出住宅产品消费者所采用的4种生活方式;然后运用联合分析法,明确住宅产品各主要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和各属性不同水平的效用值;最后得到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群对住宅产品的偏好排序.研究表明:消费者在选择住宅产品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建筑类型和地理位置,其次是每平方米单价,而对住宅面积则不很关心;另外,采取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群的住宅产品偏好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1.
多机器人协作是多机器人系统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为建立某种机制使机器人稳定地组织起来完成某一不能由单机器人完成的任务并达到全局最优,提出了综合评价算法.从机器人个体的自私利益出发,以经费和报酬的驱动,通过包含环境知识、历史经验、信用3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值进行选举和谈判,自发地建立联合协作,完成复杂任务.算法通过调整权值,能够适应于不同的全局最优目标.该法运用到机器人足球这一典型的多机器人系统平台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财产不断增加,开征遗产税被提上了我国税收立法的日程,开征遗产税面临着许多现实和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组织的立体多核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大量现象观察和抽象的基础上,从构建基础概念体系出发,在引入立体结构、立体禀赋、核、核度和立体多核网络(MMKN)的基本概念后,提出了组织的立体多核网络这一全新的理论范式,并根据核在立体网络中分布的方位以及核度的差异性,对组织的立体多核网络进行了立体多层次结构的分析。从组织的局部层次分析的递推结果,得到组织的整体多层次异等级立体结构。最后定义了超图的截映射和关联闭合的概念,建立了一般意义上的包罗各种组织的立体多核网络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为遗产税的重新设置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产税制度并研究遗产税制度设置的配套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馈赠礼物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物质功能和表意功能。借鉴语用学理论,遵循关联性、赞同性和方式性的礼规,并选择合适的礼数,对提高馈赠行为的表意效能,促进人际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文化影响深远,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华典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明朝时期朝鲜王朝利用明廷赋予的"最惠国"待遇,以各种途径获得大量中华典籍,让朝鲜社会对中华文化有全面认知更趋认同,"慕华"之风更盛,同时也扩大了中华典籍海外译介与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有偿新闻"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燕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99-100
在如何看待“有偿新闻”的问题上,本文尝试超越传统的经济学视角,从而寻求新的理论切入点。结合对山西矿难记者受贿事件的剖析,本文总结出权力派生、社会谱系和庸俗“礼文化”分别是“有偿新闻”在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南朝赠答诗数量众多,反映出的主题主要有以诗赠别、以诗抒怀、以诗干谒三大类。其中赠别诗按其情境,可分为多对一的赠别,一对多的赠予,一对一的相赠三类;以诗抒怀主要抒发的是生命短暂之思和游子思乡之情;以诗干谒是通过赠答诗表达出慕群恋景,求荐希用之意。这些主题的兴盛与南朝统治者重视文学推崇诗歌的风尚,以及动荡更迭的政治环境下文人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状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Language markednes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languages, and is reflected from hearing, vision and sense, i.e. the variation in the three aspects such as phonology, morphology and seman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kedness in language use following the three perspectives, i.e.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with an aim to define the function of marked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