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性营养乳及其乳制品不含有胆固醇,而含有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这些虽然不易被人体吸收消化,但却能发挥预防胆固醇在体内血管壁沉积致身体发胖的作用,并有止咳、扶痰、软化血管及促进慢性气管炎病变组织的修复功能。通常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胃肠病等病患者及老幼人士饮用最适宜,是一种类保健营养饮品,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豆乳是以大豆为原料,经加工调制而成的一种营养饮品,通常采用胰肮酶等脱除豆腥味、苦涩味和有害物质,再用配方进行乳化精制而成c豆乳还可与其他饮料如咖啡、可可。果汁等配合制成咖啡豆…  相似文献   

2.
3.
该文主要进行了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发酵实验,乳酸菌饮料小试生产,选择了最佳发酵条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磨破乳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以三七,花生仁为原料,经浸出,烘烤,磨浆,调配,均质,杀菌等工艺而制成的三七花生乳的工艺研制过程及生产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乳状液膜分离技术中重要环节—破乳,比较旋流、脉冲高压静电破乳与脉冲高压静电破乳技术原理。试验结果表明,旋流、脉冲高压静电破乳技术比脉冲高压静电破乳技术的效率要高。  相似文献   

7.
高压静电破乳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针对高压静电破乳技术这一液膜分离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自行设计了破乳器,分析影响破乳的主要因素,找出破乳的工艺参数,即采用平板平行的电场破乳器,电压为6kV,破乳时间为5min破乳率可达90%以上,对破乳前后的膜相组分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其组分未见明显变化,油相经15次重复使用,金属离子去除率未见下降,说明油相回用对液膜体系影响不大,高压静电破乳技术对有机相无明显破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ω-3系列脂肪酸在乳中的种类、含量、功能,并讨论了提高乳中ω-3系列脂肪酸含量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Mu转座技术获得Lactococcus lactis N8菌株的fhuR基因插入突变株(L.lactis N8:△fhuR).对突变株和野生株进行了nisin产量生物测定,nisin荧光定量检测以及nisin耐受性检测.结果表明突变株的生长情况、nisin总体产量、单个细胞nisin表达量以及菌体对nisin耐受性相对于野生株都明显降低.在培养基中补加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可使该突变株的生长状态、nisin总体产量及菌体对nisin的耐受性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回复.乳酸菌Biolog和生化鉴定的结果显示突变株在一些营养物质的利用上与野生株存在着重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fhuR基因在nisin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低盐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乳酸杆菌进行了分离,共得菌株123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其中植物乳杆菌55株,短乳杆菌9株,玉米乳杆菌17株,干酪乳杆菌32株,食品乳杆菌6株,嗜酸乳杆菌4株;对亚硝酸盐分解能力最强的是干酪乳杆菌,其次是植物乳杆菌,分解能力最差的是食品乳杆菌.  相似文献   

11.
卵形鲳鲹主要致病链球菌多重PCR诊断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快速、准确地检测卵形鲳鲹(Trachinoms ovatus)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格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4种主要的致病菌,为卵形鲳鲹的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种致病菌的特异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cfb-F/cfb-R,tuf-F/tuf-R,Si-F/Si-R,PLG-F/PLG-R,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通过调试各引物对之间的最佳比例以及最适退火温度,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及灵敏度测试。2014年6~8月,应用该体系对北海及湛江各养殖场的发病卵形鲳鲹进行检测,然后用通用引物扩增16SrRNA基因,经测序、比对检测体系的准确性。【结果】反应体系中cfb-F/cfb-R,tuf-F/tuf-R,Si-F/Si-R,PLG-F/PLG-R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2μmol/L,0.08μmol/L,1.6μmol/L和0.4μmol/L;最优退火温度为54.3℃;4种目标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10~(-2) ng/μL;11份病原样品检测中,2份出现海豚链球菌的目的条带,4份出现无乳链球菌的目的条带,5份未见目的条带,和测序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多重PCR方法能代替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特异、快速、灵敏地检测4种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红汁乳菇和多汁乳菇的化学成分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红汁乳菇和多汁乳菇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营养、药用、橡胶生产和营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王河  姜海 《科技资讯》2006,(17):152-152
现今不少猪场不愿进行超前免疫,主要是认为容易造成仔猪的应激损失,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应激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仔猪的先天带病引起的。养殖者只要坚持对猪群进行超前免疫,通过一茬一茬地淘汰,猪群会越来越健康,应激的仔猪会越来越少。这一经验,已经被各地不少养殖者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两株自选乳酸菌的益生特性,为其应用于果蔬汁乳酸发酵的功能性饮料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以自选植物乳杆菌R23和干酪乳杆菌R35为目标菌,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6045为对照菌,考察各菌对模拟胃液酸度和肠道胆盐的抗逆性以及凝集能力、表面疏水性等黏附性能,并评价其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等体外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两菌株对酸度和胆盐的耐受能力均优于对照菌,植物乳杆菌R23的抗逆性最强,能耐受pH值2.5、胆盐质量浓度5 g.L-1.干酪乳杆菌R35的黏附能力强,而植物乳杆菌R23疏水性较强而凝集能力较弱.各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均有抗氧化能力,以植物乳杆菌R23为最强,其培养24 h后的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7.8%和80.94%,分别比对照菌高36.72%和5.81%.  相似文献   

16.
将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分别接种在A1-A8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并将这三种菌长势良好的几种培养基进行综合对比,拟设新培养基A9-A12进行二次筛选,得到A11是肠膜明串珠菌的最适培养基.A5和A12为植物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短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是A1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应用于牦牛酸乳发酵的乳杆菌,研究了8株野生乳杆菌在脱脂乳体系中的生长和产酸特性,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单株发酵脱脂乳酸乳的挥发性风味组成,从中选取了4株既可快速产酸又能产生特色风味酸乳的乳杆菌,并结合感官分析评价单株发酵牦牛酸乳的挥发性风味特性。结果显示,风味喜好度高的牦牛酸乳含有较高的酯类、醛类物质,其中酯类质量比在9.82μg/kg左右,醛类物质质量比在174.64μg/kg左右;酸类、醚类、醇类物质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酸类物质质量比在366.51~495.84μg/kg,醚类物质质量比在5.05μg/kg及以下,醇类物质质量比在1.42μg/kg及以下。全脂牦牛乳凝乳时间长,在发酵过程中脂肪易被酯解生成膻味物质即中短链脂肪酸、部分酮类等;因此,产生较高含量的果香类物质如酯类、醛类和较低含量的膻味物质的发酵菌株将有助于提升牦牛酸乳的品质,在牦牛酸乳制品的生产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油超声破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超声波原油破乳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破乳方法,重点研究了可控因素包括超声声强、作用时间、沉降时间、破乳剂用量、温度等对超声波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用声压换算法测量了声强。  相似文献   

19.
人乳铁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PCR法扩增出2366bp的人乳铁蛋白cDNA、800bp的山羊β-乳球蛋白基因5′端调控序列,经PCR反应连接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LNCX中,测序结果表明,与GeneBank中登录的序列相比,所获人乳铁蛋白c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74%,山头β-乳球蛋白基因5′端调控序列的同源性为99.75%。酶切结果证明得到了正确的重组载体,可用于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利用PCR反应直接克隆目的片段,并通过同源序列进行PCR连接,极大提高了克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基因克隆及其表达研究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牦牛乳中几种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麦洼牦牛乳中几种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全奶牦牛乳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力(单位/ml乳)为8494±3622,碱性磷酸酶(AKP)为22.6±27.6,谷草转氨酶(GOT)为14.7±11.6,淀粉酶(Amy)为197.5±141.9。γ—GT活力同乳蛋白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泌乳一年以上的半奶牦牛乳中γ—GT和AKP活力极显著高于全奶牦牛(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