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小鼠E13.5磨牙牙胚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观察4种生物材料对牙胚细胞的细胞黏附情况及其对牙胚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体外实验表明PLGA/HA有利于细胞黏附,体内实验表明PLGA/HA有利于细胞增殖,PLGA/TCP和PLGA/CDHA有利于细胞分化.最终认为PLGA/TCP和PLGA/CDHA的细胞相容性最好,可望成为牙...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自制的附载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的D,L-乳酸-CO-乙醇酸(PLGA)体外缓释生物支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细胞形态的影响,制备了附载rhTGF-β1的PLGA生物支架,并检测了在PLGA的降解过程中rhTGF-β1的释药规律;同时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分别接种于附载和未附载rhTGF-β1的PLGA支架上.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MSC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rhTGF-β1能被包裹进PLGA支架中,而且可在PLGA支架降解过程中持续释放出来.通过扫描电镜还观察到实验组支架上细胞呈多角或梭形,且有较多基质分泌,而对照组细胞较少.因此附载转化生长因子-β1的PLGA复合载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生物支架.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的成骨定向分化,将成骨分化培养基培养作为成骨组,完全培养基培养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VON KASSA染色结果显示:h MSCs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能力,钙结节明显;碱性磷酸酶(ALP)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成骨组的AL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12 d达到峰值,随后进入平台期.为验证h MSCs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三钙(PLGA/TCP)的相容性,将PLGA/TCP上培养作为立体培养组、平面上培养作为平面对照组进行相关分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细胞能在材料上粘附生长并进行成骨分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结果显示立体培养组的增殖率在5和7天时要明显高于平面对照组(P0.01),ALP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立体培养组的成骨分化效果在3、5、7天时要好于平面对照组(P0.05),证明h MSCs和PLGA/TC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具有结合生成组织工程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链玉米淀粉改性聚己内酯(PCL),通过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聚己内酯/淀粉(SPCL)组织工程支架;考察了改性后支架材料的化学结构、结晶性、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适量淀粉的引入能够降低支架材料的结晶性、改善材料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70%PCL/30%淀粉支架材料的细胞粘附率、增殖率和细胞活性为最佳,有望应用在骨组织工程中.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与端羧基PLGA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与聚乳酸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特别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采用三甲基硅烷基(vMs)改性壳聚糖,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制备壳聚糖与端羧基PLGA的接枝共聚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共聚物的形成.热分析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不同于聚乳酸的热特性.接触角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壳聚糖与端羧基PLGA的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壳聚糖及聚乳酸更为优良的性能,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BMSCs与PLGA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种植到大鼠肌袋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复合BMP-2和Ι型胶原PLGA支架与复合bFGF、TGF-β1和Ⅱ型胶原PLGA支架后把两者用生物蛋白胶粘合形成复合支架,把体外培养扩增的BMSCs种植到复合支架上,植入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空白组C组SD大鼠肌袋内,于术后4、8、12周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ALP染色、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大体标本成骨区呈白色类骨样组织,质硬,成软骨区呈乳白色类软骨样组织,质较硬,两区融合;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胞,透视电镜尚可见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并见大量胶原分泌,与对照组、空白组有明显区别,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较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体外分离扩增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植入动物肌袋可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7.
探讨以聚羟基丁酸己酯/聚左旋乳酸(PHB/PLLA1∶1)胶原杂化支架作为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行性。制备"三明治"样结构PHB/PLLA共聚物并测量其孔隙率等指标。以I型胶原对制备的PHB/PLLA支架进行杂化,获得PHB/PLLA胶原杂化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将兔皮肤成纤维细胞(SF)接种于PHB/PLLA胶原杂化支架,共培养5d后,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在材料上生长情况。PHB/PLLA支架杂化后胶原填充于纤维空隙,分布比较均匀。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种植在支架材料上,在材料上粘附、生长良好。说明构建的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三维构型和生物相容性,有望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吐温80为发泡剂,采用乳化发泡/冷冻—解冻法制备多孔的聚乙烯醇(PVA)和改性聚乙烯醇/明胶(PVA/Gel)支架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对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贯通性,且PVA/Gel支架贯通性高于PVA支架;细胞结果显示,乳化发泡法制备的多孔支架对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形貌无不良影响;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VA/Gel支架由于引入了大量氨基,使得细胞的黏附力优于PVA支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维制图软件Solidworks设计了软骨支架宏观结构,采用3D打印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丝素蛋白-Ⅱ型胶原软骨支架。通过实验测试了支架的密度、孔隙率和弹性模量;在支架上接种软骨细胞后,采用MTT法、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3种方法分析了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和形态。结果显示,丝素蛋白-Ⅱ型胶原软骨支架弹性模量具有率相关性,即随着应变率增加,支架的弹性模量增大;支架的密度和孔隙率分别为(0.086 6±0.008 4)g/cm3和(89.3±3.26)%。支架接种细胞培养7 d后,细胞生长增殖加快;HE染色观察发现,细胞在表层区生长最多,深层区最少;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支架孔径形状规则,通透性较好,细胞多分布于孔壁表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2种新型多孔纳米陶瓷支架材料(hydroxyapatite,HA和tricalcium phosphate,TCP)的生物相容性.从人4月龄胚胎骨膜组织中分离培养出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periosteal-derived osteoblast,POB),采用人胚骨膜成骨细胞与2种陶瓷支架的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及生理功能表达情况.发现人POB在HA和TCP表面生长繁殖良好,并发挥成骨功能.材料对细胞的增殖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实验表明: 2种新型多孔陶瓷支架材料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