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而实施的全面素质教育.大学通识教育主要通过通识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与漳州师范学院在通识课程设置理念、学分比例、内容结构、管理模式及非正式通识课程开设等方面,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在汲取港台高校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大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通识课程提出改进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成 《科技信息》2010,(25):106-106,116
核心课程是风行一时的通识教育方式,哈佛大学作为核心课程一个主要的发源地与散播地却在最近几年对核心课程进行修改,推行分类学分要求。这对学习仿效哈佛模式的中国大陆高校及其台湾地区高校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到底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而本文则从核心课程入手,试图去解释核心课程等通识教育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培养人的核心命题,"课程思政"将成为未来课程定向、引领、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高校健康教育通识课程蕴含丰富、深厚、多元的思政元素,拥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有利于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树立和践行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发展为理念,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本文尝试建立以"高等院校"为平台,"健康教育通识课程"为视角,"课程思政"路径设计为脉络,以期对高等院校如何贯彻与实施"课程思政"融合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代通识教育已由一个"域外"的理念转变为高等教育内化的共生需求。在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误区,致使人才培养还存在工具性、功利性等特点。通过分析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基本问题,以浙江科技学院五结合培养模式、三核心培养体系、三延伸育人平台的"五三三"通识教育体系建构为例,从通识教育模式创新、多体系融合、多平台支撑等角度,探索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结果表明,该通识教育体系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理念提升、课程建设及资源整合等方面为应用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玲玉 《科技信息》2013,(10):24-24
本文通过解读通识教育内涵,指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只从课程层面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仍然保留了严重的工具化倾向,并未彰显其课程应具备的人文性;提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人文性的核心在于文化价值观教育,试图探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的有机构建。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源自欧洲,成型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范畴,但研究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立足于吉林动画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的实际,探讨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架构起核心课程体系,以期能够为艺术生的科学培养和人文素质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哈佛核心课程设计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核心课程是哈佛大学本科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通识教育课程,体现着哈佛大学一贯的教育宗旨和理想,在美国也极具典型意义。通过分析哈佛核心课程设计要素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方面的特征,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大学通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是指以学生为本,面向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知识结构优化和能力提高的,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随着对通识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意义与重要性越来越被教育界所认识。在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识课程的建设是其中的核心环节。阐述了沈阳师范大学开设《邂逅美酒》通识课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对《邂逅美酒》通识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授课内容的多要素融合、讲授内容的前沿性、课程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为面向沈阳师范大学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全新的通识选修课程,《邂逅美酒》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实现《邂逅美酒》核心通识课课程内涵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的通识教育称之为“新”通识教育,并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变革和创新。该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构想期(1993-1996)、实施与评估期(1996-1998)、新生聚合( cluster)项目(1998-2002)、辐射期(2002至今),并确立了新的课程方案。UCLA 为本科生开设了通识教育研讨课( Fiat Lux)、新生聚合课程,以及单学季课程。UCLA“新”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把握了其核心价值和理念,又体现了通识课程研究的校本特色。这可为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武钧 《科技信息》2013,(1):239-240
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通识教育的来源与其深刻的内涵,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在认识上和课程教学上的不足,提出了加强通识教育的认识、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壮大通识教育师资力量、完善通识教育评估机制与设置通识教育专项基金等意见。为完善通识教育体系的建设、让通识教育理念登上大学生发展的"高速列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现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以《世界科学技术史》课程为例,探讨了通识教育课课程架构的设计及课程内容的精选;实践证明,如此打造的通识教育课具有很高的素质教育"性价比"。  相似文献   

12.
刘杉 《科技信息》2010,(35):I0222-I0222,I0180
普通高等音乐教育的绩效以毕业生更好的就业为标准,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工作应以培养社会之需的人才而开展。本文以新乡市区各级音乐辅导机构为考察对象,以调查研究的数据为个案,分析了目前高等音乐教育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仍应定位于基础教育、通识教育而不应定位于职业教育,但在进行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大职业教育的内容。与此相对应,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应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但应该进一步完善讲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采取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完善专业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丽君 《科技信息》2009,(13):143-143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又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构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方位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起步较晚,质量普遍不够高.为使通识教育走上正轨,建构具有指导意义的通识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建构伊始,当有设计,设计该体系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其一,以目标为导向;其二,以学生为主体;其三,以人文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还须确保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性、特色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仅仅是普通高等教育;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能是专科层次的教育;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相互竞争的或不相干的;认为学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产品;认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不需要科研等等。通过分析论证,揭示认识错误之所在,明辨是非,以便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溯源和内涵考证,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同时认为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有着先天的优越性,在民族高校中它的必要性表现得更为充分。本文同时指出了充分发挥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积极作用的方法:需要积极建构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高职通识课程在学校培养人才功能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呈现出一些显著的问题,高职通识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其指明改革方向。基于师生视角,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高职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后期高职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在精神成人上陷入了困境,如何使大学生精神成人,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重中之重。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涵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全人为目标,对大学生精神成人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高校必须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重大变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阐述了通识教育的概念及其在我国高校的复兴,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