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纺锤型γ-FeOOH的合成及其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氧化FeSO4与Na2CO3作用生成的Fe(CO3)x(OH)2(1-x)悬浮液体系,通过稀土离子Y3+的掺杂合成出均匀纺锤型铁黄γ-FeOOH微晶.由DTA-TG和XRD分析得出γ-FeOOH随温度升高,发生如下相变过程:γ-FeOOH→γ-Fe2O3→α-Fe2O3.本文还对γ-FeOOH的脱水过程机制和以γ-FeOOH为中间体经热处理制备的纺锤形γ-Fe2O3磁性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铁磁金属-半导体基体”Fex(In2O3)1-X颗粒膜的磁性研究。根据低场磁化率X(T)温度关系和不同温度下的磁滞回线研究表明:膜中的Fe颗粒有大小不同的两种尺度,随温度降低,颗粒膜的磁特性由超顺磁态转变为超顺磁和铁磁的混磁态,最后在10K变为类反铁磁态;在截止温度以上,其MS(T)关系符合Bloch的T^3/2定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硬度、拉伸和磨损等试验手段,检测了Fe-Al2O3p复合材料的强化效果;通过光学显微镜、SEM等微观分析技术,分析了淬火处理后Fe基与Al2O3颗粒间的复合状况。结果表明,淬火处理可强化基体,降低Al2O3颗粒与基体间的硬度梯度,使两者复合更紧密,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La0.7Ba0.3Mn1-xFexO3化合物.研究其磁性、导电性和磁电阻效应.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加,电阻率增加,铁磁居里温度近似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用改进的凝胶溶胶法在 100 ℃时陈化高浓度的 Fe( O H)3 凝胶制备窄粒度分布的准方形 α Fe2 O3 颗粒, 并探讨成核过程及 α Fe2 O3 的形成机制. 结果表明, 以 Fe Cl3 溶液添加到 Na O H 溶液中的反向添加法, 在碱性条件下制备 Fe( O H)3 凝胶, 可提高 α Fe2 O3 的成核率,使颗粒的平均边长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6.
用微型高压釜,以四氢萘和十氢萘为溶剂,在氢初压6.0 M Pa,反应温度390~ 450℃,反应时问0-60min下,添加铁化合物为催化剂进行煤炭加氢液化,考察各 种影响因素,并用穆斯堡尔谱测试液化残渣,探索其催化机理。结果表明,液化时 FeS2完全转变为磁黄铁矿Fe1-xS;Fe2O3-S或Fe3O4-S直接或经过中间物FeS2间接转变为磁黄铁矿。Fe1-xS生成量增多,液化转化率增大。进一步有力地证 实,Fe1-xS是以铁化合物为催化剂进行煤炭液化时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滴定强酸性含Fe3+及Fe2+体系中游离酸(其游离酸浓度>1mol/L)的新方法。实验证明,将K2C2O4作为掩蔽剂时,利用过量的KIO3与过量的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测定体系中的游离酸。当体系中存在Fe2+时,可利用KMnO4(在强酸性下)或H2O2(在弱酸性下)的预氧化来消除Fe2+的干扰。在加入过量的K2C2O4(C2O42-与Fe3+的摩尔比值为30)和过量的KIO3及Na2S2O3的条件下,其化学反应可以在30min内完成。采用I2回滴法测定游离酸,测试结果的精密度高,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微扰理论,很好地解释了Fe~(3+):KMgF_3晶体中FeF_5O占位的异常大的零场分裂,研究表明,当O~(2-)取代F~-时,将产生很大畸变,使得四角晶场很强,最终导致异常大的零场分裂.研究发现,在各种影响零场分裂的因素中,O~(2-)和F~-离子的位移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Fe基-Al_2O_3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工业还原铁粉、Al2O3颗粒、炭粉及某种适量粘结剂,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在高温下进行烧结,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用STEM,TEM及SEM对界面结合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在Al2O3颗粒与Fe基界面生成了中间相,使Al2O3与铁基有良好的结合强度,所制备的Fe基-Al2O3复合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已超过相同含碳量的碳钢材料  相似文献   

10.
石墨还原CaO-SiO_2-Al_2O_3-FeO熔渣过程中泡沫化行为黄宗泽,肖兴国,肖泽强,SD辛格在1440~1530C,通过X射线装置观测了石墨活原CaO-SIO;-AI。O。-FeO$渣(CaO)/SIO。一0·75~1·5)中FeO反应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量子理论,计算Y3-xCexFe5O12晶体中Ce3+离子在晶场与分子场共同作用下的能级与波函数,电偶极跃迁几率;计算该晶体Faraday旋转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椭偏率谱以及磁光系数的温度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很好.该工作证实Y3-xCexFe5O12晶体的强磁光效应主要是由于其晶体内部的强晶场和交换作用造成的大的能级劈裂以及Ce3+离子4f1→5d1的电偶极跃迁所致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铁钨硅杂多酸盐的4个异构体(TMA)_5[α-,β-SiFe(OH_2)W_(11)O_(39)]·nH_2O(βi中的i=1,2,3),并测试了它们的IR、UV光谱,循环伏安谱和极谱,X-射线粉末衍射谱。结果表明,β-异构体内的三钨组的旋转和铁的不同位置都影响这些性质。实验得出4种阴离子异构体的氧化序为β_1>β_3>α>β_2,,O_(b/c)→W荷移跃迁能顺序为α>β_2=β_3>β_1。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磁性γ-Fe2O3及非磁性Fe2O3粉体粒度与粉体表面亲水性的关系。发现粉体粒度在数十微米范围内变化时,两种粉体亲水性变化有不同特点。提出了对这种现象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玻璃晶化法制备适合磁记录用的Co-Ti替代型钡铁氧体BaFe_(12-2x)Co_xTi_XO_(19)(x=0,0.5,0.6,0.7,0.8,0.85,0.9)微粉。动态(变温)X射线衍射和DTA曲线分析表明,在非晶薄片基体的晶化过程中,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首先晶化出BaB_2O_4和Ba_2B_2O_7相,随后出现钡铁氧体相;温度到达850℃后,非磁性相消失,仅剩有磁性的钡铁氧体相.晶化过程为先成核而后长大。有关晶化条件对钡铁氧体微粉粒子尺寸及分布的影响、对形貌的影响也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粒径为0.048~0.050mmFe3O4与Cr2O3在过氧化氢-柠檬酸水溶液中的溶解特性.单一组分的H2O2和柠檬酸分别对Cr2O3和Fe3O4有较高的溶解量,而混合体系则大大降低了Cr2O3和Fe3O4的溶解量;Fe3O4在混合体系中的溶解量随pH的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用振荡溶液保持固体颗粒悬浮状态的情况下,在60分钟内能达到络合溶解平衡;Cr2O3在混合体系中的溶解量,在改变pH、温度和振荡时间的情况下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掺有一定量锑离子的α-Fe2O3,超微粉料.TG-DTA、XRD及SEM等分析表明,掺锑量(Sb/Fe原子比)小于0.2时,材料仍保持α-Fe2O3的晶体结构,但其晶化温度随Sb含量的增加向高温区移动;在低温段纯α-Fe2O3的晶粒生长活化能(Q=10.3kJ/mol)远小于Sb/Fe=0.1(Q=35.3kJ/mol)粉料的活化能;Sb5+取代α-Fe2O3晶粒中Fe3+格位与在450℃下长期工作粉料颗粒不易长大,是造成掺锑α-Fe2O3元件电阻降低一个多数量级及气敏性能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用分子场理分析分析了稀土化合物R2Fe17-xMx和R2Fe17N3(R=Ce,Pr,Nd:M=Al;x=0,2)的温度磁化曲线,计算出分子场 数nRR,nRF,nFF。由分子场系数,计算了Fe-Fe、R-R、R-Fe的相互作用对Tc的贡献TFF、TRR、TRF。  相似文献   

18.
报导Eu_(1-x)Sr_xFeO_(3-y)(x=0.0~1.0)的固相反应法合成,测量了其X射线衍射及室温下的 ̄57FeMossbauer谱。实验结果表明,Sr掺入了EuFeO_3晶格,结构变化与掺杂量密切相关。室温下 ̄57FeMossbauer谱由一套反铁磁六线谱、一套顺磁双线谱和一套顺磁单线谱组成(X=0.2,0.4,0.6).处于立方相的Fe离子的IS介于Fe ̄3+和Fe ̄4+之间,可能参与电子跳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合成法直接合成CaZr0.9In0.1O3-a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在869~1300K温度范围内,空气气氛下测得其电导率为10^-4~10^-2s.cm^-1制得CaZr0.9In0.1O3-a固体电解质管,以含H2的标准气为参比电极,组装成氢浓差电池。Fe含H2标准气│CaZr0.9In0.1O3-a│(H)AlFe并构成氢传感探头,研究其对熔融铝中氢含量的传感特性,实验证明,该传感器响应  相似文献   

20.
高铬镍不锈钢是湿法磷复肥生产装备中常用的材料,它能够经受得信工况介质腐蚀磨损的双重作用,是因为在其表面能形成耐磨腐蚀和具有自愈能力的钝化膜,采用XPS和AES对钝化膜的组态和元素分布进行分析;运用X衍射对钝化膜的结构进行了测试;并结合静态与动态的电化生能对高铬镍不锈钢钝化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钝化膜主要是由Cr、Mo、Fe的氧化物Cr2O3、MoO3、FeO、Fe2O3等复合组成,所形成的是非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