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4年秋季,采用活体观察法对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境内的甘曲湿地土壤肉鞭虫进行了多样性研究。共记录了83种肉鞭虫,隶属于2亚门5纲11目16科37属(包括11种未定名种)。其中鞭毛亚门66种,肉足亚门17种。在鞭毛亚门中,植鞭纲(Phytomastigophorea)有60种,占鞭毛亚门物种总数的90.9%,动鞭纲(Zoomastigophorea)有6种,占9.1%;在肉足亚门中叶足纲(Lobosea)有10种,占58.82%。丝足纲(Filosea)有2种,占11.76%,太阳纲(Heliozoea)有5种,占29.42%。各样点的Gleason-Margalef从1到5号样点为3.89、3.20、5.57、3.98和4.20,其中3号样点多样性指数最高。1到5样点之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均为中等不相似或极度不相似。甘曲湿地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物种组成呈独特性,垂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2.
甘肃黄河首曲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肉鞭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研究了甘肃黄河首曲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肉鞭虫物种多样性.共鉴定到肉鞭虫74种,其中鞭毛虫51种,肉足虫23种,包括4个未定名种和1个国内土壤肉足虫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6纲13目26科39属.眼虫目、动基体目和变形目为保护区肉鞭虫群落的优势类群,附生眼虫、绿眼虫、腐波豆虫、鼻吻滴虫、棘变虫属一种和结节鳞壳虫为优势种.74种肉鞭虫中,罕见种、常见种和广布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82.43%,10.81% 和6.76%;各生境肉鞭虫的物种相似性系数均在0~0.24范围内,物种组成极不相似.结节鳞壳虫、线条三足虫、鼻吻滴虫、平截环滴虫和球波豆虫为保护区肉鞭虫群落的广布种;活泼尾滴虫、斜口三足虫、倒卵形波豆虫、慢行波豆虫、外穴屋滴虫、纺锤形波豆虫、表壳圆壳虫和卵形单鞭金虫为常见种.  相似文献   

3.
2013年6月~2014年5月,根据土壤环境特点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阿热湿地内共设置了5个不同类型的土壤生境环境作为采样点,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及活体观察法对阿热湿地土壤肉鞭虫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肉鞭虫42种(包括7个未定名种),隶属于2亚门、4纲、11目、17科、26属。其中植鞭纲(Phytomastigophorea)和叶足纲(Lobosea)的物种占绝对优势,均为19种;在鞭毛亚门植鞭纲中,眼虫目(Euglenida)的物种占优势,为10种,占鞭毛虫总数的47.6%;在肉足亚门叶足纲中,变形目(Amoebida)的物种占绝对优势,为13种,占整个肉足虫总数的61.9%。1~5号生境的Gleason-Margalef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9、1.63、1.40、1.29、1.24,其中1号、2号生境多样性高,4号、5号多样性指数低。所有生境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小于0.5,说明各生境的空间异质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2011年7月,用定点随机采样、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壳肉足虫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有壳肉足虫61种(包括7个未定名种),隶属于3纲3目11科17属。其中表壳目44种,占有壳肉足虫物种总数的72.13%,为优势类群;网足目16种,占26.23%,为次优势类群;单室目1种,占有壳肉足虫总数的1.63%,为罕见类群。优势种类仅为盘状匣壳虫(Centropyxis discoides)。结果表明:拉鲁湿地有壳肉足虫群落结构较为复杂,各样点有壳肉足虫的物种相似性系数在0.44~0.70之间,为中等相似,有壳肉足虫群落特征区域差异性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在2.40~5.42之间,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活体观察法和Wilbert蛋白银法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 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64种,隶属于1门3纲6亚纲11目25科38属,其中包括2个国内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6个未定名种,4个土壤特有种和19个强烈倾向于土壤生活的物种. 下毛目为优势类群,前口目和肾形目为次优势类群,侧口目、管口目、缘毛目和寡毛目为罕见类群. 森林公园内不同样点间物种数目差异较大,1号至8号样点的物种数分别为34,9,19,24,8,18,16,20种,这与各样点的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特征和海拔高度等具体小环境条件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纤毛虫群落中罕见种繁多,广布种仅有1种,为迅捷肾形虫.  相似文献   

6.
对大夏河临夏段枯水期肉鞭虫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肉鞭虫75种,隶属于4纲12目22科,其中优势类群为眼虫目(Euglenida)和变形目(Amoebida).利用肉鞭虫群落特征指标对大夏河临夏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段水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枯水期四个采样断面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顺序从重到轻为2#>3#>4#>1#.污染级别:1#样点为βm-αm,2#样点为αm-Ps,3#样点为αm-Ps,4#样点为αm.  相似文献   

7.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貌原始,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013年5月和8月,本研究主要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3种,隶属于6科13属,全为无尾目种类,占贵州省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6.51%.区系特点以东洋界成分为主,有21种,占物种总数的91.30%,其中主要以华中区种和华中华南区种为主.生态类型以水栖型为主,占物种总数的56.52%.保护区两栖动物G-F指数为0.03,单型科数占66.67%,单型属数占61.54%,表明属间与属内多样性稍高.  相似文献   

8.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貌原始,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013年5月和8月,本研究主要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3种,隶属于6科13属,全为无尾目种类,占贵州省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6.51%.区系特点以东洋界成分为主,有21种,占物种总数的91.30%,其中主要以华中区种和华中华南区种为主.生态类型以水栖型为主,占物种总数的56.52%.保护区两栖动物G-F指数为0.03,单型科数占66.67%,单型属数占61.54%,表明属间与属内多样性稍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鸟类多样性的情况,于2017年2月-2018年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其进行每月2次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鸟类总数3 006只,隶属10目30科44种。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三有鸟类33种;留鸟34种,冬候鸟4种,夏候鸟6种,雀形目所含种数及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另外,从优势度分析中得知该湿地景观内的优势种有小(Podiceps ruficollis)、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白颊噪鹛(Pterorhinus sannio)等,对比鸟类多样性,该湿地景观内十里河滩地段在鸟类多样性、物种优势度和均匀度均高于花溪公园。从生境类型看,鸟类多样性、物种优势度和均匀度树林最高,村落较低。  相似文献   

10.
调查和研究表明,广东省深圳市围岭公园有两栖动物9种5科1目,全部都属于东洋界物种,其中华中区和华南区的共有物种占66.7%,属华南区的物种占33.3%.已知爬行动物15种8科2目.属东洋界物种有14种,其中华南区物种有6种,占总数的40.0%;华中华南区共有种5种,占总数的33.3%;属华中区种有3种,占总数的20.0%.除此外有1种是属广布种.论文还分析了围岭爬行动物的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1.
西藏巴嘎雪湿地春季藻类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5~7月,在西藏达孜县巴嘎雪湿地选择了7个采样站点,分两批采集水样28个,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结合鉴定藻类的物种,用直接计数法统计藻类的数量,研究了巴嘎雪湿地藻类群落特征。共鉴定到藻类263种(包括12个未定名物种),隶属于7门9纲19目36科79属。其中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有66种,占25.10%,为优势类群;四胞藻目(Tetrasporales)有40种,占15.21%;无壳缝目(Araphidiales)有28种,占10.65%,为次优势类群;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双星藻目(Zygnematales)为罕见类群;其余各目为常见势类群。优势种类主要有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湖沼圆筛藻(Coscinodiscus lacusteris)、窗格平板藻(Tabellaria fenestrata)、双头针杆藻(Syned amphicephal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新月桥弯藻(Cymbella.cymbiformis)、小桥弯藻(Cymbella laevis)、尖异极藻(G..acuminatum var.coronata)、缢缩异极藻(Gomphonema constrictum)、纤细异极藻(Gomphonema gracile)、棒形鼓藻(Gonatozygon monotaenium)。结果表明:巴嘎雪湿地的藻类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湿地环境健康状况良好。对藻类群落特征参数与水环境主要理化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与EC(p〈0.01)、TDS(p〈0.01)、Sal(p〈0.01)呈极显著的负相关;EC与TDS(p〈0.01)、Sal(p〈0.01)呈极显著的正相关;TDS与Sal(p〈0.01)、种类数与丰富度指数(p〈0.01)、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p〈0.01)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P〈O.05)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北京市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群落植物物种的组成、分布等情况,对湿地植物物种的重要值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主要湿地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湿地内主要物种的重要值有季节性的变化。决定湿地群落中植物组成的主要因素是:旱生植物入侵、人为活动的干扰强度和湿地的水资源状况。因为连年降雨的减少导致了北京市湿地面积的下降和旱生植物的入侵问题日益加重。如汉石桥湿地保护区,捧草等入侵植物的群落盖度达到90%以上,有些形成单优势的群落,抑制了芦苇等湿地植物的生长。使湿地在整体上呈退化的趋势,湿地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湿地功能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均严重损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北京市湿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以恢复北京市郊县湿地和城市建成区湿地的活力,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草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夏季对贵州草海湿地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草海湿地的浮游植物有8门51科104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丰富,其次是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蓝藻门(Cyanophyta)。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18.82×106 cell·L-1,各采样点之间差异较大;从浮游植物优势属和丰度看,均是蓝藻和绿藻占绝对优势。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有机碳(TOC)、悬浮物(TSS)等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评价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草海湿地处于富营养状态,为中度污染水平,水体有发生微囊藻水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多水塘湿地系统是我国特有的农业微景观结构,通过对巢湖六叉河小流域多水塘水生植被群落的组成和生物量及其对面源污染的截留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水塘湿地系统内共有8种水生植被、5个优势群落,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占多水塘系统总面积的12.6%;水生植被对氮磷面源污染负荷的截留率分别为12.0%和6.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三江平原湿地水文因子与湿地植被群落类型的关系以及水位梯度与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耦合关系,分析水文情势对湿地植被群落的影响,为湿地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北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选取水位梯度明显的9条样线共90个样点数据,建立以物种为横坐标、样点为纵坐标的21×90的矩阵。采用PC-ORD 5对矩阵数据进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群落类型与水位梯度的关系,使用CANOCO 5对矩阵数据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探究湿地植被群落分布与水位梯度的关系。最后利用Origin 2018对典型湿地植被的株高及生物量与水位数据进行高斯拟合,探究水文梯度变化对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可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群丛类型沿水文梯度的变化体现了植被类型由湿生植被向旱生植被演替的变化趋势,表明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群落的演替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样地DCA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植被群丛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植被群落类型及分布主要受水位梯度的影响。物种DCA排序结果显示,湿生植被、湿中生植被、旱生植被在排序图上均有明显的分布范围和界限,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位梯度。高斯拟合结果表明,3种典型湿地植被的高度和生物量随水位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的最适水位生态幅分别为:[4.46 cm,20.04 cm]、[8.30 cm,28.40 cm]和[40.87 cm,48.71 cm],3种湿地植被的高度及生物量对应最大水位排序均为:小叶章<毛果苔草<漂筏苔草,此结果与分类和排序结果相符合。小叶章的高度及生物量对水位梯度的变化最敏感。【结论】水位梯度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类型与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优势种的分布体现了所属植被群落的分布特征,并且具有指示生境的作用。水位梯度对湿地植被的生态特征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湿地植被对淹水水位适应性的差异导致其最适水位生态幅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生物富集因子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水土或底泥环境中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及不同生境中自然生长的18种水生植物植株内的富集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一些植物的根区土壤Cu、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18种水生植物对Cu、Pb、Cd等3种重金属污染物中的1种或2种表现出超富集能力,其富集系数均大于l,其中苦草、青葙、金鱼藻对重金属Pb、Cd具有共富集特征,箭叶蓼对Cu、Cd具有共富集特征.植株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水土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及其根区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重金属污染指数(MPI)结果表明:以旱苗蓼的MPI值最高,达到2 102.25,反映出旱苗蓼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最高,MPI值能综合反映植物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18种水生植物对鄱阳湖湿地在Cu、Pb和Zn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野鸭湖湿地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选择三个环境条件明显不同的样地,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测定,分析了芦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之间芦苇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各个样地的生物量在不同月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芦苇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这两个变量之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常德市柳叶湖区湿地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常德市柳叶湖地区湿地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和资源的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湿地药用植物种类多、分布广。柳叶湖地区现有湿地药用植物40科102种,其中5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豆科、蓼科、伞形科、菊科、禾本科等;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菊科、禾本科等。对102种药用植物按其药用功效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几种有较大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的分布和生境。为柳叶湖地区药用植物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在维持鸟类生物多样性上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别,为进一步推进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上各月鸟类观测数量、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种数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并对两种湿地中鸻形目、雁形目鸟类种类、数量及共有的优势种、常见种鸟类进行两两配对的Kendall相关性分析。【结果】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鸟类种群相似度为0.36,全年鸟类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方面自然湿地低于人工修复湿地。两种湿地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及种类、雁形目鸟类的种类有显著差异(P< 0.05),而鸟类总数量、种类及雁形目鸟类数量无显著差异。在自然湿地中,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占62.92%); 在人工修复湿地中,雁形目鸟类的数量最多(占50.20%)。在鸟类迁徙过程中,两种湿地的雁形目鸟类变化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鸻形目鸟类无此特征。7种优势种及常见种鸟类的变化中,两种湿地中记录到的雁鸭类存在显著的种内及种间相关性; 两种湿地记录到的4种鸻鹬及白鹭的数量变化无显著种内相关性。【结论】人工修复湿地为多种途径东滩自然保护区的水鸟,特别是雁形目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而鸻形目鸟类更偏好栖息于自然湿地,所以除开展人工湿地修复工程外,保障未被破坏的自然湿地不受外界干扰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