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人们定义元素的氧化数,是为了表示某一元素在化合物中氧化态特征的一种方便的概念。氧化数既代表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特征氧化态、又是化学上常用的方便概念,其方便之处是体现了氧化数既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既可为“0”值,也可为分数。因此用氧化数,而不用电子得失去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以下简称氧还反应)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同时也便于教师教学。氧化数的概念经历过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定义不严  相似文献   

2.
氧化还原反应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是由这类反应的本质所决定的.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由于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元素的氧化数改变.一种元素在氧化数改变时,其存在形态的分析特性随之改变,这就为离子的分离和鉴定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下面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3.
硫代硫酸根中硫元素的氧化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硫代硫酸根中疏元素的氧化数问题,多数无机化学书籍中写到,硫元素的平均氧化数为+2,根据硫代硫酸根的结构[(O_3S→S)~(2-)],中心硫原子的氧化数为+6,配位硫原子的氧化数为-2。后一种说法值得讨论。1 从理论和实验数据论证S_2O_3~(2-)根中硫元素的氧化数 根据氧化数定义和规定,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如斜方硫和单斜硫,都由S_8环状分子组成的。在这个环状分子中,每个硫原子以SP~3杂化轨道与另外两个硫原子形成共价单键相联结,硫元  相似文献   

4.
在元素化学的授课中,我们一般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即从化合物的结构来阐述化合物的性质,从化合物的性质断定其用途.然化合物的结构却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因而化合物的性质学起来困难,掌握乃至应用更不易.能否有捷径从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出发,推知和判断化合物的性质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感依元数的氧化数,能够帮助理解化合物的性质.氧化数是人为规定的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合状态时的形式电荷数.这种电荷数是由假设把电子得失的概念,推广应用到共价化合物上.规定极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时,完全转移到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上时,每个成键原子净得的正、负电荷数,就是该成键原子的氧化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氧化数(又叫氧化值)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种荷电数由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氧化数虽然是一个有一定人为性、经验的概念,但这个概念成了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依据,对我们判断理解有关物质的氧化还原性,以及氧化还原中的许多问题都有很大帮助。按氧化数的有关规定,臭氧中氧元素的氧化数为零。但就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电负性概念出发,分析一些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氧化数的大小及正负,对这些常见元素氧化数的习惯认识提出质疑。以引起人们对有这些元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子转移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氧化数这个概念是基础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认为突破这个重难点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氧化数。本文根据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一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盐类水解在无机化学中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普遍应用的化学理论。本文从元素的电负性、离子半径、离子氧化数、离子电子层结构等方面对金属阳离子的水解进行了讨论,并对水解反应方程式的正解表达作了明确阐述。  相似文献   

9.
以十红滩铀矿床为例,阐述了层间氧化带尖灭区伴生元素Se,Re,Mo的含量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伴生元素Se,Re,Mo在空间上与砂岩U矿体密切共生,层间氧化作用可以促使伴生元素Re,Se,Mo超常富集。Se,Mo与U在还原环境下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而在氧化环境下地球化学行为不同;Re与U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层间氧化分带剖面中地球化学介质Eh值逐步降低的位置,可清楚看出成矿元素有下列顺序:Se-U-Re-Mo。因此,层间氧化成矿作用是一种成矿的新机制,十红滩铀矿床不单是一个铀矿床,而且是一个与层间氧化成矿作用有关的多元素聚集的复合砂岩矿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元素是势图推断氧化反应产物并根据推断产物书写相应反方程式的方法,对拓宽氧化还原理论在无机元素化学中的应用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过渡元素具有多种氧化态的特征,获得过渡元素自由能-氧化态图。利用过渡元素自由能-氧化态图说明过渡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配平任何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却不需知道反应式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的变化值及得失电子数。本方法包括下面几步:1)将要配平的反应式分解为2个半反应式,并将这2个半反应式通过添加氢原子配平;2)使用2个半反应式中氢原子数目的最小公倍数将2个半反应式相加,整理后便可得到最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将Surovikin碳烟生成模型、NSC(Nagle和Strickland-Constable)氧化模型和Neoh等人提出的OH氧化模型编译集成到KIVA3中构建多维计算模型,提出了一个六步化学反应机理模型.针对D6114柴油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这一化学反应机理下的碳烟颗粒数密度曲线及其变化过程图和碳烟产生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基于部分化学反应的机理模型和现有碳烟计算模型能够较清晰地反映柴油机碳烟生成和氧化的历程,对研究柴油机燃烧和排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不引入氧化数概念而能简便配平反应方程式的新方法,并使用了若干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多组配平系数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较多。本文就同一多组配平系数方程式配平用数学理论法和氧化数法进行论述,方法易于掌握,对中学学生和大学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组配平系数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较多。本文就同一多组配平系数方程式配平用数学理论法和氧化数法进行论述,方法易于掌握,对中学学生和大学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化学氧化及苯并三氮唑(BTA)钝化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化学镀铜层的表面抗氧化、耐腐蚀和耐磨性能。并与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BTA可取代铬酸盐的钝化处理方法;化学氧化处理略逊于BTA或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此外,对化学氧化和BTA钝化处理方法的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煤的氧化和热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热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氧化热解反应.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煤在整个氧化热解过程中,可分为水分蒸发、吸氧增重、受热分解、燃烧与燃尽五个阶段.吸氧增重阶段的氧化反应为1级化学反应,受热分解阶段为1.5级的化学反应.求解出不同煤样在不同氧化阶段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和lnA的值,分析了煤氧化过程的特点与E和lnA值在不同氧化阶段的规律性,并用作图方法检验了所求氧化动力学参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邻硝基甲苯复合化学氧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topped_Flow光谱仪反应器研究了邻硝基甲苯污水在 2 93K和 pH =3.2~10时的复合化学氧化 (O3/H2 O2 )降解过程 ,并获得了反应动力学常数 .通过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探讨了邻硝基甲苯氧化的反应机理和邻硝基甲苯复合化学氧化降解为OH·自由基的氧化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空化水射流的化学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综述超声空化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空化水射流中的微空泡溃灭时瞬时局部高温、高压产生的特殊的物理环境引发的复杂的化学效应:直接热分解、自由基的氧化和超临界水氧化;划分了空泡溃灭时化学反应区域;分析了空化水射流化学效应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