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省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非农就业.取得了一定建设性的经验,但整体的效果和进程并不明显。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所得资料和三个村微观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江西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面临的宏观约束以及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微观意愿的因素.为推进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和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的两大要素,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基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和永胜县的抽样调查,分析山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土地流转现状,运用线性回归方法、趋势线方法,研究山区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非农就业两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受农户自身素质、土地耕种条件、地形条件等影响,山区土地流转规模小,比例低,行为不规范,效益低;山区农村非农就业以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为主,且非农就业经济收入比重偏低;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913 9,地势平坦的区域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大量需求,以此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做好技术及思想储备,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推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4.
宋伟 《河南科学》2014,(6):970-974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从就业数量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多,河南新型城镇化出现就业支撑不足与招工难并存的逻辑悖论.从就业结构看,虽然总体来看河南非农就业的比重已经很高,但受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限制,河南农民工就业层次低且不够稳定,多数农民工仍达不到市民化所需要的收入水平,这就决定了河南的新型城镇化需要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推进.就当前的政策选择来看,首先,应不断扩大就业,不断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就业基础;其次,应从城镇与农村两方面消除人口城镇化的制度障碍,构建农民转户进城的顺畅渠道,使具备市民化能力的人口愿意进城、能够进城;第三,应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多数农民有机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金玲 《科技潮》2009,(7):44-44
龙湾屯镇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女性劳动力就业难题,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妇字号基地的带动作用,通过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观光、采摘、民俗旅游业等,为300人且90%以上是“4050”的人员,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相似文献   

6.
我国要实现"四化同步"新战略,农民增收是关键。已有研究表明,非农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厘清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就业的关系,不仅是当前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需要,更是长远制定人力资本提升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课题组收集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和农村中学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的信息,围绕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就业现状以及农村未来劳动力人力资本提升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农村地区是短板,贫困农村地区是短板中的短板。受教育水平越低,不就业的比例高,参与非农就业的比例越低,越容易陷入贫穷。因此受教育水平低的人成为扶贫关注的重点。此外,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有效克服这些挑战方能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7.
【目的】发挥农户的主体参与是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目标的关键。在农村大量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非农就业农户的污水排放行为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苏省2 33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构建“非农就业-资本禀赋-农户污水排放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CMP方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污水排放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考虑到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发现非农就业能显著促进农户污水排放治理行为的采纳,其中对于随意排放污水行为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各维度的资本禀赋在非农就业对农户污水排放行为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证实了资本禀赋在引导规范非农就业农户污水排放行为中较为重要。【结论】引导非农就业的家庭参与村庄的污水治理,并通过开展村庄集体活动,提供污水治理教育培训,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户的收入来源,从而引导规范农户的污水排放行为。  相似文献   

8.
张幸莲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01-105
河南劳动力市场中,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河南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就业趋势及其突出问题说明,应该采取把产业结构、教育结构和城乡政策纳入就业结构来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来解决这一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问题为研究对象,使用1995到2011年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借助宏观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农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非农就业问题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而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性,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有所不同,地区间非农收入差距将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问题为研究对象,使用1995到2011年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借助宏观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农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非农就业问题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而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性,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有所不同,地区间非农收入差距将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1.
郑传贤 《遵义科技》2007,35(2):54-55
我县是一个矿产资源贫乏、无任何工业支撑的比较典型的农业县。全县50.4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90%,年收入1000元以下人口有12.43万人,“扶贫攻坚”的任务非常艰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非农转移更具有紧迫性。从2004年以来,我县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问题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将“打工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以“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影响一片,致富一方”为宗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培训工作。我校承担了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美国电力部门管制改革发生以来其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回顾了电力改革发展历史;其次,通过学者们研究方法的不同,从描述性分析和其他分析方法等角度,综述了电力市场管制改革对劳动力市场相关因素的影响,包括就业趋势、周薪、保险费等。最后,分析了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利用福利经济学的原理论证城乡就业市场一体化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从而说明,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政策是必要的;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临汾市农民非农就业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农民非农就业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民非农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零距离办学”: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所学知识与市场所需技术零距离,是使学生和社会和谐统一的“无缝连接”。“零距离办学”思想引入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简称“非农”培训),必将有力地促进“非农”培训工作与社会所需技术的紧密结合,促进“招生、培训、就业转移”工作的良性循环,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办学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西藏劳动力就业现状及特征,认为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供给质量差等是西藏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特征。针对上述特征提出了促进就业发展的建议: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巩固义务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兼顾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7.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晶  冯德显 《河南科学》2009,27(12):1613-1616
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县域经济是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撑,农业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初步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总结出工业化、平原农区特色经济、山区资源开发三大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并就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布局、“三农”问题等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发展灵活就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总体就业压力重、结构性矛盾尖锐、正规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促进灵活就业的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增加劳动力市场弹性.有利于企业科学经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从功能定位上看,产业集聚区不仅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人口集中、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平台;从产业选择上看,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应该更重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以创造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女性遇到比男性更多的障碍,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传统观念、女性的自身素质、性剐特点和就业歧视等都成为她们实现劳动力自由转移的制约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是促进性别平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