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聚乙二醇6000为分散剂,利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粉末状、粒度均匀且分散性好的纳米氢氧化镁.研究了分散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等对氢氧化镁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颗粒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最优工艺条件为...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镁为原料,采用隔膜电沉积法制备了片状氢氧化镁.考察了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电流密度对氢氧化镁形貌及颗粒粒径的影响.采用SEM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物氢氧化镁的形貌和颗粒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获得的产物沉降快且易分离;电解质浓度增加,片状形貌更大且更厚,颗粒粒径变大;反应温度升高,导致片状形貌缺陷增大,团聚更严重,颗粒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电流密度增强,造成片状特性变差,最终出现枝状形貌,颗粒粒径减小.对样品进行BET检测,发现合成样品中比表面积最大可达82.36 m2/g,对甲基紫的吸附量可达1 256 mg/g.  相似文献   

3.
纤维状氢氧化镁应用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及补强增韧作用,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无卤阻燃剂,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密切关注。本文在乙醇溶液中,以纤维状碱式氯化镁(Mg2(OH)3Cl·4H2O)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研究制备了纤维状氢氧化镁。实验考察了物料摩尔比、乙醇浓度、反应温度和碱式氯化镁浆料浓度等因素对转化时间及氢氧化镁形貌的影响规律,并以SEM和XRD对产品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与碱式氯化镁摩尔比为2.5∶1,当溶剂为75%乙醇,反应温度为30℃,碱式氯化镁浓度为0.25 mol/L时,反应只需5 h左右,即可得到表面光滑,粒径约为30-50μm,直径约0.3μm,长径比达到100-120的纤维状氢氧化镁,转化率可达100%。该工艺对氢氧化钠需求量少,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长径比较大的纤维状氢氧化镁,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由氯化镁一步法制备阻燃氢氧化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氯化镁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通过适宜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采用"一步法"工艺在较温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阻燃型氢氧化镁.在氯化镁溶液浓度为1.0 mol/L、体积为200 mL时,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确定较适宜的沉镁反应工艺条件如下: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4 mL,反应温度为40 ℃,沉镁反应时间为2 h,陈化时间为2 h,氨水用量为30 mL.该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X-射线衍射图中(001)面对应衍射峰强度明显高于(101)面衍射峰强度,样品(101)方位的扭歪值η小于3.0×10-3,样品比表面积小于20 m2/g,所得样品符合阻燃型氢氧化镁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解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粉体,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所制备的超细氧化亚铜粉体材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下,能制备出形状规则、粒径均一的立方体结构粉体材料,粒径约为213 nm.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文题的方法,研究了溶液的pH值、反应物浓度及配比、反应温度对合成的Al_2O_3-Cr_2O_3粒子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成粒子的最佳pH值范围为4.4~5.0;粒子的组成仅取决于反应物初始浓度的配比,改变反应物初始浓度及配比可以十分有效地控制粒子的性能;反应温度对粒子的粒径及分布影响很小。制得的复合Al_2O_3-Cr_2O_3超微粒子呈球形、组成均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合成法,考察了合成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沉淀剂种类、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因素对氢氧化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温度60%,采用聚乙二醇(0.75ppm)作表面活性剂,氢氧化钠(2moL/L)作为沉淀剂,得氢氧化镁粒径1350为5.5μm,粒径分布集中。另实验表明,双注法不用衬底即可获得颗粒更细的氢氧化镁。采...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镁为原料,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加入氢氧化镁晶种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晶种系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料浆过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对探索氢氧化钠法制备氢氧化镁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单分散纳米氧化铋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硝酸铋、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直接合成了纳米氧化铋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化学分析法等对合成的纳米氧化铋粉体的结构、形貌、粒度、成分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在制备纳米氧化铋粉体时对产物粒径和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铋粉体时在Bi(NO3)3质量浓度为300 g/L, 油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作表面活性剂, 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2 h时,产率达99%,产物为α-Bi2O3,纯度达99.5%;颗粒均匀,呈球形,分散性很好,平均粒径约为60 nm.  相似文献   

10.
盐湖卤水制备棒状氢氧化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卤水浓缩结晶得到的水氯镁石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制备棒状氢氧化镁,即先用氨法制备纤维状碱式氯化镁(Mg3Cl(OH)5·4H2O)前驱体,再将前驱体用烧碱转化为棒状氢氧化镁。探讨Mg2+浓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对前驱体成分和形貌的影响。在碱式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的过程中,探讨反应溶剂的组成与反应温度对氢氧化镁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Mg2+浓度大于3.0 mol/L时才能得到碱式氯化镁,Mg2+浓度小于3.0 mol/L时只能得到氢氧化镁;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前驱体部分转化为氢氧化镁;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前驱体结晶趋于完善,粒子表面更加光滑规则,长径比由8.3增加到35.6;溶剂组成对氢氧化镁的形貌影响显著,在纯水体系中,氢氧化镁团聚严重,棒状颗粒少,在乙醇体系中,氢氧化镁分散性好,表面光滑,棒状粒子产率高。在乙醇体系中,40℃反应1 h,得到长径比大于25.0,纯度达99.8%以上的棒状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11.
用中空纤维膜分散技术制备纳米颗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中空纤维膜为分散介质,以制备纳米BaSO4为例,探索膜分散制备纳米颗粒技术。实验以Na2SO4溶液为连续相,将BaCl2溶液通过中空纤维膜均匀分散到Na2SO4溶液中,在透过膜的微小液滴形成的微环境中实现两种溶液的微观混合,并反应生成BaSO4颗粒。实验研究了膜组件构型、反应物浓度、分散剂、膜孔孔径大小等因素对BaSO4颗粒形貌、大小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膜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中空纤维膜制成的浸没式膜组件,反应物Na2SO4和BaCl2溶液浓度均为0.02mol/L,加入分散剂聚乙二醇(PEG)制得了平均粒径在10~30nm、球形度好、单分散性好的纳米BaSO4颗粒.  相似文献   

12.
轻烧粉-氢氧化钠法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轻烧粉经酸化、氧化除铁等精制过程得到的氯化镁溶液为原料,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pH值对轻烧粉酸化除铁的影响,考察了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加料时间、陈化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到了轻烧粉精制和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等对实验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氢氧化镁纯度达到98%以上,CaO质量分数低于0.1%,颗粒呈片状结构,粒度分布均匀,形貌规则。  相似文献   

13.
以硝酸铁和草酸为原料,在去离子水溶液中采用水热法直接在涤纶织物纤维表面包覆纳米α-Fe2O3颗粒.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硝酸铁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分散剂种类和用量,氢氧化钠刻蚀和偶联剂改性对纳米α-Fe2O3包覆涤纶织物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涤纶纤维改性后表面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经过水热改性之后,纤维表面的附着物为赤铁矿纳米α-Fe2O3颗粒,晶粒大小在21.9nm左右,织物饱和磁化强度为0.003 2emu.g-1,矫顽力为203.0Oe.硝酸铁和草酸制备纳米α-Fe2O3包覆涤纶织物最佳工艺为:硝酸铁与草酸摩尔比为2∶3,硝酸铁用量0.03mol/l,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4h.氢氧化钠刻蚀或者A-15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改性能够增加织物表面纳米α-Fe2O3包覆量.  相似文献   

14.
料浆状氢氧化镁是环境友好的水处理剂,广泛用作酸的中和剂,沉淀重金属离子,脱除二氧化硫。以唐山南堡盐场的卤水为原料,以氨水为沉淀剂制备了料浆状氢氧化镁,通过试验确定了卤水氨法沉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分散剂的种类、加入量对料浆状氢氧化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浆状氢氧化镁聚分散剂环氧琥珀酸合成条件和最佳配比。浆状氢氧化镁最佳分散剂配比为:偏硅酸钠加入量0.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加入量2.4%,聚环氧琥珀酸的加入量为0.7%。在该条件下制备出的产品放置三周不分层,且具有很好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纳米二氧化锰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低温、常压条件下,以KMnO4和HCl为原料,在液相环境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锰的新工艺,研究了反应温度、盐酸浓度、反应物摩尔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结构及粒径的影响,探讨了反应生长机理,并指出制备纳米δ-MnO2的最佳方案为:反应物盐酸浓度2mol/L,反应物摩尔配比KM...  相似文献   

16.
用低品位菱镁矿制取高纯镁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一种以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制取高纯镁砂的新方法。首先,用氯化铵溶液作浸出剂与菱镁矿轻烧粉反应分离硅、铁和铝等杂质,得到以氯化镁为主要成分的浸出液,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氨用纯水吸收;然后,将浸出液直接与回收氨进行沉镁反应制备氢氧化镁;最后,将氢氧化镁进行两步煅烧得到高纯镁砂。沉镁反应产生的氯化铵母液可循环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在800℃将氢氧化镁轻烧2.5h,得到的轻烧粉活性最高。在温度为110℃、液目比为9、时间为60min时,一段浸出时镁浸出率可这80%,浸出液中Mg^2+质量浓度为65.6g/L。用氨法沉镁制备的Mg(OH)2颗粒大、过滤性能好,滤饼含水率为12%;镁砂产品的氧化镁含量高达99.97%。  相似文献   

17.
肉桂醛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由苯甲醛和乙醛缩合制备肉桂醛.并对影响肉桂醛质量收率的因素(碱浓度、碱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摩尔比)进行了分析,探索出肉桂醛合成的优惠反应条件,收率达到56.67%.  相似文献   

18.
以无机盐硫酸铜为原料,亚硫酸钠做还原剂,硫氰酸钠为沉淀剂,首次直接利用无机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制备出了纳米CuSCN颗粒.讨论了影响产物粒径的因素,包括分散剂的用量、反应物的浓度和pH值,其最佳工作条件为: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03%-0.06%,反应物浓度为0.3mol/L,pH=8-10.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符合要求,粒径大约80nm。  相似文献   

19.
以硝酸铝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尿素为均相沉淀剂,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为分散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颗粒大小在0.12μ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窄的超细球形磷酸铝粉体.首先考察了OP-10对磷酸铝颗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OP-10对磷酸铝颗粒大小有十分显著的调控作用.然后在OP-10浓度为1%的条件下,用正交试验进一步考察了反应物初始浓度、尿素与硝酸铝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四个因素对磷酸铝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P-10存在下,反应物Al(NO3)3初始浓度对磷酸铝颗粒大小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Al(NO3)3初始浓度的增加,磷酸铝的粒径增大.在所考察的条件范围内,其他三个因素对磷酸铝颗粒大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二醇、环氧树脂、三乙烯四胺和单缩水甘油醚为原料,制备了水性环氧固化剂分散体.讨论了固化剂的合成原理和结构,研究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对水性环氧固化剂合成的影响.催化剂三氟化硼乙醚溶液的最佳用量为2%,最适宜反应温度为60℃,环氧树脂与聚乙二醇合理的物质的量比为2∶1,得到的水性环氧固化剂分散体对防锈颜料、分散剂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