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委婉语的应用范围广泛,渗透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用语动机复杂:本文从委婉语的典型特征着手,探讨了委婉语的构建手段,从而进一步从美学、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等角度来论述委婉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琛 《科技信息》2009,(32):172-173
语言交际是人类以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因而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对方不快、不满或伤害他人感情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取含蓄、委婉的方法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委婉语的使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阶层以及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人们社交时的需要,更是言语交际中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它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文章从心理补救、掩饰、交际、美学四个方面对委婉语的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一种委婉含蓄、烘托暗示的语言表达方法,是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语言手段。英汉两种语言在委婉语这种修辞手段上存在着相似的现象,但由于双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美学观念的差异以及各自语言的特色,在结构和运用范围上,又有所不同。文章拟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考察英汉委婉语的共性与个性,并探讨了在双语翻译中,如何处理委婉语的技术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英语委婉语的模糊性及模糊美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含蓄是不同民族的语言共性,也是中外传统美学的第一要义。本文从模糊的角度,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英语委婉语的模糊性特征及其模糊美,以便学习者正确的认识、使用和欣赏委婉语,并促进正常的言语交际和日益扩大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黄玉梅 《科技信息》2009,(33):10-10
委婉语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语言和文化现象。英语中也存在委婉语,需要英语学习者掌握委婉语。本文涉及委婉语的定义及分类,对英语委婉语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央宗 《西藏大学学报》2008,23(3):102-105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委婉语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文章从职业委婉语、死亡委婉语、疾病与残废委婉语等方面探讨了委婉语的内容及其构成,以便正确地理解、鉴赏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委婉语研究将委婉语看作语言形式上的修辞,研究视域局限于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难以揭示委婉语的实质。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为研究委婉语提供了新的视角。从隐喻与转喻认知模式以及认知语境等方面阐释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可以促进人们对委婉语的进一步认知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交际中有效的润滑剂。在英汉语的日常用语中,大量委婉语是由转喻构成的。本文通过分析两种转喻关系在委婉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委婉语构成的认知机制,以期对委婉语的学习、委婉语的翻译和跨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是文化的体现,其用法的复杂性给委婉语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是翻译工作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委婉语的功能入手,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了委婉语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希望对委婉语翻译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下,随着科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在交际语言中的功能将愈加突出。从委婉语在西方国家的使用情形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委婉语的定义、特点、功能,并讨论了英语委婉语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达,作为现代社会中现代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它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主客体结构关系来看,审美古典性是客体理性观的文艺,审美近代性是工具理性观的文艺,审美现代性是生命理性观的文艺,审美当代性是生态理性观的文艺.综观人类历史上的审美形态或审美主潮,它由为自然、为社会、转而指向现代性社会中人类生存困境,关注人类感性生存的可能性,关注人类主体审美化生存的可能性.至此,可以说,精神价值层是审美现代性的深层存在方式,它的一个最具本原性的含义,就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性之中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审美精神以及人的个体生成和审美化生存的进步性诉求.  相似文献   

12.
翻译美学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以下规律: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理解、对理解的转化、对转化结果的加工、对加工结果的再现。成功地再现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王维《鸟鸣涧》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抒情诗回忆性意象的审美体验大致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体情感性的,一种是历史哲思性的。诗人把自己的回忆或历史性的体验凝结为审美意象,或刹那千古,让遥远的历史在诗中留下自己的某个截面;或将自己所经历的某一片刻复活、再现,敞亮于人们的视域之中,成为我们打开诗人心灵审美体验的窗口,透视诗人个体情感和宇宙历史悠远深邃的哲思的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14.
文学活动之所以能够生成审美价值,是因为文学活动本身提供了审美活动发生的三个条件,或者说文学活动可以满足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三项原则——感性的原则,形式的原则,非利害(或距离)的原则。文学的审美价值形态主要有文学的美、文学的丑、文学的崇高、文学的悲剧性、文学的喜剧性等。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文学的审美价值属于"感性的认识",文学的非审美价值属于理性认识,它们在文学活动中既可能相互分离,又可能相互伴生、甚至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5.
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需要、审美交流和审美修复功能表现出来的.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透过它的视野来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不仅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当代社会,民歌也面临着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民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凸现出民歌的现代美.  相似文献   

16.
从学生学习数学审美感知力,数学审美的想象力,数学审美情感活动能力以及数学审美评判力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装饰是一个非常流行且有普遍性的概念,以其审美的个性满足着人们的需要,装点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是审美方式的形象表现,又是审美改造的具体实践。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色彩、材料、形式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直接感受事物的深层美感,并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德育的组成部分,图书馆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从思想、知识、环境和服务4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严羽的“妙悟”说在中国美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妙悟的实质乃是现代意义上的审美直觉。在妙悟中,审美主体运用具象、凭借直觉的穿透力,跨越理性的迷障,对审美对象进行直指本质的审美观照。妙悟内在地要求人与物的返朴归真,回归超越后的生命本真状态,使人与物在自由的审美观照中,实现由极致而冲淡的自由审美之境。  相似文献   

20.
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需要与外界给予的刺激相符合产生的效果是最大的.应用审美元素的心理治疗主要是从审美需要的角度出发,依据患者自己的偏好选择某种治疗工具,采用与来访者心理审关需要相符的刺激来进行的.关于应用审美元素心理治疗的发展,当前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依据美的形式和类型,以及审关元素的广泛性,审美治疗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巨大的.有关审美治疗的现有工具也大都还没有完全考虑来访者的审美需要,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