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用双波长光度法测定钪。在1N硫酸介质中,钪与间磺酸基偶氮氯膦(CPA-ms)形成的络合物,选择的双波长分别为λ_1=674.0nm,λ_2=679.5nm,络合物组成为1:1。比尔定律适用范围是0.5~30μg/25ml。除Fe(Ⅲ)外,常见元素在毫克级内不干扰。回收试验结果较满意。该法已用于模拟超导体中钪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Fe(Ⅱ)-罂粟酸-CTMAB体系的显色反应.在硫酸(pH=2~3)介质中,Fe(Ⅲ)-罂粟酸形成21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430nm,ε=3.1×104L/mol@cm,铁的含量在0μg/25mI~112μg/25mL范围内遵循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铕(Ⅲ)与5-Br-PADAP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8.05的NH4Cl-NH3·HzO缓冲体系中,铕(Ⅲ)与5-Br-PADAP进行最佳络合.最大吸收波长λmax=60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7×104L·mol-1·cm-1,铕(Ⅲ)含量在0-1.52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利用一些变色酸单偶氮化合物测定铬(Ⅲ)的分析方法.在醋酸一醋酸钠缓冲介质中.变色酸2C、铬蓝SE、酸性铬深蓝、铬偶氮酚KS、酸性铬蓝K与铬(Ⅲ)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稳定的有色鳌合物,摩尔吸光系数最高可达 2.24×10~4 L·mo1~(-1)·cm~(-1).以铬(Ⅲ)-铬蓝SE体系为例,测定了鳌合物的组成,研究了干扰离子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用氢氧化铍共沉淀法分离富集了水中的铬(Ⅲ),使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很高的灵敏度,用于天然水、废水和合成水样中痕量的铬(Ⅲ)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白杨素-铬(Ⅲ)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增敏效应,提出了一种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总铬的荧光新方法.在含一定量甲醇的pH=3.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铬(Ⅲ)与白杨素能形成1:3的二元荧光配合物,其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60 nm和429 nm.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铬(Ⅲ)含量在0.480~15.6μ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211+46.0 C,相关系数r=0.999 3,方法的栓出限为0.216μg·L-1(3σ).将样品中的铬(Ⅵ)还原至铬(Ⅲ)形态后再用本法进行测定即得总铬量.对环境水体的电镀废水、黄河水和自来水中总铬测定的回收率为97%~103%;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定操作简单、快速、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6.
光度分析法测定制革废水中的铬(Ⅲ),在表面活性剂吐温—40的存在下,可使测定的灵敏度大大提高,测定的选择性、抗干扰性和显色稳定性等方面大有改善。废水中铬(Ⅲ)经氧化处理后与二苯氨基脲反应生成紫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_(max)为540nm,摩尔吸光系数2.25×10~5L·mol~(-1)·cm~(-1),铬的浓度在0.02~1μg/ml之间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7.
在pH5.0-5.9的微酸性溶液中.铝(Al).乙二醇二乙醚二氨基四乙酸(EGTA)、邻苯三酚红(PR)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迅速反应,形成一蓝色配位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于615nm处。该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为Al(Ⅲ)∶EGTA∶PR∶CPB=1∶1∶3∶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9×10~4dm~3·mol~(-1)·cm~(-1).25cm~3溶液中,0-8μg含量范围内的Al(Ⅲ)遵守比尔定律,17种常见离子和5种阴离子不干扰Al(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Fe(Ⅲ)和Co(Ⅱ)干扰离子存在时,Cr(Ⅲ)和Cr(Ⅳ)不同的分析行为对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铬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固相合成的方法合成磷酸硅铝(S iA lPO4)类化合物,所得化合物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及聚乙烯醇存在下铝(III)与铬天青S的显色反应.在pH 5.3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 ax=612nm,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酸硅铝类化合物中铝,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显色剂DCS-偶氮胂与铬(Ⅲ)的显色反应.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在乳化剂OP存在下,试剂与铬(III)生成蓝紫色络合物,λmax=620nm,ε=2.46×104L·mol-1·cm-,铬(Ⅱ)量在5.0-50μg/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络合比1 : 2.该体系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用于生物样品中铬(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痕量铈(Ⅲ)的直接荧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铈(Ⅲ)在无机稀酸中的荧光性质,建立了痕量铈(Ⅲ)直接和流动注射荧光光度法测定方法。本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成功地用于合金铝中痕量铈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Cr(III) bath was studied based on a perspective of accelerating the formation of active Cr(III) complexes. The results of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UV-Vis) and electrodeposition showed that active Cr(III) complexes in the bath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in several days were rare for depositing chromium. The increase of heating temperature, time, and pH value during the bath preparation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active Cr(III) complexes. The chromium deposi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active Cr(III) complexes increasing. Increasing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from 60 to 96℃, the chromium deposition rate increased from 0.40 to 0.71 μm/mi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ctive Cr(III) complexes increased, the grain size of Cr coatings increased, and the carbon content of the coating decreased. It is deduced that Cr(H2O)4(OH)L2+ (L is an organic ligand, and its valence is omitted) is a primary active Cr(III) complex.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双波长标准加入法,以5-Br-PADAP为显色剂,同时测定了铬和钒。选择钒等吸收点波长593nm、617nm为测定波长。钒含量回归方程为C=0.1244+40.41A.相关系数R=0.9999。将此法用于合成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有柄石韦中原儿茶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芒果苷以及芦丁6个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Sino Chrom ODS-BP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质量分数0.1%磷酸(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25℃。结果表明,6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n=5),且分离度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为药用植物有柄石韦的定量检测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快速分析不锈钢中磷和铬的联合测定的方法,针对不锈钢中高铬含量的情况,采用王水和高氯酸溶解后,准确控制发烟时间可使磷和铬全部氧化完全.试样溶解后磷的测定采用酸性介质中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的铋磷钼蓝光度法,在波长66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铬的测定采用高氯酸氧化亚铁容量法,实现了磷和铬的联合测定.通过研究与应用认为,此法对磷含量在0.005%~0.050%之间,铬含量在10%~35%的之间合金钢、不锈钢皆适用,试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以铬天青S和邻菲啉作混合显色剂,不需预分离,可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氮化硅消解液中的铁和铝。[Fe(phen)3]2+和Al(CAS)3的吸收光谱有部分重叠,通过读取在两个等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可消除吸收干扰,测铁所选的波长对为504/595nm,测铝的波长为[Fe(phen)3]2+不产生吸收的581nm.测量在pH=6.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进行。测铁的线性范围为0~4mg/L,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1%,平均回收率为99.7%;测铝的线性范围为1.4mg/L,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1%,平均回收率为101.1%。  相似文献   

18.
在近中性溶液中Zr(Ⅳ)与F~-、H_2QSI、EDTA和CTMAB可形成多元荧光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65nm,最大发射波长为500nm。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1.2ppb,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从而建立了锆的荧光测定的新方法。应用于人工合成试样和铝合金样品分析,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铊(Ⅲ)与碘化钾和孔雀石绿、灿烂绿及碘绿等三种碱性三苯甲烷类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的显色反应.在较高浓度的磷酸介质中,在阿拉伯树胶存在下,铊与碘负离子形成的络阴离子与上述碱性染料均形成高灵敏的离子缔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94×10~5,5.36×10~5和9.2×10~5L·mol~(-1)·cm~(-1),其中孔雀石绿体系灵敏度最高.用乙醚萃取并在掩蔽剂EDTA存在下,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合成水样和天然水中铊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1-(4-硝基苯基)-3-(4-羟基-6-甲基-嘧啶)-三氮烯(NPHMPDT)的合成及其与镉的显色反应研究。在OP的存在下,pH11.0的Na284O2-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镍发生显色反应,镍与NPHMPDT形成摩尔比为1:3型的配合物。在470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在540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70nm为参比波长,540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8×10^5 L/(mol·cm)镍的浓度在0~400u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铝舍金中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