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世纪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农村合作基金会经历了从兴起、发展到衰败的全过程.尽管农村合作基金会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组织从形式上已经消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此而引发的地方政府或有隐性负债及财政风险问题却愈加突出.通过详述农基会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及其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汉娜的"政府风险矩阵"理论分析农村合作基金会及其债务对地方政府及其财政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增强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意识、减少非理性行政干预和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Agent的地方财政风险预算编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针对地方财政风险,笔者提出对引起地方财政风险的政府负债按性质进行分类,构建4个负债Agent,并设置协同Agent和其他辅助Agent,组成多Agent系统;利用多个Agent的通讯与协作,编制地方财政风险预算.并构建了基于多Agent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的地方财政风险预算编制系统;研究了Agent的基本结构以及多Agent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对称型财政制度模式是其长期推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所形成的,中国的非对称型财政制度模式是其政治哲学与经济发展最终目标的集中体现。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地方财政资金的补充,在不同的财政体制下,其信用风险源与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异的。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提出适应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控制的制度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市政债券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风险防范为中心,债务控制、信息披露、信用评级以及市政债券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从美国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提高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是建立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需建立市政债券发行审批制度控制债务规模,证券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机构共同推动市政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和发展;需合理利用市政债券信用评级机构和保险机构。  相似文献   

5.
谢华  刘勇 《科技信息》2007,(22):233
风险是指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所谓财政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财政收支发生总量失衡或结构失衡,进而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换个角度说,财政风险实际上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财政发生债务危机和财政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财政领域的集中表现,是指由于财政运行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融资环境变动,而导致政府无力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对法律所规定的政府支付责任的大规模违约(如政府债务违约、拖欠公务人员工资及养老金、失业补贴等等)的可能性。由于现行财政体制的划分,财政级别一般划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地方财政一般指省级以下的各级财政。因而,地方财政风险主要指省级以下的财政风险。地方财政风险除了具有财政风险的一般性质和共性外,还有不同的地方特色,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针对不同种类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化解和防范。  相似文献   

6.
李茂媛 《科技信息》2013,(10):78-80
本文通过收集全国30个城市(市、县)近4年的财政数据及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剧增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方政府大规模的投融资及其投融资平台过度负债。  相似文献   

7.
地方财政系统的稳定运行影响到中央财政的稳定与发展。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途径包括政府间转嫁和向政府外转嫁两个方面。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对社会信用体系、社会福利水平有负面影响,引发"公用地灾难"。治理措施包括报告与监管、堵塞与疏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政府会计的财务负债风险和投资失败风险都日益增大。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注重政府财务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系统的稳定运行影响到中央财政的稳定与发展.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途径包括政府间转嫁和向政府外转嫁两个方面.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对社会信用体系、社会福利水平有负面影响, 引发"公用地灾难".治理措施包括报告与监管、堵塞与疏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文章就如何对或有事项的确认、核算及披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就或有负债、或有资产的界定、预计负债的确认进行了论述,使或有事项能够真实的充分披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宏观制度环境下来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原因,首先是从经济制度上——经济分权下的财税制度具体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客观成因,然后从政治制度上——当前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上进一步阐释了"土地财政"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从全国来看,县域工业园区与县域财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县级财政的支持对县域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作用,工业园区的发展更是县域经济的振兴以及财政收入提高的主要途径。因此,培育和壮大财源、发展地方经济是地方政府必然选择。但政府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支持经济发展,如何以有限的财力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地方政府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在1998年就把公共财政确定为财政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但10年的时间过去了,地方财政离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自由裁量权被不恰当地使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加快地方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惟此才能真正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负债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负债发展,在短期内使学校基本建设、办学规模得到迅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了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负债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发生的,也是特定制度作用的结果,"跨越式"发展、国家经费投入不足和其他筹资获取的教育经费有限是高校负债的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风险防范的方式方法,高校负债风险的防范需要政府、银行和高校三方的共同努力,用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观来处理高校负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等情况下,地方财政风险不断积累。因此,本文在分析地方财政风险化解的重要性、地方财政风险及其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财政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即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体制关系不够完善,并进一步提出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闫琰 《科技信息》2009,(2):59-60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关系已成为维系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构筑新型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缺陷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受地方政府利益驱动的现实性影响,地方政府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阻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的精神,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为切入点,从机制风险、项目风险、操作风险、信贷风险等方面,发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蕴含的风险,并从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外部监管、长效机制等多角度,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司负债定价与或有要求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司负债定价时很难确定一个合适的风险调整利率问题,从或有要求权分析的角度解决公司负债定价的折现率选择.首先,分析了公司负债与或有要求权的关系,之后阐述公司负债定价的工具——双态期权模型.探讨或有要求权分析模型在公司负债定价问题的应用,从而为公司负债定价提供另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9.
谷国良 《科技资讯》2006,(17):239-239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初级市场经济向高级信用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目前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而导致的社会及经济损失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国家及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建和谐效益社会的严重问题之一。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地方政府创建和谐社会,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具体内容为:构建统一的政府信息中心平台,建立旨在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政府联合征信系统,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为基本原则,建立服务于地方社会及经济发展,涵盖企业和个人两大领域、统一的社会服务系统,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规模和结构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其规模与结构也存在一个大致合理的范围。利用巴罗效率的方法,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对各省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规模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和判断,根据其结构特征可进行初步解释。研究显示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模和结构选择上存在较多问题,各地区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安排财政科技支出水平,中央政府亦应该制定差别化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