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拟就阿坝藏羌文化风情走廊建设的主要特质、优势劣势、布局规划及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为了加速藏羌文化风情走廊的建设,让潜在的藏羌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而优化"一线一廊六带"文化产业布局,推动阿坝旅游的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外借服务和阅览服务模式,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师生的水平,但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从读者、工作人员、管理的角度分析原因,提出借鉴"三线典藏制"思想,完善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迪庆藏回族群文化特征的描述与分析,展现了藏彝走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格局,同时对民族文化调适也进行了探讨,并剖析了其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藏兵营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藏军的发展和西藏地方的稳定,因此在清代西藏地方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藏兵营制经过乾隆(1736—1795)末年福康安的建立和道光年间(1821—1850)琦善的进一步变革后成为清廷治藏的基本制度之一,为藏军的日常运行提供了基本的制度规范。藏兵营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构成了清代治藏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大加强了清代中央政府维护西藏地方稳定和安全的实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传统藏书布局存在的局限性,并根据现代图书馆建筑"三统"的特点,结合本馆实际论证了"藏阅一体化空间"在满足学生需求、方便学生、提高藏书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藏冰用冰开始于何时,目前尚难断言.然据有关史籍记载,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自西周以降,历代封建王朝均设有专职"掌冰"的官员或机构来管理藏冰之事.古代藏冰条件简陋,方法简单,藏存冰块和开启冰窖均有一定的时间,而且有一些相沿成习的仪式.古人用冰范围甚广,冰在现代社会的主要用途,中国古代无不毕具.  相似文献   

7.
用林肯羊与边新藏羊(边区来斯特、新疆细毛羊和藏羊的杂交后代)进行级进杂交,其后代(林边新藏羊)的毛丛长度、细度、剪毛量、初生重、断奶重等育种指标均优于边新藏羊,而且其在育成时期的体重与边新藏羊接近.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校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逾  李凤兰 《科技资讯》2011,(10):255-255
高校图书馆普遍实施了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借阅效率和管理效率。为读者和馆员提供便利。藏借阅一体化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为完善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应加强对读者的教育与培训,提高馆员的素质,优化图书馆的布局与配置,加强图书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9.
服饰作为一个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藏彝走廊"各个民族服饰之间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又具有本区域文化带的共同特征。本文从复杂的历史背景、迁移路线、宗教文化、地域特征等角度探析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下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同源异流"现象。  相似文献   

10.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确立“广行招谕”的治藏政策,先在甘青藏区用兵,以此为立足点,继而广泛招抚藏传佛教各派高僧来朝输诚,同时派遣使者招谕吐蕃各部,尤其重视已归附的藏区首领、内地的佛教高僧参与入藏招抚。对前来归顺的藏族各部僧俗首领,视其原职务地位高低予以相应的封授。上述治藏方策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大于实际管理意义,但也存在着与藏族地区政教合一的社会结构不相吻合的憾缺。  相似文献   

11.
剩余油“势控论”的初步构建及再生潜力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潜力区的新类型与新领域.由此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剩余油的“势控论”理论,摆脱了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富集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的束缚,同时,建立了“动态富集再生油藏成藏模式”,为目前油田剩余油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开拓提供了理论基础,拓展了油田的挖潜领域与方向.这将对我国老油田后期的挖潜与提高采收率,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停产与半停产油藏的产能恢复及废弃油藏的再度开发等二次采油期的延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上组合地层重要储集岩类型,其形成时间和成因对于该类型储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苏里格东区丰富的取芯资料,根据岩芯、薄片等观察手段,结合常规物性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含"膏模"孔型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膏模"孔主要发育于泥粉晶白云岩中,位于向上变浅序列中部,常可见未充...  相似文献   

13.
深部储层动力学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深中储层并非是一封闭、孤立的系统,而是一典型的耗散系统,其含油气性受深部壳幔结构控制。借助非线性动力学思想,尝试提出“深部储层动力学”这一全新的概念及它的基本研究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多层油藏半透壁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多层气藏的半透壁模型及其微分方程组 ,内边界条件考虑了表皮系数和井筒储集效应的影响 .利用有限差分方法编制了模拟试井程序 ,并与精确解进行了比较 .阐明了半透率、表皮系数、井筒储存对井底压力曲线、分层产量的影响 .随着半透率的增大 ,压力曲线越平缓 ,压力导数曲线的“凹陷”不断向外漂移 ;当各层表皮系数相同的时候 ,各层的井壁压力是相同的 ,各层产量趋于各自的产能系数 ;当各层的表皮系数不同时 ,各层的井壁压力是一组平行线 ,井底压力与井壁压力平行 ,各层产量不在趋于各自的产能系数 ;井筒储存可以减小层间越流的早期作用 .这些结果可用于多层气藏的不稳定试井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安江水库位于浙江省钱塘江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0442平方公里。建库二十多年来,由于流域内植被受到破坏、相应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水库淤积加速,严重影响到水库的寿命。本文通过对流域水土流失的调查、分析了入库泥沙量,对水库淤积速度、淤积方式和淤积部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减少水库淤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认识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特性,并为大安北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依据,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镜分析等研究手段,详细分析研究了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岩石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花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细砂岩、粉砂岩、中砂岩、不等粒砂岩和砂砾岩,含油砂岩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组成储层砂岩的碎屑成分有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主要以岩浆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为主,据此可以认为葡萄花油层储层砂岩大多为长石岩屑粉砂岩或长石岩屑细砂岩;储层砂岩的填隙物成分主要为各类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由于储层岩石高含泥质和钙质,使储层砂岩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的主要损害因素为速敏、微粒运移、酸敏和水敏损害.  相似文献   

17.
歧口凹陷中深层碎屑岩储集性能总体为中-低孔~中低-特低渗型,深层(大于3500 m)储层中,低孔低渗储层占85%以上,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虽然中深层储集体由于埋藏压实作用的影响,总体储集性能(尤其深层储层)偏差,但在沉积、压力、成岩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仍发育异常孔隙而成为有效的油气储集空间。有效储层是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能够采出具有工业价值产液量的储集层,其下限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以产液层孔隙度8.0%,产气层孔隙度7%作为当前勘探技术条件下划分深层有效储层的底界限,歧口凹陷勘探深度石油是4550 m,天然气大于5800 m,在渤海湾盆地内勘探深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储层综合评价是油田开发地质、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此项研究工作,对提高开发效果和开发水平、实现科学管理油田,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乌尔逊凹陷作为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之一,油气资源丰富。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南一段储层特性的分析,应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其反映储层特性的非线性评价参数体系。并将该评价模型用于乌尔逊凹陷中两个井区进行有利储层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从而为油田储层评价提供一套便捷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制水库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水库工程管理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数据库dBASE,结合密云水库工程,分析了水库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阐明水库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提出了该系统的概念模型,描述了该系统的数据库文件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新技术.本系统采用人机对话,汉字提示等方式,具有使用简单方便,可扩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对水库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作进一步规范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城镇库岸防护问题现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和制约城镇迁建是否安全的重要问题针对当前三峡库区城镇库岸防护严峻的现实,提出了进行和搞好三峡库区城镇库岸防护工作的七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