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高分辨率含煤层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柴达木盆地大煤沟株罗系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聚煤作用与高分辨率层序的关系,在相类型,相组合和相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柴达木盆地大煤沟株罗系剖面划分为7个中期旋回(准层序组)和10-12个短期旋回(准层序),以基准面升降为驱动机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可提高地层划分精度,它是陆相层序地层,储层对比与预测的有效手段,煤层多聚集于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的转折期附近。  相似文献   

2.
宁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中生界侏罗系延安组是主要含煤地层,而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仍然不清。通过对露头、岩芯、测井资料以及延安组沉积体系与构造演化的详细研究,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研究表明,宁东地区延安组可划分为一个超长周期旋回、4个长周期旋回、1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至少2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分析,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Fischer图解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测井曲线的预处理、测井相的识别、测井沉积旋回的划分、测井层序的识别和划分、基准面旋回等识别,进行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分析表明,白音查干凹陷达28井腾格尔组主要包括74个上升或下降的短旋回,7个中期旋回和1个长期旋回,基准面旋回以不对称的下降半旋回为主。研究认为,随着层序地层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测井资料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断提高测井资料的利用程度和水平,充分发挥和扩大测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分析中的作用和应用范围,将有力地促进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四川磨溪-龙女寺构造香溪群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中部磨溪—龙女寺构造上三叠统香溪群发育一套河流相沉积,运用P.R.Vail(1987)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加以描述已不完全适用。作者采用A.T.Cross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基准面旋回级次划分方案,对川中地区磨溪-龙女寺构造上三叠统香溪群进行了详尽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运用岩性剖面识别和测井剖面识别方法,在香溪群地层中识别出三种具有不同成因、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基准面旋回类型。由此力求建立适合于河流相沉积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层序划分方案、旋回结构及叠加样式,并将其进一步运用到河流相沉积体系的砂体时空展布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含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论述了层序地层学在含煤地层研究中的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新进展和前沿理论;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研究的主要特点;高分辨率含煤地层层序划分的最新进展、应用和展望。笔者认为:含煤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必须紧密结合聚煤盆地充填沉积的特点和盆地的类型;含煤层序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含煤地层中的事件沉积为高分辨率层序划分的重要依据,高分辨事件界面的识别与对比对确定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内岩性油气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露头、钻井、岩芯以及测井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7-长4+5识别出长61底部为三级基准面旋回的层序界面,并划分出1个三级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与1个三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由此建立露头与井下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地层充填序列和基准面的变化关系,构建大型坳陷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分布模型;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的演化对岩性油气藏的发育起控制作用;基准面旋回下降期和层序界面附近是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构建了碱1井E23的基本旋回模式,划分了69个短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个长周期旋回,总结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的成因和特征,并探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意义,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干旱环境下的层序地层基本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柴达木盆地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层序地层,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依据,本文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露头、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盐湖盆地的沉积特殊性,对柴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与层序划分.研究认为将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地层划分为13个长期旋回更为合理,提出缓坡带、陡坡带、低凸地区和湖盆区4种不同沉积单元的层序发育模式,指出层序旋回结构对岩性圈闭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储集砂岩的发育状况与中期旋回密切相关,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旋回结构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下部.  相似文献   

9.
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沉积相、基准面旋回与层序界面特征的综合分析为依据,将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和1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旋回等时对比法则,运用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为优选时间-地层对比位置,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和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进行了等时地层对比和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格架中的沉积充填作用和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分析方法,识别与分析了淮南煤田石炭二叠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了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研究表明,含煤地层中的标志层和关键界面是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发的重要依据,而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对于进行高精度聚煤规律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为研究对象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详细分析了侏罗系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旋回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运用旋回等时对比原理 ,对不同钻井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对比 ,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对比格架。进而简述了储铀砂体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摘要: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研究区目的层中划分出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及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LSC2);然后对短期基准面旋回下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一类储层主要发育在LSC2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二类储层主要发育在LSC1下降半旋回的晚期,即一、二类储层主要发育在可容纳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三类储层主要发育在LSC1下降半旋回的早至中期,四类储层主要发育在LSC1下降半旋回的早期和LSC2上升半旋回的晚期,即三、四类储层主要发育于高可容纳空间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西部上干柴沟组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ross成因地层理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上干柴沟组上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关键界面的识别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将目标层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旋回和17~20个短期旋回,分析了不同级别旋回的结构、叠加样式和沉积微相特征,总结了它们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内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对储层预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与盆地充填演化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和层序界面的综合识别,总结出了7种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将盆地侏罗系划分出2个超长期、9个长期和1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进一步探讨了盆地侏罗系"层序-沉积-构造"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富县期-延安期整个盆地经历了4次较大的构造沉降旋回,对应于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直罗期-芬芳河期,盆地再一次经历了较完整的由抬升、充填再到强烈抬升的演化过程,共发育有5次大的旋回,分别对应于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15.
冀东油田庙28x1区块东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综合应用钻井取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冀东油田庙 2 8x1区块下第三系东一段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识别基准面的基础上 ,可将工区目的层段划分成 2 6个短期旋回层序和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中期旋回内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单元进行了横向追踪 ,建立起精确的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为横向预测井间砂体奠定了基础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简要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 ,将层序地层学划分为初期阶段、地震地层学和现代层序地层学三个阶段。总结了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扼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定义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9区三叠系中上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塔河油田9区三叠系中上统中识别出1个Ⅳ级层序界面,相应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1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目的层下油组划分为12个短期旋回,建立3种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构型样式.结合各个层序单元的沉积相分析及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塔河油田9区三叠系中上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湖泊进退频繁,上、中、下油组分别为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沉积,其间泥岩段代表了湖泛沉积.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岩性剖面存在多套隔夹层,对油气藏开发具有较大影响。通过沉积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表明,沉积环境不同,隔夹层成因、特点和分布规律有较大的差异。浅湖环境形成的Ⅰ1型隔夹层厚度最大,连续性最好;分流间湾环境形成Ⅰ2型隔夹层及河道间环境形成的Ⅱ1型隔夹层厚度较薄,连续性差;泛滥平原环境形成的Ⅱ2型隔夹层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同时,隔夹层的分布规律与其所处中长期基准面旋回背景密切相关。Ⅱ1型隔夹层分布于中长期旋回上升半旋回中下部,且一般发育于高可容纳空间的短期旋回上升半旋回的上部;Ⅰ1型、Ⅱ2型隔夹层在中长期旋回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转换处;Ⅰ2型隔夹层位于中长期旋回下降半旋回下部。在巴什基奇克组剖面上,由下至上隔夹层厚度大致由薄变厚,在中长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转换处隔夹层厚度最大,然后向上隔夹层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