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益国 《科技信息》2011,(16):292-293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单亲的中学生表现尤为突出,目前55%的单亲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8.3%的单亲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荆州城区单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和双亲中学生有什么差别呢?本文在对荆州城区部分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之后,对学生心理健康提出许多指导意见,为学校,家长和有关方面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事件,使家长和学校感到焦虑和揪心.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初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考虑到中国中小学生巨大的基数,这一心理异常的比例也是触目惊心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机能发育已经或接近成熟,个性心理逐渐形成,是心理卫生问题最多的时期.据我国卫生部门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中学生中有15%以上的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从而使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新的方法以及大量的新成果,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根据樊富珉等人对清华大学916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0.1%的学生对压力缺乏正确认识。范存欣等人在暨南大学对1026名大学生作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42.83%的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6.22%的在校学生存在各种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中有24.21%的学生存在病态人格问题。这说明,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提高。因此,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蒙古部分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乡镇寄宿制小学生表现出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和情绪不平衡方面达到轻微心理问题,分析其可能原因:寄宿制小学生不善于求助,亲子沟通较少,不善于处理人际矛盾,对学业压力存在不适应以及对住宿生活难以适应的原因。乡镇寄宿制中学生中,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少,而高中生则在强迫、焦虑、学习压力和情绪不平衡方面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为:高中学生面临的压力较初中生更为多元,在人际交往方面也表现出比初中生较大的压力。另外,大部分初中生都能正确面对挫折,但中学生中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及辅导方法。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中学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容和任务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加上人际交往日益复杂以及就业竞争激烈等原因,大学生群体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大学生出现怎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什么出现和如何防治这些问题等方面,主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身以及补救性措施,而缺乏从前瞻性、预防性和监控性角度进行研究。文章尝试从心理健康意识作为切入点,首先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意识两个概念进行辨析,然后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指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出现的问题,最后给出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一些建议,以期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李泽刚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4):148-149,168
中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当前的中学生由于主客观原因,自尊品质缺乏,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实践证明以自尊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载体。政治课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自尊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本身与教育者双方存在着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实际表现出来的倾向,进而得出对心理教育的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 628名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发展间的关系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数据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常模比较,地震灾区中学生抑郁、躯体化、恐怖焦虑、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偏执和人际关系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影响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节的主要因素为心理辅导、体育锻炼、异地疗养、社会援助和自我调节.以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为主的体育运动干预,对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在地震灾后学生心理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班级中缺少关乎学生心理健康的班干角色,而以心理咨询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仍不尽人意。"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班级心理委员是一个特殊的班干角色,表现在心理委员的选拔与任用、职责和作用等方面。目前增设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该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温州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分析,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以焦虑、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最为突出。初中、高中、大学三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年级间差异,各测查项目年级间差异的表现各不相同,总体上以三个阶段的交接过渡年级问题最为严重。除妄想和恐惧等个别项目外,三个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性别差异。重点学校的学生表现出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量表评定、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高校大学生有35.96%的学生存在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8.69%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面对日益突出的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痛心事件,中学教师应将追求高升学率的教育理念转换为"先育人,后教书"的全面培养健康而充满正能量的才人理念上来,以全新的姿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作教学的重点来完成,实现学校教育的"育人"愿景。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较多,以笔者之见,主要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自身心理素质较差、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等。面对诸多问题,教育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抗压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外力,如心理专家的辅导,心理专题的宣讲,影视文化的影响等途径,将可能诱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进而引导当下的中学生积极地面对挫折,最终开放中学生美丽心灵的沙漠之花。  相似文献   

14.
攻击型心理障碍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患者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患者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攻击性行为是目前中学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问题行为。攻击性的发展状况影响着中学生人格和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迅速成为教育热点。其中,“高中生学习怠倦心理”得到人们的认同。本文分析了高中生学习怠倦心理的成因、危害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从学生自身、学校与教师、家庭与社会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秦娥 《奇闻怪事》2008,(1):13-14
当代中学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社会群体。据调查表明:全国精神病患病人群中,中学生所占比例为50%以上,而贫困山区学校的学生由于家长各方面的素质偏低,近年来留守学生、全日制寄宿学生的大量涌现,更容易出现诸如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导致少数学生走向违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培养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等。同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坚持针对性.科学性.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韶关市技师学院51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但比中学生常模要好,男女生在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存在差异,技工院校学生群体易发的一般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偏执、恐怖等;结论:技工院校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福建省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目前中专学生心理症状比较明显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焦虑等。同时从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入手,表明体育活动对心理症状的康复作用。并针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心理疾病的体育调节建议,从而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乐鸯 《科技资讯》2010,(15):203-203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并能为自身带来快乐,而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目前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犹为突出。本文从我国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