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鱼三倍体诱导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冷休克、热休克、静水压三种方法抑制金鱼受精卵第二次减数分裂,诱导金鱼三倍体.结果表明:金鱼三倍体诱导率明显受压力、处理温度、处理起始时间以及处理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在22℃水温下,受精8min后,在0℃冷休克条件下,持续处理14min的三倍体诱导率可达25.5%;受精10min后,在39℃热休克条件下,持续处理1min,三倍体诱导率可达100%;受精4min后,在550kg/cm^2静水压休克条件下,持续处理3min三倍体诱导率可达28.6%.还对提高金鱼三倍体诱导率和孵化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用PCR方法获得大肠杆菌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σ^32的编码基因rpoH,并将基克隆至含有Ptac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UHE中。  相似文献   

4.
5.
6.
7.
休克是临床中常见的重症,医务人员对其能否及时诊断、准确处理,直接影预后。休克在各种临床中都可遇见,在外科中尤为重要。但对其诊断,处理有些常见错误,尤其是基层医院,有些问题还相当普遍。笔者就其临床常见错误作一探讨。1有关休克的基础知识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休克的基础知识、现代理论掌握不准,理解不透造成的。因此,首先对有关休克的现代理论做一介绍。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洗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1]。目前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热休克蛋白的发现分类和调节以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热休克反应中大白鼠肝脏HSP70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白鼠肝脏在46℃热休克30min后恢复期内HSP70的表达定位和动态变化及不同温度处理30min、恢复12hr后HSP70 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较大剂量的纳洛酮对大面积烧伤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疔效。方法大面积烧伤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在扩容、纠正酸中毒等同时,纳洛酮组给予总量4.8mg的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则不用。结果纳洛酮组患者休克症状及体征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较大剂量的纳洛酮对抢救大面积烧伤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作者们在护士工作实践中及时发现休克和阻止休克发展的护理经验总结。文章指出:主要靠掌握好“提高休克急诊予检水平”、“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和“细心护理”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西替利嗪的抗组胺H1受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的抗组胺H1受体作用.方法采用离体气管环试验分析pA2,以小鼠皮肤通透性试验和组胺致休克试验观察药效.结果西替利嗪10-7~10-6mol·L一1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组胺引起的气管环收缩,使组胺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pA2为7.378 1,西替利嗪0.06~O.mg·kg-1口服给药可显著对抗组胺引起的小鼠皮肤血管通透性的增高,使蓝染面积显著缩小,蓝染皮肤伊文思蓝含量显著降低,当组胺用量为3.2μg时,其Ec50分别为0.177 mg·kg-1和0.379ng·kg-1.西替利嗪0.056~O.50 mg·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述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新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关于失血性休克复苏液体选择仍存在争议,传统的复苏方法正受到新的复苏方法的挑战.结论目前认为HS、HSD是失血性休克复苏液体较好选择,新的复苏方法-即限制(低压)复苏、延迟复苏和低温复苏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新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关于失血性休克复苏液体选择仍存在争议,传统的复苏方法正受到新的复苏方法的挑战.结论目前认为HS、HSD是失血性休克复苏液体较好选择,新的复苏方法-即限制(低压)复苏、延迟复苏和低温复苏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16.
<正>失血性休克是手术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它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如何对这类病人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抢救是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如果片面的认为术中病人出现危险如何抢救,如何用药,完全是手术医生和麻醉师的事,而与手术室护士无关,或者是机械的执行医瞩,而自己心中无数。在抢救过程中等下了医嘱再去找药用药,这样会延误抢救效果,严重者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在抢救病人的关键时刻,医生和护士具有相同的责任,需要大家相互配合动作敏捷,争分夺秒地从死亡线上夺回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冷休克蛋白是从真细菌中发现的,它不仅作为RNA分子的伴侣蛋白,同时还与细菌的多个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对低温的适应、细胞生长的控制、营养胁迫等.冷休克蛋白引起冷休克反应的分子调控发生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上.  相似文献   

18.
休克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的综合证;它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注不足,使组织代谢发生障碍和细胞遭受损伤;临床上因而表现面色苍白、肢端紫绀,皮肤湿冷、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尿量减少、烦燥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而死亡.笔者参加临床工作以来,在20多年来曾护理过休克病人将近300例,兹就自己对休克病人的护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休克患者的血压和微循环的影响。选择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抢救中采用止血、输血、输液、抗感染等措施相同,其中观察组加用SF,对照组不用。观测血压、尿量、血气恢复正常及末梢循环改善所需要的时间。观察患者血压、尿量、血气恢复正常及末梢循环改善所需要的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提示SF在抢救休克时有提升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休克”不只是狭义的异国文化碰撞产生的心理现象,它的产生即与中西方的价值观的差异有关,也与各国生活习惯和交际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有关。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文化休克的发生,但至少可以减少新的客家文化的适应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休克应该是一种新的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