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LTCC(低温共烧陶瓷)带通滤波器的结构及其理论依据.在一般LTCC模块内部,通孔做为一种电气连接单元,在信号频率足够高时其引入的电感会使模块性能恶化.参考传统腔体滤波器的结构,将腔体滤波器设计方法与LTCC技术结合在一起,以通孔取代圆杆,提出了一种LTCC滤波器的新结构.并设计出了一种尺寸为2 mm×1.3 mm×0.95 mm的LTCC滤波器,可适用于802.11a无线局域网等应用领域.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固态微波功率源馈电的金属腔体加热装置.从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出发,分析了被加热物体中电磁场,热场及流体场的耦合作用,并分别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和自己编写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程序建立数学模型对多物理场耦合进行了计算.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及该腔体对微波吸收效率和加热均匀性的提升.该设计可应用于加热低损耗媒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亚毫米波频段混频二极管管对模型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全波电磁场分析算法提取管对无源结构参数,并与管对直流电流-电压特性参数结合获取混合电路等效模型的建模方法.分析了谐波混频器原理,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工作于2mm波段的二次谐波混频器.测试结果显示在116~120GHz频率范围内,其变频损耗小于20dB,与仿真数据基本吻合,证明本文提出的混合电路建模方法及所提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由激光二极管(LD)输入、输出的关系,得到激光器腔体参数与注入电流的关系,进而给出在设计激光器时遇到的相关限制的方程,以及LD电流与某种形式的电流增益转换因子的关系,根据增益曲线上的最佳工作点可优化腔体长度参数.讨论了共面LD在固定总腔长、固定无源区长度、固定有源与无源区的长度比等条件下有源区长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根据OMMIC公司通过测量得到的0.2μm GaAs PHEMT器件参数模型和噪声模型,设计了2.5 Gbit/s的共源跨阻前置放大器.并根据PHEMT晶体管Y参数下的噪声模型,结合Y参数和ABCD参数下的噪声密度矩阵,分析了电路在带有晶体管噪声源情况下整个电路的噪声电压,得出了共源跨阻前置放大器等效输入噪声电流密度的理论公式.实现了芯片制作,并且对芯片进行了噪声参数的测量,测量结果、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论在6GHz的频率范围内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基于波叠加方法的腔内声全息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不规则形状腔体内的声场重构和预测.根据波叠加积分公式,腔体内部的三维声场可以由置于腔体外部的连续虚源产生的声场来等效替代,而虚源上的源强密度可以通过匹配测量点的声压获得.一旦计算出虚源上的源强密度,便可以获得整个腔体内的声场信息.这种全息技术避免了边界元方法声全息技术中的奇异积分处理,易于理解和计算机上实现.最后,通过典型的算例验证了理论分析和实现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UMC 0.18 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低噪声交叉耦合结构的跨阻放大器.该电路由优化的调节型共源共栅(RGC)结构和输出缓冲级构成,其中采用两级共源放大器作为RGC结构的辅助放大器,用于提升电路的等效跨导和带宽.此外,通过优化电路参数以及在输入端引入阶梯型无源匹配网络来进一步拓展带宽和降低电路噪声.测试结果表明,在探测器等效电容为300pF时,所设计跨阻放大器芯片的-3d B带宽为2.2GHz,跨阻增益为61.8d B?,平均等效输入噪声电流谱密度仅为9 pA/(Hz)~(1/2),成功实现了2.5Gb/s的传输速率.在1.8V电源电压下,芯片功耗为43m W,包括焊盘在内的芯片总面积为1×1mm~2.  相似文献   

8.
成强  孙寅聪  敖天勇  王渊旭  张德权 《河南科学》2009,27(12):1562-1565
采用直观的载流子、光子库模型,导出半导体激光器速率方程,得到输入电流、输出光功率的关系以及激光器腔体参数与注入电流的关系,从而给出在设计激光器时遇到的相关限制的方程,以及LD电流与某种形式的电流增益转换因子的关系,根据增益曲线上的最佳工作点来优化有源区量子阱数目.给出了共面量子阱LD在固定有源长度、固定无源区长度的共面量子阱激光器的量子阱数目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设计最优的级间耦合变压器以最大化多级放大器的增益,提出了一种N:1片上变压器的版图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物理的变压器集约等效电路模型.对于5 GHz下工作的变压器耦合两级放大器,利用该设计方法找到了最优的变压器结构参数.将三维全波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对该结构模拟所得的参数模块与应用物理模型建立的变压器等效电路分别代...  相似文献   

10.
大功率腔体滤波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功率收发设备中,高技术性能、高可靠性的滤波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UHF频段大功率腔体滤波器在应用初期出现的问题分析,以大量的技术试验和理论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否定了靠选用介电常数较大的介质来提高大功率滤波器酎压的思路.提出了大功率腔体滤波器设计,特别是介质和谐振杆选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井下环境的复杂性,借助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采空区边界三维空间信息点云数据中不可避免包含一些噪声点.为此,提出曲率-弦长比复合判据实现了对点云数据中高频噪声点的过滤处理,并运用随机滤波法去除点云数据中的低频随机噪声点,通过分段低次插值法实现空区模型曲线光顺处理.结果表明:过滤及光顺处理不仅有效去除了采空区点云数据中的噪声点,同时避免了采空区三维模型构建中自相交情况的出现,达到了采空区三维模型精确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侯航舰  周文献 《河南科学》2007,25(5):786-789
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原因,系统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判别方法.对贝克曼梁经验判别法的脱空判别标准进行了分级.基于惰性点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模量反算判别方法,并给出了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方法对潜射弹道导弹带均压气体出筒非稳态空泡流进行了研究.基于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均质平衡流空泡模型和Realizablek-ε湍流方程,并结合动网格技术,实现了潜射导弹带均压气体出筒过程数值求解.得到了出筒空泡的演化规律、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分析了出筒加速度对空泡内部组的影响,提出了判定出筒空泡的稳定性依据,并与文献中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出筒空泡组成是一个由以气相为主向以水蒸汽相为主的转变过程;出筒空泡的稳定性与气体的弹性系数β密切相关,当1≤β≤2.645时,空泡是稳定的,而当β≤2.645时,空泡将失稳.  相似文献   

14.
桑车后制动毂缩孔、缩松等孔洞类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桑塔纳轿车后制动毂的缩松、缩孔、气孔、气缩孔等孔洞类缺陷进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基加固处理中应用广泛的碎石桩易于在桩顶发生鼓胀变形破坏,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优化复合地基形式,即散体材料-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采用圆孔扩张理论,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用极坐标轴对称问题对散体材料-混凝土桩进行Vesic圆孔扩张压力求解,并由此推导出桩间土体内摩擦角φ=0和φ≠0时散体材料-混凝土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将计算方法应用于已有试验,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对该新型桩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基静力压桩的挤土效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软土地基中静压桩的挤土效应机理,依据圆孔扩张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推导出塑性区影响范围、桩对土体的挤压应力、孔隙水压力估算公式等.最后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防治或减轻挤土效应对周围工程环境影响的一些有效实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利用腔QED来实现CNOT门隐形传输的方案.该方案中,腔场频率与原子跃迁频率大失谐,腔场只是虚拟激发,腔场与原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从而大大降低了对腔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涡旋谐振环的AMC结构引入介质损耗,得到了一种“完美”吸波体,实现了单一频点2 GHz下较强的窄带吸波;然后加载集总参数元件拓展吸波体的频带宽度,在低频超宽带1.7 ~ 2.2 GHz范围实现了90%以上的吸收率,并对其吸波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宽带吸波体敷设到开缝腔体内壁上抑制腔体谐振,解决了屏蔽腔体的高谐振问题,开辟了超材料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浅埋薄层岩盐溶腔稳定性的数值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延长盐矿井的寿命,避免开采带来的地面沉陷,并合理利用形成的溶腔,必须探讨岩盐水溶开采过程中影响溶腔稳定性的因素,以便即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文章采用ADINA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薄层岩盐水溶溶解形成的溶腔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薄层岩盐矿床而言,溶腔的稳定性随其高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强,随跨度的增大而有减弱的趋势,倾角对溶腔的稳定性影响很小;圆柱形溶腔最为稳定,其次为倒锥形,组合模型为过渡形态;影响溶腔稳定性的因素由强到弱顺序为:溶腔高度,溶腔的几何形态,溶腔的跨度,岩盐层的倾角。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局域共振声子晶体板状结构,在266.1~528.8 Hz频率范围内获得了最大幅值为35 dB的减振特性。对不同布置形式的声子晶体板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分析,二者结论基本一致。构建了局域共振声子晶体结构空腔,并结合有限元方法对空腔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带隙机理和共振带隙特性分析。得出声子晶体单元的不同布置位置和形式对声子晶体结构空腔的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