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实施通识教育是提高教学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该目标既要体现通识教育的本质,又要与学校的整体培养目标相一致。为有效实施通识教育,教学型大学应当确立立意高远、立足实际的基本原则,必须选择适当的实施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识选修课既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产物,也是践行通才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以"实验数据处理与科学软件应用"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三方面,总结了通识选修课的教改途径与成效。实践证明,为了实现"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理工科的通识选修课程,既要讲究理论性,也应突出实践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激发其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构成。民族院校教育任重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相对于普通高校,民族类院校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生源特征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力图提高各生源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和其专业学习进行良性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武钧 《科技信息》2013,(1):239-240
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通识教育的来源与其深刻的内涵,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在认识上和课程教学上的不足,提出了加强通识教育的认识、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壮大通识教育师资力量、完善通识教育评估机制与设置通识教育专项基金等意见。为完善通识教育体系的建设、让通识教育理念登上大学生发展的"高速列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科学素养和通识教育的学理梳理,采用改进的基本科学素养量表(TBSL)对我国大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修读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方面的课程和参与通识教育理念下课外学生活动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显著影响,而学生整体课程学习成绩水平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没有进行测量,并进一步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通识教育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影响的实证分析.因此,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只有纳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体系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卓越全科小学教师,科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保障。目前,河南省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混乱、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通识基础课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教育政策的影响、对卓越全科教师培养内涵的认识不足、"双专业教育"的困扰有关。应采用明确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规范专业课程设置、确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文汉 《科技信息》2011,(17):9-9,17
教育的"通才"目标和"专才"目标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造成师生对通识教育认同度高,但参与意愿低的现状,大学要找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点,建立实施能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实现"通"与"专"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卢静 《科技信息》2011,(35):I0179-I0179,I0165
长期以来,通识教育只被认为是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文中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后认为:通识教育作为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延伸,不能仅仅局限于大学教育,而应实现与中小学基础教育在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上的衔接与契合,才能以此建立学生综合素质与健全人格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需要在行动和反思中持续创造和成熟。如果说通识教育是教师指向学生的教育活动,那么"通识学习"则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经由学生的通识学习,通识教育严密与完美的设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效果都大打折扣。阻碍通识学习的障碍是专业主义和功利主义,促进通识学习需要教师开放心灵,需要适度空去学生的专业束缚。通识教育本质中蕴含着重要的元素就是选择,包括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不断选择和当下教育中的选择,这意味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需要持续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0.
易洁 《科技信息》2011,(18):73-74
通识教育自上世纪40年代引入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通识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通识教育的内涵理解缺乏深度,与专业教育的不平衡,面临功利性的挑战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应该进一步推广和普及通识教育办学理念,努力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符合通识教育要求的管理制度,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1.
现代通识教育已由一个"域外"的理念转变为高等教育内化的共生需求。在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误区,致使人才培养还存在工具性、功利性等特点。通过分析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基本问题,以浙江科技学院五结合培养模式、三核心培养体系、三延伸育人平台的"五三三"通识教育体系建构为例,从通识教育模式创新、多体系融合、多平台支撑等角度,探索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结果表明,该通识教育体系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理念提升、课程建设及资源整合等方面为应用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传统,是关注受教育者作为一个"负责的人和公民"的生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三大领域。大学语文以其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以及广东省内从事音乐艺术教育院校的基本分布状况,指出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同普通音乐艺术院校在培养目标和方向上的根本区别.就目前我院艺术系办学情况及今后的发展出路,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应大力借鉴同类兄弟院校成功的办学模式,开拓眼界,创新思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够适应和立足于东莞社会这个大舞台,这是我们办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提出面向21世纪我国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教师,并从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两方面论述新形势下合格中学教师的主要标准,这便是高师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此外,文章还同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问题,提出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三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一定调查材料的统计分析,针对我区体育教育专业扩招后出现的就业形势和问题,对我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拓宽培养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通识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开阔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视野和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而实施的全面素质教育.大学通识教育主要通过通识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与漳州师范学院在通识课程设置理念、学分比例、内容结构、管理模式及非正式通识课程开设等方面,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在汲取港台高校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大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通识课程提出改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识课"北京物候"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和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经几番沉浮,在名称、地位、形式、内容上均发生过巨大的变革。这期间,只有东京大学始终肯定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坚持以教养学部为载体向全校本科生推行为期两年的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东京大学成功构建出一套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实施有力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调的"重视理念、通专融合、以质取胜",对我国高校当前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凌晓 《科技信息》2010,(36):358-358
纽曼在《大学的理想》这本书中认为大学的基本职能是教学,而不是科学研究;大学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其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自由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培育通识人才。今天回顾他的大学观,对于我国现阶段大学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现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以《世界科学技术史》课程为例,探讨了通识教育课课程架构的设计及课程内容的精选;实践证明,如此打造的通识教育课具有很高的素质教育"性价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