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南高原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南高原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建立了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了甘南高原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并提出了促进甘南高原农户生计转型的建议.结果发现,甘南高原农户的生计资本存在空间异质性,纯牧区农户生计资本指数最高,半农半牧区次之,农区最弱;农户的生计策略存在空间分异,农区农户生计策略指数最高,半农半牧区次之,纯牧区最弱;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性,半农半牧区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最强,纯牧区次之,农区最弱.  相似文献   

2.
吴洋丽  孙向东 《广西科学》2018,25(3):304-312
【目的】揭示不同地区的活羊调运网络结构,对比其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风险大小,并找出其防控关键点。【方法】构建内蒙古3个不同地区的活羊调运社会网络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采用Uninet6.0绘制网络关系图及计算相关的网络测度。【结果】农区活羊调运网络为网状结构,而牧区活羊调运网络呈现许多"雪花状"结构,半农半牧区的活羊调运网络则兼具农区和牧区的网络特征;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活羊调运网络表现出"小世界"的特征;农区传播力较强的节点大多为养殖户,而贩运经纪人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网络中具有重要的传播影响力。【结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布鲁氏菌病暴发风险较高;社会网络分析与动物调运追踪系统结合能更好地作为布鲁氏菌病防控的支撑,在疫情暴发时冻结关键节点的活羊流通活动能够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3.
河南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有着“中国粮仓”的关誉,其农区的发展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当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从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状况着手,分析了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对河南农区发展的影响,以及就业特点,并对河南农区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通过对牧区传媒接触情况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认为与农区相比,大众媒介的使用在牧区有明显的差距,牧民已逐渐产生使用媒介的自主意识,但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阻碍了牧民媒介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禁牧舍饲试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国务院发展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草原治理项目政策调研组的研究人员,于2007年5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和正蓝旗、西苏旗进行了调研。对禁牧舍饲项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进一步保护内蒙古草原及牧区的生态环境,解决牧民生计问题提出了延长项目期限,加大政府补贴力度,设立草原建设综合直接补贴,扶持牧区中小龙头企业,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牧区牲畜保险试点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论是哪个语言,简化的趋向是共同的,但简化的方式和程度略有不同.在藏语安多方言牧区话中复辅音声母和韵母在读音上完全脱落是很少的,大都只是处于合并或弱化的过程中.但农区话中脱落的比重似乎比较大,相比于牧区话,其声母和韵母已大大简化.这就使农区话中的复辅音声母和韵母数比牧区话少得多,因而也派生了一部分其他次方言区稀有的元音,比如[■]、[■]、[■]等.此文以安多方言农区话为研究对象,使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梳理总结其元音和辅音的音系特征,并加以比较其三个次方言区声母和韵母的异同来反映农区话整体的声韵母面貌和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城乡人口流动的时间和区域趋势及驱动因素。方法利用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城乡人口流动作了时间纵向和区域横向的回归分析,对回归结果进行讨论。结果中国城乡人口流动主要是受到城乡收入差距和耕地有限的驱动,经济发展对人口流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城乡人口流动有随时间减缓的趋势。结论中国城乡人口流动有向大城市和东南沿海极化的倾向,政府须做好应对准备,走健康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因人口流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异常突出。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内蒙古地区流动人口尤其是蒙古族流动人口,因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而显示出别样的特质,已引起各级政府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内蒙古科左后旗朝鲁图镇阿其根村人口流动为个案,借助西方社会学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深入系统地调查和分析了该村流动人口个人状况、家庭背景、流动原因、影响因素、成本和收益、社会网络以及生活前景等诸多问题,试图从更广阔的视野,解读农村牧区蒙古族人口的流动和迁移现象,从而获得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以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关中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用Verhulst模型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分析了人口增长对 关中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县域尺度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是典型农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据,基于熵值法和Arc GIS技术对河南省159个县域单元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量化测度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地域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衡,粮食主产县区及农村县域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低,人口及经济要素与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密切相关,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服务条件及传统农区功能定位一起,共同驱动典型农区的县域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最后提出促进欠发达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8—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县级社会经济数据, 构造面板双重差分模型, 考察“两控区”环境规制政策对水污染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 “两控区”政策对水污染企业产生显著的冲击, 使得水污染企业的产值增长率减少, 新建企业数量和企业存量的增长率也显著下降; “两控区”政策对水污染企业的冲击具有持续性; 相比而言, 经济发达地区的水污染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初始因素, 发现政策开始前教育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平均工资高以及二产占比大的地区, “两控区”政策效果更明显。基于上述结果, 认为“两控区”政策能抑制污染加剧, 其经济代价体现在增加水污染企业负担, 减缓水污染企业产值增长率。污染减少带来的社会福利增加以及企业产值增长速度减缓对社会福利的减少, 二者的相对大小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农村税费改革对推行农产品主产区发展战略的挑战,缩小农产品主产区与城镇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提高农产品主产区保护耕地与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财税政策应在促进农产品主产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主产区公共产品供给和合理引导农产品主产区人口合理流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城市居住郊区化快速发展,郊区居住区成为社会阶层相对混杂、居住流动性较大、日常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地区。以北京市天通苑地区为例,借助GIS可视化技术描述并分析了郊区化过程中职住关系的人群差异性,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揭示搬迁时间、住房来源、就业机会、居住与就业调整等反映住房市场化进程与住房政策变迁的因素对郊区居民职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居住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共同作用下,郊区居民中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在职住关系的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外来人口的职住关系受市场化力量的影响更多,而本地居民的职住关系同时受到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市场化的影响,并且政策性因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人口老龄化时空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也逐步为国内外专家所关注.通过对山东省人口老龄化时空特征的深人分析,总结出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具有总量大、来势猛、地区及城乡差异巨大,以及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等问题,剖析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负两方面效应,并提出应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强老龄问题研究以及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和人口重心等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和GeoDa软件分析了清远市2005年—2015年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清远市人口密度地域差异明显,北低南高;人口向清远市区集聚,但多地空间相关性较弱;人口分布不均衡但态势逐渐减弱;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英德市黄花镇境内,偏离几何中心,呈西北向东南移动.清远市人口时空演变主要受自然环境和区位、城市规划和政策、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和数理统计分析,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采用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空间分析与时间分析结合起来研究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在空间上,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自然因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3个角度选取与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耕地与建设用地间的转换,主要与非农业人口增量、第二产业产值和河流远近有关;农用地类型间的转换主要受坡度、海拔和距河流远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建设用地类型间的转换主要由城市化和产业布局的变化引起;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则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建设用地向农用地的转换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时间上,通过定性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驱动直接相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和GDP之间呈现良好的对数正相关,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和GDP之间呈现良好的对数负相关,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是耕地向园地、林地的流转的主要驱动力,生态退耕政策则是耕地、园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地转换成为林地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就开始出现失衡现象,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它造成了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同时还严重影响婚姻市场的配对、人口再生产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必须采取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运用社会公共政策等措施来影响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弱化人们的性别偏好,使出生性别比失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法、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从中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策略的转变、意义,以及它对拥有近8亿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体育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分析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战略性转变对农村体育运动发展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扶贫项目的落实情况出发,构建扶贫政策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建模,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扶贫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扶贫政策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要提高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应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扶持的力度,尽快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推进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