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实际水下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数值模型,分析水下并行隧道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行洞施工主要影响距离该断面位置前后1.5倍洞径;后行洞施工后,围岩沉降分布形态发生变化,在左右拱顶较大,在两洞之间及两侧较小,即出现了“驼峰”;对于最大主应力,后行洞施工对靠近侧的右边墙影响较大;随着后行洞的施工,渗流影响范围逐渐向后行洞侧扩展,隧道周边渗流量的大小呈现拱顶和仰拱处的大于边墙的,而后行洞和先行洞之间的边墙渗流量大于外侧边墙的渗流量.  相似文献   

2.
贵州狮子洞与太阳沟1号洞内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罗甸狮子洞和赤水太阳沟1号洞内洞穴动物进行了调查和采集,共获标本500余号,隶属3门6纲24目45科58属。并对两洞内的动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太阳沟1号洞的动物群落结构比狮子洞的复杂、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狮子洞,并对这一差异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洞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对吉林市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混交林内4个研究区域的洞巢进行调查,采集、统计洞巢相关因子,研究左家地区洞巢特征.结果表明:洞巢鸟选择洞巢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树种以白皮柳居多,选用巢址洞口的朝向以南、西南、西为主;洞口倾斜角-30°~0°;洞口横径、洞口纵径、洞距地、胸径和洞位径等参数差距不大.研究成果可对洞巢资源的利用、洞巢鸟行为等相关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识别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将结构洞理论拓展到模糊社会网络领域,通过计算每个影响因素占据模糊结构洞的个数来判别其重要性.采用文献研究法,以技术创新的98个影响因素为行动者,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模糊关系,建立模糊技术创新网络.针对模糊社会网络,提出了模糊结构洞的概念,研究了行动者占据模糊结构洞个数的计算方法和模糊结构洞的分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模糊技术创新网络.研究结果表明,排在前1~5位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研究开发能力、人力资源素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产业集群程度,其占据模糊结构洞的个数分别为129,85,21,21和21.模糊技术创新网络的这5个影响因素是其他因素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枢纽和中介,对技术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鼢鼠洞道结构的建筑工程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建筑工程学原理分析了鼢鼠洞道结构的适应进化机理。鼢鼠采用压实洞壁的方式既解决了土的搬运问题又改善了洞道的受力性能;通过修建侧洞不但解决了中途转身和相互避让时因洞道窄小而遇到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因挖掘过大的洞道所形成较多的体能消耗。鼢鼠洞道的整体结构充分体现了经济、高效和实用的原则,符合最适性理论观点,是长期适应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2014年8月,对贵州省赤水市白杨坪1号洞和7号洞的脊索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动物标本871号,经鉴定并统计,隶属于20科25种。其中白杨坪1号洞共获标本363号,隶属于3门6纲12目18科22种,白杨坪7号洞共获标本508号,隶属于3门7纲13目20科25种。对两个洞穴内动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B(2.4441)和群落E(2.4326),最低的是群落A(1.8759);分布在两个洞穴相同光带间的动物群落相似性最高;各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黄土隧道横洞进入正洞施工的过渡措施,着重对横洞钢架转向施工、横洞与正洞交界处门架的设置、正洞挑顶施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贵州喀斯特洞穴青菜洞和癞子洞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菜洞和癞子洞食物链的碳源主要为洞穴内土壤有机质,为第一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洞穴内软体动物的螺类和节肢动物的裸灶螽、马陆等主要以土壤有机质和颗粒有机物为食,为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洞穴内的节肢动物的蜘蛛类和脊椎动物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物,为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本文中青菜洞Δδ15 N的富集因子为2.9‰,癞子洞Δδ15 N的富集因子为2.46‰。  相似文献   

9.
隧洞是水工建筑物中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隧洞设计理论日渐完善,计算方法也较全面,对参与设计的隧洞设计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了隧洞洞线的选择及布置以及洞型的选择及洞型尺寸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对大山雀(Parusmajor)和沼泽山雀(P.palustris)巢地选择中17个生态因子作了比较研究,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得知:两种山雀在9个环境因子中都以平均树高(y2)、中心上层植物盖度(y4)和树种多样性(y5)三个生态因子判别力最强.为主要环境因子;两种山崔在8个洞因子中都以洞口短径(x2)、洞口内径(x5)和洞底短径(x8)三个生态因子判别力最强,为主要洞因子.在巢地选择中洞因子比环境因子相对重要(x2=26.22>13.99)两种山雀巢地选择中的区别是:3个主要环境因子中,大山雀与沼泽山雀相比较差异极显著(fmd=6.02>f0.01);3个洞因子中沼泽山雀与大山雀相比较差异极显著(fmd=6.02>f0.01).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带的一部分,青岛崂山花岗岩岩体上不仅发育众多开口向上的天然石臼,还存在众多开口侧向的大型气泡洞,利用立体镜分别观察人工作用、风化作用、水动力作用等不同成因岩石的表面微观特征,通过与气泡洞洞壁岩石表面特征对比发现,大型气泡洞洞壁表面无外力作用的痕迹,初步认定这些大型洞穴属于原生气泡洞。崂山花岗岩岩体上天然石臼周围经常伴生众多的小型晶洞,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为研究崂山晶洞花岗岩原生环境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铁十号线光华路站开挖群洞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光华路地铁站的工程和地质条件,运用FLAC3D软件对车站主体浅埋暗挖的五种不同施工顺序的方案进行模拟研究.在相同的地表荷载、固定约束和土体参数的情况下,模拟研究得出车站周围土体应力、塑性区和位移的基本变化规律,并确定群洞效应下开挖顺序的推荐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车站开挖过程中和完成后,破坏区主要集中在中洞与两侧洞之间的区域,即群洞之间部位,并从中洞两侧垂线以45°角向外扩散;(2)中洞的跨度对地表的沉降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对于群洞而言,先对左右洞室进行开挖可有效地减小开挖中洞的位移变化量;(3)中洞的拱形支撑能有效抑制地表的破坏区,考虑群洞效应时应先保证中洞洞顶部分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全长922 m某隧道2号横洞为例,首先运用地质调查法、地震反射波法(TSP)、电磁波法(雷达)、超前钻探法等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手段;对横洞进正洞交叉口段围岩情况进行预判与辨识。基于横洞进主洞原设计方案,对交叉口段初期支护受力进行建模和计算;并结合计算结果对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对交叉口段围岩收敛变形监测数据分析,证明优化后方案可以满足对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以及硐室围岩变形控制的要求,确保了横洞进主洞施工的顺利实施,对类似地质条件下辅助硐室进主洞室的施工技术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型地下洞群时空双系列反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下水电站的厂房系统大多由纵横交错的复杂洞群组成,洞群施工过程中以及运行期围岩的稳定性是工程成败的关键。该文跟踪我国某地下水电站厂房洞群的施工过程,采用模式搜索优化技术和节理裂隙岩体模型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编制了C++反馈分析控制程序NAPARM96,利用地下厂房监测系统提供的实测信息,对厂房洞群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系列进行了仿真和位移反馈分析,得出了较为符合规律的结果。介绍了此项研究的阶段成果,并且对高地应力节理岩体中的地下洞群的施工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沙鼠栖息地植被类型和洞群面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9~10月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对大沙鼠栖息地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并对分布于盐爪爪+白刺固定沙丘和盐爪爪两种生境大沙鼠的洞群面积及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沙鼠的分布并非依赖于梭梭,在其他植被类型中亦有分布,且密度较梭梭林要高;大沙鼠洞群的分布在盐爪爪+白刺生境密度高,洞群面积也大.大沙鼠洞群的数量与白刺固定沙丘的数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盐爪爪+白刺固定沙丘是大沙鼠洞群分布的适宜生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对广西河边洞和水碱上洞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调查和标本的采集,河边洞共捕获标本180号,隶属3门5纲7目20科32种。水碱上洞共获标本254号,隶属3门5纲8目15科20种。经群落多样性分析,其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B群落(2.428 7);群落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A(0.939 2)和群落F(0.429 2)。通过群落相似性分析,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D与群落E(0.400 0)。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对广西河边洞和水碱上洞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调查和标本的采集,河边洞共捕获标本180号,隶属3门5纲7目20科32种。水碱上洞共获标本254号,隶属3门5纲8目15科20种。经群落多样性分析,其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B群落(2.4287);群落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A(0.9392)和群落F(0.4292)。通过群落相似性分析,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D与群落E(0.4000)。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发生在ad-hoc网络上的路由虫洞攻击,设计了一种高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尝试定位可能处于一个虫洞隧道中的可疑链路.然后在虫洞的两个端点之间交换加密的侦测分组来实施检测机制.该机制不需要任何的时间同步方法或节点位置信息,也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计算或特定的硬件支持,只使用简单的四次握手消息交换的方式来检测虫洞隧道.几种场景的测试结果表现出很高的检测率和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缝洞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介质,基于孔隙网络构建理论,构建了两种不同的孔隙网络模型,并基于能量守恒与达西公式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流动模拟,通过与基于数字岩心流动模拟的结果对比,表明目前两种主要孔网建模的方法均不能准确描述缝洞特征显著的碳酸盐岩介质,但由于基于中轴线法构建的孔网中会产生数量众多的孔隙与吼道,因此该方法可以被用来表征缝洞介质,但需要从缝洞系统特征入手对其加以改进,以期在未来可以准确的描述缝洞型介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地铁工程建设中车站开挖大面积抽降水作业与国家保护地下水资源政策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寻求适用于地铁车站开挖的非降水止水方式。以北京地铁16号线在施暗挖车站——看丹站为依托,对其采用的洞内地下连续墙止水措施导致的环境效应开展了深入探讨。由于地下连续墙在暗挖车站局促空间内的施作尚属首例尝试,因此重点聚焦于揭示地下连续墙施工引起的导洞拱顶沉降、水平净空收敛和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施工主要引起导洞拱顶沉降的变化,导洞水平净空收敛较为稳定;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导洞初期支护拉应力主要在导洞拱顶处和侧壁底角处。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拉应力分布范围扩大,左右边导洞初期支护底板处扩大最为明显,向地下连续墙处大致呈条带状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