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t3NH〕〔HFe3(CO)11与PSCH2CH2S↓Cl在温和条件下反应给出两个具有桥基磷、硫配体的双核铁羰合簇Fe2(CO)6(μ)(μ-Cl)(),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及IR谱和MS谱表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Hilbert空间L2(μ)上的乘法算子,对其有界性,伴随算子以及乘法算子的谱进行了刻画,并给出了乘法算子成为正算子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用Co2(CO)8与含硫含磷杂环配体ClPSCH2CH2CH2S↓反应,合成得到含有半填隙μ6-P原子的新的六核簇Co6(μ6-P)(μ-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21,同时,得到三核簇Co3(μ-PSCH2CH2CH2S↓)3(CO)62,通过元素分析和波谱表征确定了二个簇合物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Binuclear manganese complex [(bipy)2Mn2(μ-O)(μ-Ac)2(H2O)2](ClO4)2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MnAc3·2H2O with 2,2′- -bipyridine in the HAc-NaAc buffer (pH = 4.0). X-ray diffraction result for the single crystal shows that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3.408 2(7), b = 0.864 4(2), c = 2.174 9(4) nm, β=105.2°,V =6.186(2) nm3, Z = 8. There are two very strong peaks of UV-Vis spectrum in the range of 400-600 nm,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Mn catalase and Mn ribonuleotide reductase extracted from organisms. Cyclic voltammogram shows that the complex in CH3CN undergoes quasi-reversible one-electron reduction and oxidation at E1/2=1.15 V.  相似文献   

5.
由Co2(CO)8与3个含硫、磷杂原子的有机前配体反应,得到两个四核和一个六核含硫、磷原子配位分子片的新颖钴羰基簇合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MS等谱学表征,确定它们的化学组成如下:Co4(μ3-S)[P(S)(OCH3)2]2(CO)9(Ⅰ)、Co4(μ,η2-S2)[P(O-i-C3H7)2]2(CO)10(Ⅲ)和Co6(μ3-S)2.对它们可能的立体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6.
在水溶液中用硫酸钴与邻苯二甲酸氢钾反应得到了分子式为Co(H2O)4(μ2-H2O)2K2(H2O)4(Hpht)4的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其结构.该配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430 7(2),b=6.857(3),c=29.577 5(5),β=97.987 0(10)°,V=2094.90(5)3,Z=2,Dc=1.550g/cm3,Mr=977.77,F(000)=1010,μ(MoKα)=0.702 mm-1,R1=0.0723,wR2=0.1875(I>2σ(I)).晶体分析表明钴与6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其中两个氧原子作为桥联原子和两个K原子配位;K原子是五配位的,其他的配位原子来自两个水分子和两个Hpht,分子通过氢键构成沿ab面的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由 Co2 (CO) 8与 3个含硫、磷杂原子的有机前配体反应 ,得到两个四核和一个六核含硫、磷原子配位分子片的新颖钴羰基簇合衍生物 .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 MS等谱学表征 ,确定它们的化学组成如下 :Co4 (μ3 -S)〔P(S) (OCH3 ) 2 〕2 (CO) 9( )、Co4 (μ,η2 -S2 )〔P(O-i-C3 H7) 2 〕2 (CO) 10 ( )和 Co6(μ3 -S) 2 (μ-SP ) (μ6,η3 -SP ) (μ-CO) (CO) 10 ( ) .对它们可能的立体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8.
用P2S5分别与萘和二茂铁反应,得到两种配位基前体:(L1,C10H7为naphthyl萘基)和(L2,Fc为二茂铁基).L1和L2分别与Co2(CO)8反应,得到两种新的含S、P桥基的六核钴羰基簇合衍生物:Co6(μ3-S)2(μ4,η2-SPC10H7)(CO)14(Ⅰ)和Co6(μ3-S)2(μ4,η2-SPFc)(CO)14(Ⅱ).L1与Ru3(CO)12反应得到Ru3(μ3-S)(μ-H)2(CO)9(Ⅲ)和Ru4(μ3-S)(μ3-PC10H7)(CO)10(Ⅳ).通过元素分析和谱学表征,对簇合物Ⅰ~Ⅳ的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9.
设 X 是一 Banach 空间,B(0,r)={x∈X:(?)x(?)≤r},映射 A:B(0,r)→X 在0点半紧且非扩张。本文目的是研究方程 Ax=μx(μ≥2)的构造解,而后应用其结果(定理1,2)到出现在化学反应理论中的一个边值问题上,得出了构造解。设 M 为 X 的任一有界子集,M 的非紧测度定义为α(M)={δ>0(?)M 可以被 X 的有限个直径小于或等于δ的子集所复盖}  相似文献   

10.
用 P2 S5分别与萘和二茂铁反应 ,得到两种配位基前体 :C10 H7PS SSPSC10 H7( L1,C10 H7为 naphthyl萘基 )和 Fc PS SSPSFc ( L2 ,Fc为二茂铁基 ) .L1和 L2 分别与 Co2 ( CO) 8反应 ,得到两种新的含 S、P桥基的六核钴羰基簇合衍生物 :Co6( μ3-S) 2 ( μ4 ,η2 -SPC10 H7)( CO) 14 ( )和 Co6(μ3-S) 2 (μ4 ,η2 -SPFc) ( CO) 14 ( ) .L1与 Ru3( CO) 12 反应得到 Ru3(μ3-S)(μ-H) 2 ( CO) 9( )和 Ru4 (μ3-S) (μ3-PC10 H7) ( CO) 10 ( ) .通过元素分析和谱学表征 ,对簇合物 ~ 的结构进行了推测 .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三核铜配合物[Cu3(μ2-dppm)3(μ3-I)2]I的合成和晶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I和双(二苯基磷)甲烷(dppm)反应生成一个三核铜dppm配合物[Cu3(μ2-dppm)3(μ3-I)2]I. 该配合物的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法确定,包含一个正电性的[Cu3(dppm)3I2]+三聚核和一个游离的I-. 金属离子与dppm中的两个P原子及两个盖帽I-配位形成一变形四面体.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261 0(1) nm,b=2.732 8(2) nm,c=2.732 8(2) nm,β=103.314 (5)°,V=7.150 7(12) nm3,Z=4,Mr = 1 724.42,Dc=1.602 g/cm3,F(000) = 3 408,μ=2.355 mm-1,R1 = 0.054 8,wR2=0.081 5. 在I > 2σ(I)范围内共收集12 564独立点和9 094可观测点(Rint=0.066 6). Cu...Cu距离与盖帽I-的电子结构和其π酸性质有关. 并用IR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设为有理数域,为由素数7生成的有理数域的7-adic赋值,R为与其相对应的赋值环,(7)为R的极大理想(素理想)。用扩张平移的方法讨论了素理想(7)在的7次根扩张(μ)(μ∈R)中的分解问题,并完全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集代数结构问题,利用(λ,μ)模糊代数理论,在模糊软集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λ,μ)模糊软环的概念,讨论了它们的相关性质。同时,将同态与同构应用到(λ,μ)模糊软环中,并建立了模糊软同态下(λ,μ)模糊软环与(λ,μ)模糊软理想对应的定理。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空間s及S(0,1)都是重要的(E)型空間。(关于s,S(0,1)及(F)型空間的定义可参看[4])。前者存在非零綫性泛函,后者只有恆等于零的线性泛函。本文將用抽象积分去定义一类較广的(F)型空間S_μ(Y),它包括s,S(0,1)为其特例(§1)。其次,我们将着重討論空間S_μ(Y)上的线性泛函一般表达式。(§§ 2-4)。关于这部份的研究,和M.M.Day对L_μ~p(Y)的研究是平行的。最后我们给出S_μ(Y)为局部有界綫性拓扑空間(見[5])和局部凸线性拓扑空間(見[6])的几个必要和充分条件(§5)。  相似文献   

17.
对包含关系Lp(μ)Lq(μ)给出了两个特征刻划,从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测度论中Lp(μ)空间的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一个三核钼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和同系簇合物的电子光谱、用原子簇局部非定域分子轨道模型处理三核钼簇核电子结构,讨论了M-M金属键、磁性、稳定性、轨道特性和跃迁谱带之间关系、计算结果与实测一致。  相似文献   

19.
在格代数中引入(λ,μ)模糊软子格(理想)的概念,并研究它们的相关性质。定义了(λ,μ)模糊软子格及(λ,μ)模糊软理想,其次利用α-水平截集给出了(λ,μ)模糊软子格(理想)的等价刻画,最后研究了(λ,μ)模糊软子格(理想)在模糊软同态下的像及原像。所研究的(λ,μ)模糊软子格(理想)是(λ,μ)模糊子格(理想)的一般化,拓展了模糊代数结构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软集代数结构问题,本文利用(λ,μ)模糊代数理论,在模糊软集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λ,μ)模糊软群的概念,讨论了它们的相关性质;同时将同态与同构应用到(λ,μ)模糊软群中,并建立了模糊软同态下(λ,μ)模糊软群与(λ,μ)模糊正规软群对应的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