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茉莉鲜花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XAD-4憎水性吸附树脂循环吹气法采集茉莉头香,以毛细管气相色谱双柱保留指数和GC/MS/DS联用方法鉴定头香的化学成分,并以嗅觉鉴定出其中主要赋香成分。共分离鉴定了43种化合物,其中绝大多数是含氧化合物。包括醇(醚)类20种(57.4%),酯类12种(30.8%),酮(醛)类7种(1.1%),含氮化合物3种(0.3%),和一种分子量为128的化合物(0.95%)。并将我们对于福州茉莉头香的分析结果与朱亮锋等对广州茉莉头香的分析结果进行了详细对比。  相似文献   

2.
啤酒花头香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两种啤酒花的香气成分,通过循环吸附法采集样品,用GC/MS初步定性,然后用双柱保留指数及标样叠加法对照,共鉴定出113个啤酒花头香成分,其中新检出65个化合物。对113个成分中的90个化合物比较了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3.
桉树蜜和荔枝蜜的气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循环气提-树脂吸附法捕集桉树蜜和荔枝蜜的头香,用GC/MS/DS从按树蜜头香中分离并初步鉴定了24种化合物,占蜂蜜天然头香的76.43%,用保留指数和标样确证了其中20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72.46%,含量较高的组分是甲氧基乙醛(19.51%)和苯甲醛(19.49%)。从荔枝蜜中分离并初步鉴定了17种化合物,占蜂蜜天然头香的峰面积的95.76%。在荔枝蜜头香中用保留指数和标样确证其中14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5.29%,含量较高的组分是芳樟醇氧化物(53.78%,25.34%)。  相似文献   

4.
桉树密和荔枝蜜的气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循环气提-树脂吸附法捕集蜜和荔枝蜜的头香,用GC/MS/DS从桉树蜜头得中分离并初步鉴定了24种化合物,占蜂蜜天然头香的76.43%,用保留指数和标样确证了其中20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72.46%,含量较高的组分是甲氧基乙醛(19.51%)和苯甲醛(19.49%)。从荔枝蜜中分离并初步鉴定了17种化合物,占蜂蜜天然头香的峰面积的95.76%,在荔枝蜜头香中用保留指数和标准确证其中14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汽蒸馏收集依兰依兰精油,经GC分离后用GC/MS/DS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双柱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分析鉴定出54个化合物。其中含氧化合物34种,碳氢化合物20种。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杜松烯,苯甲酸苄酯,α-葎草烯等。  相似文献   

6.
蜡梅鲜花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XAD-4树脂为吸附剂,用循环吹气吸附法采集鄢陵蜡梅鲜花散发的天然香气。用双柱气相色谱程序升温保留指数(GC-RI)与双柱气相色谱与质谱(GC-MS)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鉴定了磬口蜡梅天然香气中的31种成分,共占总峰面积的97.2%。  相似文献   

7.
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紫苏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蒸汽蒸馏香紫苏花序及叶得精油0.7-1.5%。经GC/MS分析,鉴定出46种香气成分,约占出峰面积的97%,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及β-荜澄茄油烯。  相似文献   

8.
山苍子根头香和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循环吹气吸附法捕集山苍子根头香,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山苍子根精油。用GC-MS-DS联用仪从山苍子根头香中分离鉴定了71种组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8.62%;从精油中分离鉴定了37种组分,占总色谱峰面积的97.46%。再用双柱GC标样程升保留指数法对部分组分进行了确证。头香中确证了45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82.73%;精油中确证了24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3.42%。头香中含量较大的组分有萘(12.64%)、α-蒎烯(10.08%)、香茅醛(9.66%)、柠檬烯(9.5%)、β-蒎烯(8.89%)、樟脑(6.33%)、异胡薄荷醇(5.60%)等。精油的主要成分是香茅醛(58.86)、香茅醇(8.80%)、柠檬烯(5.43%)和α-蒎烯(4.32%)。  相似文献   

9.
药用皖鄂鼠尾草精油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药用皖鄂鼠用草精油,用毛细管GC/MS/DS联用仪分离并初步鉴定了其中的35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7%的再用气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双柱程序升温保留指数和标样核对等方法鉴定了1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25%。  相似文献   

10.
荷叶香气成分的研究(Ⅰ):荷叶天然香气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XAD-2型树脂采集荷叶天然香气。以双柱毛细管GC/MS/DS联用法和三柱毛细管保留指数法分离鉴定了87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3.26%,其中50种组分是用上述两种方法共同确证的,占总峰面积的81.31%。含量较大的组分有顺-3-己烯醇(40.41%);二苯胺(8.35%);长叶烯(5.6%);正己醇(3.65%),苯(3.12%)。  相似文献   

11.
采用通空气加热方法将猪脂调控氧化,随氧化时间的延长(1、3、4h)获得3个感官气味有代表性的样品(过氧化值分别为45.5、158.0、271.5mmol/kg)。由于香气分子一般有强亲脂性,难以用溶剂萃取法从脂肪中分离,利用溶剂辅助蒸发装置的高真空蒸馏及液氮冷凝优势,在50℃下将调控氧化猪脂中的挥发性组分直接蒸发分离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条件温和、不使用有机溶剂的优点。蒸发分离的组分用GC-MS和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AEDA/GC-O) 分析香气物质构成。结果表明,GC-MS分析共鉴定出91个化合物,醛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酸类。其中氧化程度处于适中的样品(过氧化值158.0mmol/kg)有油脂香特征,GC-MS鉴定出的化合物数量最多且含量高;而氧化程度低(45.5mmol/kg)的样品有青草香,氧化程度高的(271.5mmol/kg)样品有刺激性气味,这两个样品鉴定出的化合物数量及含量均较少。3个样品中含量较高的前5个化合物均是己醛、(E)-2-庚烯醛、(E)-2-辛烯醛、1-辛烯-3-醇和己酸。AEDA/GC-O分析共鉴定出39个香气化合物,以醛类为主,仍为氧化程度处于适中的样品中鉴定出的香气化合物数量最多。1-辛烯-3-醇、己醛、(E)-2-辛烯醛、(E)-2-壬烯醛、(E,E)-2,4-癸二烯醛、戊醛在3个样品中稀释因子均较高,为猪脂调控氧化不同程度均具有的重要香气成分。希望研究结果可为了解脂肪调控氧化机制及完善“脂肪调控氧化-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荔枝香气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用冷冻捕集法收集到荔枝头香水溶液,通过AmberitXAD系列的吸附树脂富集到有一定浓度的头香样品,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定出34种化学组分,其中80%以上是含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有治疗恶疮,霍乱效果的牛粪挥发性成分。用毛细管GC-MS联用法分离并初步鉴定了50种组合,占总峰面积的70.92%,进一步步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和标准样品联合确证了其中的24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34.68%,与Sadtler保留指数库文献数据对照又确证了另外8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6.09%。  相似文献   

14.
桔草挥发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等分析了桔草精油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桔草精油含有87种以上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丁子香基甲基醚(23.71%)和榄香素(18.68%).已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93.65%.桔草精油具有甜的果香,但头香略差;桔草浸膏具有柑桔类果香、花香,兼有豆青香气,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四川枳实和山西枳壳的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和选择性离子检测法)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结果从枳实中35种化合物,占相对总面积含量的83.07%;枳壳中鉴定出37种化合物,占相对总面积含量的97.74%。二者共有组分20种,主要为D-Limonene,枳实中为50.87%,枳壳中为64.41%。研究表明,将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海南沉香精油挥发性成分的GC-MS测定及呈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相微萃取(SPME)顶空进样,采用GC-MS法测定两份海南沉香木精油A和B中的挥发成分,此精油是由中试规模的低温-动态-微波技术提取分离而得的.从相应精油中分别鉴定出58和68个成分,其中相同成分为41个.二者呈香成分的主要结构为倍半萜类,其中十氢萘型倍半萜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42.35%和41.85%.因同一植物中生物合成的基础物质和途径往往相同,使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具有相似性,故推测二精油中含量最高成分的结构为十氢萘型倍半萜:乙酸-1,2,3,4,4a,7,8,8a-八氢-2,4a,5,8a-四甲基-1-萘酯(26.45%and 19.21%).二精油中含量较高的6个呈香成分均相同,表其香气特征相同;二者的品质差异:A中独有的保留时间较短的十氢化萘系列成分5个,表其头香特色不同于B;B中独有的保留时间较长的呈香成分14个,表其持香性较好.通过比较4种提取方法所获沉香精油的香气成分,表明SPME与GC-MS法是评价沉香精油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冯芳  陈训 《贵州科学》1998,16(2):107-110
从贵州的香菖蒲叶、根常规法制备净油,用毛细管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净油的99.08%、99.17%,主要芳香成分为草蒿脑,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探索了色谱保留值与质谱信息相结合的定性分析方法。用SE-54柱代替SE-52柱,选用六个多环芳烃化合物作为标准计算保留指数,从而改善了M.L.Lee保留指数的应用条件和范围;用文献值转换扩充了Lee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保留指数表,并利用保留时间与沸点的关系作定性佐证。应用该法鉴定了重质石油样品子组分及萘油中的46个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异构体,为质谱在异构体鉴定以及缺乏标样所产生的困难提供了可信、简便的定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对手工榨汁和机械榨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分别检测出51和54种挥发性成分,机械榨汁中挥发性物质的总峰面积高于手工榨汁.通过气相色谱-嗅觉检测法(GC-O)分析,发现两种橙汁中呈现气味的化合物分别有31种和29种,机械榨汁中香气强度较高的是丁酸乙酯、辛醛、芳樟醇和癸醛,手工榨汁中香气强度最高的是柠檬烯和芳樟醇.气味轮廓分析发现机械榨汁的橘香最强.手工榨汁的花香最强.机械榨汁除脂肪味外,其他类香气均高于手工榨汁.榨汁这一工艺过程对橙汁的香气有所改变,辛醛和橙香醛这些具有橘香气味的物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产地玫瑰花干品赋香成分.结果表明:从10个产地玫瑰花样品中共鉴定出71个质量分数大于0.50%的化合物,其中苯甲醇、苯乙醇、香茅醇、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甲基丁香酚及十三烷-2-酮占挥发性组分的总质量均大于60.00%,最高达92.20%.据文献报道的玫瑰花赋香成分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上述6个化合物可作为玫瑰花品种鉴别及品质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