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庆长垣以西泉四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沉积学理论,利用岩心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泉四段储层沉积特征及演化。通过对泥岩颜色、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及沉积背景等分析,确定研究区泉四段为一套湖侵背景下浅水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具有相带宽、分流河道骨架砂体发育的特点。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将研究区泉四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7个短期旋回。通过短期旋回沉积微相精细解剖,确定沉积相带呈环带式展布,自下而上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演变过程,反映泉四段沉积时期水体逐渐加深。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最为发育,其厚度大、储集物性好、平面分布广,为泉四段有利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2.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和古生物资料,在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下部层序KSI结构发育完整,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下切谷特征明显,水进体系域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上部层序KSII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水进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在湖平面缓慢下降、陆源碎屑物质供给不断减少的环境下发育曲流河、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下白垩统沉积建造反映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具有一定旋回性,早白垩世古气候变化对层序的发育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柴达木盆地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层序地层,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依据,本文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露头、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盐湖盆地的沉积特殊性,对柴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与层序划分.研究认为将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地层划分为13个长期旋回更为合理,提出缓坡带、陡坡带、低凸地区和湖盆区4种不同沉积单元的层序发育模式,指出层序旋回结构对岩性圈闭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储集砂岩的发育状况与中期旋回密切相关,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旋回结构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下部.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岩芯、测井资料、孢粉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内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下切水道、滨浅湖、深湖浊积、重力流等多种沉积体系。在高精度的四级层序编图基础上识别出有利于岩性圈闭勘探的浊积体系和水下扇体系的层序发育部位,SQd2上部的四级层序和SQd3上部的四级层序底部均是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通过层序格架内各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和位置,总结出沉积体系的发育类型和在凹陷中的位置明显受到古构造和古气候双重因素地控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塔里木盆地古近系虽然沉积厚度较小,但沉积相类型丰富(包括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冲积扇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等),综合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可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除第1层序分布较局限外,其他层序在塔里木盆地均有分布;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的分布特征受到古地貌的控制,塔里木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沉积期水体浅;宽浅型湖盆层序内部以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为主,局部发育高位体系域;在盆地边缘的坳陷区,各层序体系域发育齐全,沉积厚度较大;与一般陆相三级层序不同的是,宽浅型湖泊层序低位体系域最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厚度小,且沉积物粒度细,高位体系域发育不全,多被剥蚀。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分析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特征。方法通过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可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除第一层序分布较局限外,其他层序在塔里木盆地均有分布。每个层序均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古近系沉积体系类型包括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和冲积扇相。古近系宽浅型湖泊层序低位体系域最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厚度小,且沉积物粒度细;高位体系域常发育不全,多被侵蚀。结论古地貌对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塔里木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层序内部以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为主。在盆地边缘的拗陷区,各层序体系域发育齐全,沉积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重建地质历史中海陆分布、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和沉积演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则有效地提高了岩相古地理图的精度.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14个中期及数十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别以长期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为单元,分析了须家河组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认为:(1)四川盆地须家河期沉积主要由从周边山系向盆内和从川中隆起向盆地中心逐渐推进的,以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为主的沉积体系组成,致使四川盆地浅湖区域为向南西倾斜的"∩"形,浅湖内零星发育有小型浅湖砂坝沉积;(2)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严格受构造控制,以盆地边缘最为特征;(3)晚三叠世须家河期,以龙门山构造带逆冲推覆活动为主,米仓山-大巴山活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基于钻井和实测资料对研究区进行有机地化和沉积学分析,总结典型富生烃凹陷黄河口凹陷3套湖相烃源岩的特征及沉积背景,以此为基础进行层序研究,探讨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随沉积旋回的演变和层序构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变化趋势,预测优质烃源岩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沙三及沙一段均为好烃源岩,东二下—东三段为中—好的烃源岩,3套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以Ⅱ型为主;沙一段烃源岩发育于咸化水体的浅湖环境,东二下—东三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发育于淡水—微咸水中稳定的浅湖—深湖相沉积;地层中泥岩质量含量达60%以上时,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以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的层序类型中,基准面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当的层序类型中次之,在以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主的层序类型中最次,且几种层序类型中的有机质丰度高值均出现在最大湖泛面附近。  相似文献   

9.
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矿测试和测井等资料 ,对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和储集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古近系新近系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发育了 4个三角洲沉积体 ,其前端或侧缘有碳酸盐岩的灰坪、云灰坪、藻丘和滩沉积。古近系新近系沉积在时间上均构成下部的退积型沉积序列和上部的进积型沉积序列。各地区发生进积与退积转换的时期不同 ,并且这种不同在沉积岩性的组合特征上有所反映。祁漫塔格和七个泉阿哈堤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干柴组上段 (E23 )中期就开始加强 ,使得来自这两个物源区的进积沉积层序发育时期长 ,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从E23 中期开始就明显增加 ,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不甚发育 ;索尔库里干柴沟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油砂山组 (N12 )早期才开始加强 ,使得来自该物源的进积层序发育时期短 ,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于上油砂山组 (N22 )时期开始发育 ,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十分发育 ;阿拉尔物源区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车排子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发育规律和地层展布特征,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井间对比及井-震结合对比,详细研究了古近系层序的划分及特征。在车排子地区古近系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4个体系域。研究区构造为一大型斜坡,可见小型坡折带,坡折带之下低位体系域发育,低位体系域与水进体系域由首次湖泛面分开,高位体系域不发育或不被识别。低位体系域以发育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为特征,而水进体系域以滨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地层发育受物源、古地形、气候和湖平面升降的控制,在研究区首次建立了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研究区进行有利区带的预测,对车排子地区古近系地层寻找以岩性圈闭为主的非构造油气藏将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孢粉、地震等资料划分辽东湾古近纪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孢粉气候信息函数的方法反演辽东湾古近纪温度和湿度变化曲线,将其划分为1个一级气候旋回,4个二级气候旋回和10个三级气候旋回,结合湖平面变化曲线分析气候旋回的作用,得出气候与湖平面变化相关性高、控制部分层序和沉积发育以及对烃源岩分布的绝对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16,(12):2038-2043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沉积微相特征与演化分析是油气储层沉积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22口取心井岩心资料和830口井的录井、测井资料,通过对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精细划分与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沉积微相特征及演化.研究表明,扶余油层Ⅰ砂组可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起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沉积微相的空间演化.早期的基准面缓慢上升阶段发育高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分流河道复合体,中期的基准面快速上升阶段发育中高可容纳空间条件下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增多,A/S变化的不均一性造成沉积特征发育差异性,晚期的略有下降阶段发育中低可容纳空间条件下的沉积特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或叠置的席状砂)较发育,但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高分辨率含煤层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并探讨了聚煤作用与高分辨率层序的关系 .在相类型、相组合和相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将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划分为 7个中期旋回 (准层序组 )和 1 0~ 1 2个短期旋回(准层序 ) .以基准面升降为驱动机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可提高地层划分精度 .它是陆相层序地层、储层对比与预测的有效手段 .煤层多聚集于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的转折期附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矿测试和测井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和储集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古近系-新近系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发育了4个三角洲沉积体,其前端或侧缘有碳酸盐岩的灰坪、云灰坪、藻丘和滩沉积。古近系-新近系沉积在时间上均构成下部的退积型沉积序列和上部的进积型沉积序列。各地区发生进积与退积转换的时期不同,并且这种不同在沉积岩性的组合特征上有所反映。祁漫塔格和七个泉-阿哈堤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干柴组上段(E3^2)中期就开始加强,使得来自这两个物源区的进积沉积层序发育时期长,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从E3^2中期开始就明显增加,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不甚发育;索尔库里-干柴沟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油砂山组(N2^1)早期才开始加强,使得来自该物源的进积层序发育时期短,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于上油砂山组(N2^2)时期开始发育,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十分发育;阿拉尔物源区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高分辨率含煤层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柴达木盆地大煤沟株罗系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聚煤作用与高分辨率层序的关系,在相类型,相组合和相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柴达木盆地大煤沟株罗系剖面划分为7个中期旋回(准层序组)和10-12个短期旋回(准层序),以基准面升降为驱动机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可提高地层划分精度,它是陆相层序地层,储层对比与预测的有效手段,煤层多聚集于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的转折期附近。  相似文献   

16.
秦秋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03-3509
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并结合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特征,将他拉哈-常家围子地区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2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起该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岩心、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测井相模式,并绘制相应沉积微相图.平面垂向相序及...  相似文献   

17.
百色盆地百49块百岗组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并结合地震剖面资料,分析了百色盆地塘寨油田百49块古近系百岗组三段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特征及识别标志,划分出1个长期、3个中期、1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更加样式等特征,并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在区块油气开发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文南油田沙三中亚段8-10砂组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弄清文南油田沙三中亚段8-10砂组沉积微相类型、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在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用地震相约束并结合单井微相、连井剖面微相和平面微相等方法,对该区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8-10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浊积体、前三角洲泥、滨浅湖滩砂、滨浅湖坝砂和滨浅湖泥等10种沉积微相,微相的平面展布在8-10砂组3个阶段变化较大,物源主要来自东南方向,西北方向次之。随着湖平面的升降,沉积演化总体上表现为由三角洲前缘逐渐过渡到滨浅湖,再由滨浅湖过渡到三角洲前缘,最后又渐变到滨浅湖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应用T A.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并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将港中地区古近系沙河街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重点层位沙二段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以向上变深再变浅的对称的C型结构为主,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是以向上变深的A型或向上变浅的B型非对称型为主。识别出古近系沙二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相类型: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和湖泊沉积,包括11种沉积微相;沙二段MSC3和MSC4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港西古凸起,至MSC5时期,物源方向由单一西部方向转为多方向物源供应。辫状重力流水道全都发育在近岸水下扇的前方,充足的物源供应是重力流水道发育的首要因素;辫状重力流水道的发育及分布与沉积期的古地貌有关,而断阶式断槽是港中地区古地貌的主要特征,因此,断阶式断槽是控制沙二段辫状重力流水道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探讨南海北部兴宁凹陷古近纪沉积充填特征,为超深水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依据。结合邻区研究成果,通过系统的地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相等综合分析,表明兴宁凹陷古近系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古近系共识别出12个Ⅲ级层序。文昌组、恩平组为陆相湖盆沉积,具有缓坡带三角洲发育、缓坡浅水区滨浅湖发育、陡坡带扇三角洲发育及凹陷中心部位半深湖-深湖发育的特点;珠海组则为浅海三角洲沉积。总体的海侵沉积过程形成了恩平组湖相泥岩烃源岩与文昌组和珠海组砂岩储层的时空组合,指示研究区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