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某物料装配生产线中原有的停止归零操作进行技术改进,解决生产线运行过程中急停复位需要时间过长,改造后急停可自动完成余下工序而不需要归零操作,提高生产线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有多个加工和装配设备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包括零部件的加工和产品的装配过程.为适应敏捷制造,此系统需要有效的实时生产调度.文中就此提出了一种调度方法,首先根据产品装配结构对问题进行分解,得到多个易于调度的简单问题,形成对应的Agent,然后应用合作博弈理论,根据各Agent的重要性和装配约束获得Agent的排序,依此顺序在机器上按照规则进行生产安排,能够得到满足产品加工约束的近似最优调度结果.最后通过实验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虚拟装配仿真过程中大量人机交互操作带来的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装配语义的虚拟装配过程仿真方法.通过分析航天复杂产品装配工艺,提取出4类典型装配操作并进行装配特征的参数化表达;通过匹配装配语义的装配特征基本信息和几何图元信息,实现了从语义层到特征层、几何层的装配语义层次化解析;从装配特征中解算出装配对象间的约束关系后,根据装配约束关系给定的运动方向和顺序,生成相应的位姿变化矩阵,驱动执行对象完成装配过程仿真.基于Delmia设计并开发了原型系统,以某卫星导航仪的装配过程仿真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领域逐渐进入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通过对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完成对系统的空间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自动化装配操作,对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实现产品的自动装配,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系统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性缺陷,需要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该文将重点针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赵晓敬 《科技信息》2011,(3):I0397-I0397
煤炭企业需要安全,安全是保证煤炭企业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需要一定的安全投入,更需要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因此,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改变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逐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努力做到以制度管理生产,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零件种类繁多,且多为不规则形状零件,工艺过程复杂、加工难点多、精度要求高。这些零部件的机械加工、组件的焊接或装配都需要相应的工装夹具来辅助完成,这种前苏联的传统工艺模式自从建厂以后一直延续到现在。一个复杂的零件需要几套、十几套甚至更多的夹具和量具。一种新型的发动机,研制期要有研制期工装,批产时要有批产的工装,从研制到批产,往往需要大量的工艺装备来保证。这种利用大量工艺装备来保证产品生产制造的陈旧工艺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今的现代化企业。它的弊端已经是越来越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东莞市石龙镇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完成了三个大的转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从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主导的传统产业向以附加值较高、知识密集型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从以"三来一补"为特征的低层次的国际合作向采用合资、合作形式的高层次国际合作的转变;从单纯产品生产和装配向生产与研发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交互虚拟装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然而由于虚拟装配操作和实际操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不一致,目前的交互虚拟装配技术仍然难以直接支持装配工位上的操作工艺规划。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装配操作仿真的操作工艺规划方案,该方案建立包含全部装配要素的装配操作模型,基于该模型,通过交互装配操作仿真获取初始操作序列,再基于标准操作动作要素数据库将该操作序列变换成真实操作动作序列。重点研究支持操作动作序列获取的装配活动模型,以及操作仿真过程的模型求解问题。最后以一个发动机装配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案和装配操作模型。  相似文献   

9.
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是为了解决产品的自动装配问题而研制的,它可以实现每个工件的可靠抓取,及产品加载等装配动作的全过程自动化操作。由于其安全性和任务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需要对电气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微零件装配工艺需要,研制了一种具备多操作手协调工作的微装配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包括2个四自由度的主微操作手和1个三自由度的辅助微操作手,三手各司其能,相互配合完成微装配作业.采用双光路正交立体显微视觉完成微装配过程的监测以及操作手和装配对象空间位置与姿态信息的获取.根据微零件形状、大小和材质的差异,研制了真空吸附式和压电双晶片式微夹钳完成装配对象的夹取与放置操作.采用人机交互的半自主方式控制机械手进行微装配作业.微装配实验证明系统工作可靠有效,目前微零件最小装配精度可达30μm.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我国还是制作业大国,制造行业在不断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并随之带动了装配行业的蓬勃发展。在装配行业中,传统的装配方法已经落后,并且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很多产品的装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玩具、电子电气以及IT产品等行业,要求在生产装配上能够高质高效,而在这种形势下,自动化的装配设备出现了,为各种产品的组装和加工带来了便利。该文主要对箱体压盖螺母拧紧技术进行了探讨,从而表现自动化技术的强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工厂实际生产中,零件加工的运输时间占整个加工时间的比例是很大的,这个时间在生产调度时不可忽略。为了更合理的研究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将运输时间考虑进调度模型之中,并在经典遗传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新的启发式规则算法,嵌入在遗传算法中,用于该问题的求解。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证明此调度模型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改进后的算法能够得出解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加工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任务主要是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产品在生产加工系统中生产加工的先后工艺过程。该过程是通过产品和信息流动联系在一起的各种任务的集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突破生产环节上的瓶颈,使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的闲置时间最小化,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能力,将各种形式的投人转化为价值更高的产出。  相似文献   

14.
机械产品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装夹该产品夹具的精度有很大关系,传统的调整装配法是依据图纸加工出各零件,然后进行组装,该方法满足不了夹具精度的设计要求,一种特殊的加工工艺方法一装配加工法则易于获得精度的要求。本文首先对装配加工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结合一些典型的实例从夹具导向元件和定位元件精度要求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夹具生产精度上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烟灰缸属于型腔类零件曲面复杂,常规的设计与加工效率低,在UG NX的建模和加工模块下对零件的三维辅助设计和三维辅助制造,实现了对型腔类零件的数控仿真加工,最后生成的数控加工代码在经过少量修改后可输入数控机床进行相应零件的加工,极大地减少了手工编程需要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对零件模拟加工时,能及时观察出操作上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避免了在实际加工时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袁贵栋  李翠英  刘世宁 《科技信息》2013,(9):409-409,373
在化工领域,大量使用着利用热水(油)进行温度控制的化工反应釜系统,一般需要进行加热、保温、冷却过程。反应釜的工艺过程由热水通过环绕其外部的盘管进行加温和保温,反应完成后由冷水通过盘管进行快速降温,目前这种反应釜的温度控制过程一般由工人根据反应过程进行人工操作。利用PLC进行自动温度测量及控制的化工反应釜系统,可以实现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把工人从危险的操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移动员工在各类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使企业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完成获得数据、图像和声音的自由通信,统一通信应运而生,为员工提供了一种更个性化、更及时的通信方案。目前,统一通信产品层出不穷,然而在产品的研发和优化过程中,只有真正做到用户至上,才能打造出一款真正意义的统一通信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一、评定“合理性”的尺度对零件工作图,所谓尺寸标注得合理,就是要求:按照零件图上所标注的尺寸加工该零件时,便于加工和测量;加工合格的零件,经正确装配后,能满足产品结构和性能的需要。简言之,尺寸标注应满足工艺要求和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虚拟制造技术(Virtu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or VMT)是80年代后期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新思想。它是以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为基础,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统一建模,在计算机上实现产品从设计、加工和装配、检验、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模拟和仿真。使用可视化编程软件(Visual Basic),将用户和计算机能更好的联系起来,为车间设计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UG强大的建模、装配及仿真技术,分析了矿用减速器各零件的建模设计、虚拟装配和运动仿真的过程。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方法,既能保证矿用减速器设计的正确性,又能指导装配者轻松地完成矿用减速器的组装,同时也给新员工的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