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不同的语言学理论拥有各自的哲学基础。本文通过追溯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的哲学基础,介绍了这一语言学派的语言观,这些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我们对生成语法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启发我们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本体的争论由来已久,对于本体论,中、西哲学提出了各自的不同观点。一是对语言的态度上,中国哲学诉诸自我的内心体验而忽视语言,西方哲学则将语言作为建立和探讨本体论的主要线索。二是对人的理解上,中国哲学将人理解为自身内部的原始体验,即"诚"、"尽心",并扩展到宇宙天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西方哲学则将人理解为须靠自己的能动作用与他人、社会乃至神达成一致才能实现自我的意志自由。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哲学史上 ,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 ,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 ,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 ,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 ,即存在方式 ,离开了语言 ,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对于语言的研究已经认识到,语言有两种基本的先天本能:逻辑性和隐喻性。中国传统哲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轻逻辑、重隐喻的倾向,从儒家、道家到禅宗,中国传统哲学中语言隐喻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范围越来越大,以至于最后从语言内部的微隐喻走向了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宏隐喻。这种一贯的隐喻风格是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独特言观之谜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造成中国传统哲学轻视自然和科学,重视人伦政治这一特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哲学史上,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式,离开了语言,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语言哲学的发展对整个语言的认知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语言哲学是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领域,自20世纪初建立以来已有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也涌现了一大批的有影响的学者,形成了若干的语言哲学派别。他们各有独立的见解,对整个西方语言哲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集中对语言的思想痕迹,意义理论,现代语言哲学,从哲学的角度看语言的研究和发展等方面作一下评析。  相似文献   

7.
孩子是如何习得语言并理解语言这一话题引起了语言哲学界的广泛兴趣。奎因从行为主义和经验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儿童完全靠模仿成人学习观察句并通过类比、综合、归纳等方法学会多词句。他放弃了对意义确定性的研究,转而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使得语言的理解变得捉摸不定。而乔姆斯基则旗帜鲜明地捍卫自己理性主义的观点。他的天赋说为语言学习开辟了一种新的见解,人的内在机制说明语言学习是水到渠成的事;而语言之所以可以理解,正是因为理解是个自然的过程。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原始形式是确定性,不是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本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构成了当代英美哲学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领域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无实在论、非实在论以及准实在论等之间的争论是英美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与达米特的理解理论之间的论战推进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不仅如此,这场争论还涉及其他哲学领域,并将对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曾经宣称:“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在这位开创了一代哲学新风的语言分析大师那儿,其前后期迥然相异的语言批判,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和不同的评价。笔者以为,奇幻多彩的维特根斯坦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批判哲学。其所从事的语言批判,即是以语言批判为武器,对西方固有的传统哲学所进行的反思与批判。这种批判在维特根斯坦那儿具有连续性和一贯性。把握住了这种批判的一贯性,颇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发展的一贯性。本文的旨趣,即在于为揭示和阐明这一批判及其意义而略尽绵薄。  相似文献   

10.
语言问题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问题。伽达默尔通过语言揭示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基本模式和特征。而语言的本体论地位的确立将解释学导向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实践哲学,构成了对近代以来的科学和文化的反思和评判。  相似文献   

11.
《真理与方法》的问世,意味着当代哲学、文艺学研究重要的转折。作者从美学领域、历史领域和语言领域三个方面切入,试图以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为出发点,进而探讨人文科学的理解问题,并发展一种哲学诠释学的认识和真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纯语言的正确理解是正确解读《译者的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翻译观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纯语言的概念入手来分析纯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本雅明基于纯语言原理下的直译观,文章最后论述了纯语言翻译观在翻译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言意关系在欣赏角度渗透着"得意忘言"的美学因子,在创作角度却无法"不立文字",体现出言意的对立统一,流露出深刻的哲学——美学内涵,口译交际活动中,语言和意义的关系是核心问题,包含着理解和表达两个程序;释意理论提出在理解和表达程序中脱离语言外壳,蕴含着言意的动态哲学美学因子,本文试从口译的哲学美学思想源泉——传统言意关系,到过程分析——释意理论分析,再到动态的归宿即"快,准,和谐",以期全面解读口译的哲学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哲学在大多数人眼中意味着晦涩、深奥,作为中学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学校学生必修的一个内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深奥的理论,让哲学思想更贴近生活,文章尝试从中国民间谚语的角度入手,把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常用俗语、谚语与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哲学概念,把哲学真正融进生活,让德育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西方现代分析哲学中有关宗教语言哲学方面的论述加以概述,主要围绕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和福柯哲学思想中的对思想话语的阐释展开,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宗教无疑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态度和取向。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宗教作为人类构建世界的一种活动,它通过语词、文本以及符号性的象征体系;通过心理活动和体验;通过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通过社会组织与人际沟通网络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场域或生活氛围,它是人类社会的现象、经验和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方面,鲁道夫.卡尔纳普认为关于语言构架内的某些新类型的东西的存在问题,称为内部问题(internal questions)。另一方面,他认为关于作为整体的各东西的系统的存在或真实性的问题,称为外部问题(external questions)。哲学存在问题就转化成了一个关于语言构架外部问题的理论语言问题,而否定了理论语言的可观察性可理解性的经验意义,也就否定了传统哲学问题语言表达式系统的意义,进而就从根本上取消了关于世界存在的一切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曾指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很多人对这一理论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解。我们应从辩证法的角度来正确的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并看到其论述存在的一些时代局限性。文章还指出哲学主题具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跨文化文本理解、译解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理解者对原语言、文化的知识积累和知性操作上。如何就这一过程取得一种更为基础性的理论视角,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从当代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的基本思想的角度,对跨文化文本的传统译解模式予以解构,来说明动态理解观念的合理性,这对当今跨文化交际学和译学理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方面,鲁道夫·卡尔纳普认为关于语言构架内的某些新类型的东西的存在问题,称为内部问题(intemal questions).另一方面,他认为关于作为整体的各东西的系统的存在或真实性的问题,称为外部问题(external questions).哲学存在问题就转化成了一个关于语言构架外部问题的理论语言问题,而否定了理论语言的可观察性可理解性的经验意义,也就否定了传统哲学问题语言表达式系统的意义,进而就从根本上取消了关于世界存在的一切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春初 《科技信息》2012,(4):201-201,203
波兰语义学派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利用一套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的"语义基元",对跨文化对象语言进行语义描写、分析,以达到概念"还原释义"的目的。这种理论可以被看作一种文化理解的语言学方法。首先,本文介绍了文化理解、翻译质量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其次,介绍了自然语义元语言关于语言与文化的观点,即任何语言或多或少都带有文化特异性;词汇差异反映不同语言社区的文化差异。最后,文章提出通过提升文化理解层次来缩小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所产生的障碍和距离,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处理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