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嫣 《科技信息》2010,(13):138-138,413
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开始改变了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它使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发生了变化。扩大了市场范围,对市场交易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同时,这种信息化的高科技手段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效率。本文首先C2C模式特征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C2C电子商务企业竞争特征出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康茜 《科技信息》2010,(17):45-45,76
C2C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网上交易行为,目前采用C2C模式的主要有eBay易趣、淘宝、拍拍等公司。其中淘宝网作为典型的C2C网络购物平台,应该在竞争中更多的掌握市场需求,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中国网络购物的发展,个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正成为热点。其中C2C电子商务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受到人们的喜爱,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消费者对信用问题的担心使他们在C2C电子商务网站购物时容易对卖家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这势必会阻碍C2C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本文研究了C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消费者信任已成为学术界和电子商务企业十分关注的课题;提出了对C2C购物网站和网上卖家的几点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晓清 《科技信息》2012,(29):112+140-112,140
伴随着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中国上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和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拓宽,C2C电子商务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已不是件新鲜的事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种坐在家里上上网点点鼠标就能买到自己心仪物品的方式。C2C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指网络服务提供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供有偿或无偿使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程序,允许交易双方(主要为个人用户)在其平台上独立开展以竞价、议价为主的在线交易模式。C2C模式已成为众多持有小资本的投资者的一种投资创业方式。而C2C作为电子商务中重要的应用模式之一,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以淘宝、易趣为代表的C2C电子商务网站在2005年已实现了逾139.24亿元的交易额,这一数字是在2004年41.6亿交易额的基础上增长了2倍多,C2C市场发展之迅猛可见一斑。本文旨为对目前国内日趋成熟并快速成长的C2C电子商务的研究,通过分析比较C2C电子商务平台的特点、途径,探讨目前C2C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了解C2C电子商务经营方式,对该类型电子商务成功与失败因素的理解,有助于正确指导C2C平台的网上行为,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网民的中国在2009年网购实现井喷式增长,B2C又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对我国网购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政策支持和配套网络购物环境所进行得具体分析阐述了B2C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物流业的商务活动也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被许多经济专家认为是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它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在电子商务模式中,C 2 C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是最迅速也是最能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的.同时,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对管理水平、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商务的法律完善、物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商务活动的安全又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电于商务应用环境,对信息提供足够的保护,适应于C 2 C模式的发展需要,是商家和用户都十分关注的,也是电子商务的核心问题.本文就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经营模式、产品特点,以及发展优势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其发展优势无庸质疑,但要取代传统的零售商务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从C2C到C2B2C模式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商务领域中,技术不是决定性因素,对交易模式的创新,也能收到良好的效益。针对C2C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管理,本文提出了C2C电子商务中新的模式即C2B2C模式,从理论上推导出信用管理不完善最终会导致C2C电子商务逐渐萎缩,并促使C2B2C模式的出现。在这个模式下电子商务网站以大的买家和卖家的身份参与到交易中,同时从交易中获利。通过博弈分析可知,在该C2B2C模式下卖家会变的不再欺诈,而买家也变成信任的买家,这就从根本解决了电子商务现有信用管理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的大好局面。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两种电子商务模式B2C和C2C的发展趋势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两种模式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用户规模空前扩大,经营的产品线也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9.
马辉 《当代地方科技》2011,(23):144-144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C2C购物平台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仅淘宝网已经创造了超过500万个就业岗位。相对而言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处于较高的水平,本文就大学生基于C2C平台的就业进行了优势分析和岗位解剖。  相似文献   

10.
C2C电子商务模式下提升顾客忠诚度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科技信息》2010,(36):219-220
C2C型电子商务网站市场机会较多,网商之间竞争激烈。如何让网络顾客满意、对网店建立信任和忠诚;如何挽留网络顾客、吸引其重复消费,成为大部分网店的目标。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网络环境下顾客忠诚度的新特点,提出C2C模式下网商提升顾客忠诚度的三个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透过"淘宝网"来谈中国C2C网站的存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淘宝网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C2C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C2C网站的发展思路,以期对C2C交易模式在中国的普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C2C电子商务在中国初具规模,个人网拍业务在电子商务领域也已经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商务模式,然而物流已成为制约C2C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本文从C2C电子商务如何选择物流模式的角度来研究电子商务物流,提出了C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230位在C2C网站有过购物经历的消费者为研究样本,对交易中卖家的信用现状、信用问题的改进对策等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C2C交易中卖家存在商品与描述不符、配送不及时、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赝品、劣品、索赔难实现等不诚信的行为。根据研究结果对改进网络卖家的信用问题提出了保障商品质量、加强自身的信誉建设、加强网络安全、完善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和失信惩罚力度、提高全体公民的信用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B2C与C2C两种模式的融合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子商务流行B2C和C2C两种模式。通过对当当网和淘宝网的分析,不难发现,B2C和C2C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发展趋势来看,伴随而来的将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一个跨模式的全方位电子商务平台很快就会诞生;融合B2C和C2C,不仅可能,而且将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邵志骅  黄金  是建荣 《科技信息》2009,(34):I0336-I0336
C2C网络平台只能完成商务的交易过程,无法解决物流配送过程。物流阻碍着C2C网络交易的进一步繁荣。如何将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是发展现代C2C网络交易的必然要求。文章重点分析了目前普遍存在于C2C平台上的物流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C2C模式下网上交易信用机制的思考——以淘宝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及网络的迅速发展,C2C(Consumer to Consumer)作为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信用机制的不健全,严重制约着C2C网络购物的发展。本文主要针信用机制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流媒体网络技术中,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网络技术和传统的C/S模式的流媒体网络技术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传统的 C/S 模式的流媒体服务系统由于服务器性能和服务器端的带宽资源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流媒体业务质量的提高和容量的扩大;P2P流媒体通过利用普通节点的资源为其它节点提供服务,在不改变现有网络配置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8.
以淘宝网为典型代表的C2C电子商务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中国税收征管带来极大挑战。对于C2C电子商务模式能否应该征税?本文从C2C网购模式的可税性理论出发,提出对C2C电子商务可税性探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智能代理的概念,阐述了人工智能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讨了B2C、C2C模式与智能代理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电子商务的未来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周唯 《科技信息》2011,(35):142-143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数据挖掘研究和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本文针对电子商务的C2C(consumer to consumer)模式,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该模式电子下商务数据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正确的电子商务应用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