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芩苷是中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如何提高其得率和纯度一直是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采用6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和酸沉的方法从黄芩中提取得到高产率粗黄芩苷。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黄芩药材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亚临界水提取测定方法。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水量对提取量的影响,并与有机溶剂甲醇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160 ℃, 60 min时黄芩素、汉黄芩素萃取量比较高;在110 ℃, 10 min时黄芩苷、汉黄芩苷萃取量比较高。亚临界水提取法的提取时间及提取溶剂的消耗量大大减少,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的污染。该方法可以实现中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有利于中药材的绿色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一提取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转移率进行考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提取转移率,完善黄芩药材的质量标准.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黄芩药材的有效成分转移率有显著差别,药材转移率是影响药材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建议在黄芩药材质量标准中加入提取转移率这项指标作为药材主要质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芩苷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清热等多种药理活性,如何提高其得率和纯度一直是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从黄芩中提取、纯化出了高纯度的黄芩苷,产率为5.14%,并通过薄层层析(TLC)的方法检验其纯度,核磁共振(13C NMR)的方法鉴定了黄芩苷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黄芩苷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清热等多种药理活性,如何提高其得率和纯度一直是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从黄芩中提取、纯化出了高纯度的黄芩苷,产率为5.14%,并通过薄层层析(眦)的方法检验其纯度,核磁共振(13CNMR)的方法鉴定了黄芩苷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和精制的最佳工艺,以水、60%乙醇、碱水为溶剂对黄芩进行了回流提取,浸膏分别采用酸沉工艺和D101吸附纯化工艺精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出膏率,黄芩苷的得率和含量.结果表明:大孔树脂精制醇提物黄芩出膏率最高,为20.73%;酸沉淀法精制醇提物黄芩苷得率最高,为11.93%;酸沉淀法精制水提取物黄芩苷含量最高,为69.29%.说明以大孔树脂精制醇提物和酸沉法精制水提物,能获得较高的黄芩出膏率和黄芩苷含量.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芩提取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中药黄芩提取工艺,以HPLC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并以此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溶剂用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和黄芩粒度5个因素对黄芩苷提取收率的影响.实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为60%,乙醇溶剂用量为70~90 mL,浸泡时间为0~3 h,回流时间为120 min,黄芩粒度取0.1~0.5 mm为最佳的提取条件.本工艺设计合理,方法方便实用,预测性强,是优化中草药提取工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利用液相色谱仪测浸膏中黄芩苷的含量。分析得到最佳提取的工艺条为4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黄芩根的10倍,提取时间为1.5h,在此条件下对黄芩苷进行4次提取得干浸膏得率为72%,黄芩苷含量为26.5%。  相似文献   

9.
高纯度黄芩素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由黄芩制备高纯度黄芩素的方法。采用酸沉碱溶法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通过水解黄芩苷制取黄芩素粗品,再经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纯化,得高纯黄芩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其纯度为99.35%。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黄芩素纯品进行了红外吸收光谱(FTIR)、紫外吸收光谱(UV)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结果表明其为目标产物。   相似文献   

10.
以黄芩为原料、甲醇为提取剂,采用醇提酸沉法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甲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醇提条件对黄芩苷提取率的影响,结合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甲醇浓度为65%,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5h,料液比为1∶10,黄芩苷提取率可达到23.03%.该方法提取率高,纯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DFT 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下优化计算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分别从自然电荷分布、酚羟基的解离焓及前线轨道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的活性.结果表明;4个分子C5处酚羟基氢原子上的正电荷数都是最大的,所带正电荷顺序是: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酚羟基的解离能分析得到抗氧化活性顺序与其相同;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空轨道的能级差ΔE的顺序是: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苷消除.OH自由基的过渡态计算得到的活化能是113.2kJ.mol-1,反应热为-1 053kJ.mol-1.各种计算数据都表明黄芩苷在这四种黄酮化合物中的活性最大,消除自由基的理论活性顺序与文献报道的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黄芩愈伤组织和栽培黄芩的生长特性和黄芩苷积累规律.研究表明,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黄芩苷的积累并不同步,而是先生长后合成.栽培黄芩在6~7月和8~9月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其中6~7月的黄芩地上部分增长量最为显著,增长了582%,在此期间主要进行初级代谢,在9~10月,根部的黄芩苷含量快速积累,其含量提高了76.4%,而茎叶中的黄芩苷含量均明显减小,分别减少了33.8%和21.5%,说明黄芩生长由初级代谢向次级代谢快速转化,这与在黄芩愈伤组织中的积累规律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黄芩水煎液中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发现水煎液中主要含有8种黄酮类成分。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8种化合物可能的作用靶点及其相关疾病进行了预测,发现黄芩除了与已报道的抗炎、抗肿瘤等疾病相关,还与水肿、中毒、高血压、出血、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相关,这与黄芩传统功效的泻火解毒、止血的功效相近。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芩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代谢通路、脂肪细胞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5-羟色胺突触、精氨酸生物合成、钙离子信号通路发挥其多重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可为中药传统功效的挖掘及其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杨洁  刘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2):2784-2786
研究了黄芩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清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通过细胞培养,采用观察细胞病变(CPE)和活细胞染色计数法(MTT),观察清热抗感冲剂及其含药血清在Hep-2细胞中抑制RSV的作用。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清具有不同程度抑制RSV病毒复制作用,其半数中毒浓度(TC50)分别为3924mg/L、1/4.35稀释度;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65mg/L、1/54稀释度;治疗指数分别为23.78、10.83。这表明黄芩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清具有抑制RSV在Hep-2细胞内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瓷膜微滤澄清黄芩提取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无机陶瓷膜微滤黄芩提取液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考察了膜的清洗方法;测定了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无机陶瓷微滤膜进行黄芩提取液的澄清是一种有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黄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室条件下研究NaCl(0·5%)胁迫和外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黄芩幼苗生理活动的影响.NaCl胁迫处理的幼苗与未经过NaCl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明显下降,SOD、POD、CAT活性上升后急速下降,引起H2O2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外施不同浓度的SA和0·5%NaCl共同处理的黄芩幼苗与NaCl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都有不同程度增加,H2O2和MDA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SOD、CAT活性上升,POD活性显著上升.其中S2,S3在提高NaCl胁迫抗性时效果最佳.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浓度SA对黄芩幼苗生理活性有一定的改善,增强了植株对盐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从中药黄岑中提取黄岑甙,与常规煎煮法相比,此法无需加热,只需用频率为30kHz的超声波处理40min,提出率可提高53.32%.  相似文献   

18.
黄芩具有广泛的中药用途,其药效成分黄芩苷已被应用于不同剂型的药物中。将黄芩苷不同剂型的制备引入药学专业本科生的药剂实验中,结合黄芩苷的性质和不同剂型的特点,设计并制备出了适合本科生实验教学的黄芩苷片剂、滴丸和栓剂三种固体剂型,并分别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均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构建的实验方法可作为实验教学素材引入本科生药剂学开放性实验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