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秦岭南坡西段华山松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并与辽宁建平沙棘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所含主要脂肪酸成分的含量十分近似。结果表明,秦岭南坡西段华山松籽油具有与沙棘油类似的营养保健价值及防癌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2.
秦岭巴山地区是我国华山松主要分布之一,汉中市蕴藏着丰富的华山松资源,发展松籽产业有着突出优势。通过调查,阐述了汉中华山松资源现状及松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培育力度、保护华山松种质资源、促进汉中松籽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影响,以了解其是否具有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紫苏油、松籽油、核桃油连续给小鼠灌胃6周,然后采用跳台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的紫苏油、松籽油、核桃油在小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测定指标即错误次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次实验剂量范围内,不同剂量的紫苏油、松籽油、核桃油可以提高小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卵盘鹤虱籽油中脂肪酸组成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卵盘鹤虱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鉴定了13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8.66%,样品所含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为90.57%,其中α-亚麻酸36.18%,γ-亚麻酸5.86%,并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方法对卵盘鹤虱籽油中脂肪酸组分定性。  相似文献   

5.
杜仲翅果籽油与猕猴桃籽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杜仲翅果籽油和猕猴桃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及籽油的理化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脂肪酸GC指纹图谱非常相似,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基本相同.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极为相近,且折光指数、密度、气味、色泽等质量指标非常相近.说明杜仲翅果籽油具有与猕猴桃籽油同样的保健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橡胶种子油对猕猴体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用橡胶种子油喂养的猕猴,其腹膜后和肠系膜上的脂肪所炼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中发现,含饱和脂肪酸明显减少,而含不饱和脂肪酸明显增多,为畜牧饲养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改善动物油脂组成的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现城  赵文杰  王宏雁 《科技资讯》2011,(28):225-225,228
对木鳖子种仁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鳖子种仁油由7种脂肪酸组成,主要为由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四者的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姬松茸J3子实体油与原菌株J1子实体油中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J3与原菌株J1脂肪酸GC指纹图谱极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姬松茸J3子实体油中亚油酸占74.0%、不饱和脂肪酸占74.7%;而生产上用原菌株J1子实体油中亚油酸占71.3%、不饱和脂肪酸占72.1%.表明姬松茸J3与原菌株J1的子实体油具有同样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榛子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乙醚提取、三氟化硼—甲醇衍生、气相色谱(GC)法分析,对几种榛子油中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共鉴别出6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榛子油中脂肪酸含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海狗油软胶囊中脂肪酸的GC/MS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许海洲 《山东科学》2000,13(2):23-25
本文用KOH-C2H50H对海狗油软胶囊中的脂肪酸进行了乙酯化处理,并用GC/MS进行了其脂肪酸的测定。从中分离出23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21种,占海狗油总量的99.42%。  相似文献   

11.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油脂中不饱和成分,以动物油为对照,主要分析检测了常见的7种植物油.本文确定了紫外谱图分析油脂的检测条件,将原始油配制成0.2%的环己烷溶液;以相似度为指标比较光谱曲线,验证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特异性;用 W 检验法确定了共有峰,运用紫外谱图检测化合物共轭结构的原理,对各种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进行识别并计算相对含量.紫苏油和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种类最丰富,紫苏油中不饱和双键数4的脂肪酸含量为核桃油的1.5倍,橄榄油中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此种脂肪酸.其次,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杏仁油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递减,动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未检出.经过碱皂化、甲酯化等方法处理后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性明显减弱,因此该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
牡丹籽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脂肪酸类成分、微量元素以及影响油脂品质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测定,并利用体外模型考察抗氧化能力,以评价牡丹籽油的营养及保健价值.结果显示,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74%,以亚麻酸为主,占39.47%;油酸和亚油酸分别占24.11%和27.16%.牡丹籽油同时含有K、Fe、Zn等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Pb、As等有害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检出限.供试牡丹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66mg/g、9.574mmol/kg、173.4g/100g、188.1mg/g,符合国家标准限度规定;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EC50为29.30mg/mL,显示良好的抗氧化潜力.研究结果提示,牡丹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一种优质天然植物油料资源,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三氯化锑法测定了吉林省镇赉产的沙棘籽油中棉酚的含量.结果表明,沙棘籽油中棉酚的含量为45.8mg/kg,比规定的安全含量低近五倍,并与其它油类中棉酚的含量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周永红  郭辰  黄慧 《广西科学》2007,14(2):147-149
采用微波辐照诱导萃取南瓜子油,并利用GC-MS对其脂肪酸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鉴定。结果得到,用微波辐照诱导萃取南瓜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微波功率900W下,用正已烷提取50s,南瓜子油得率为41%。南瓜子油中亚油酸含量高达56.5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5.43%,是制备营养保健油的优质原料。微波提取的南瓜子油颜色澄清、香味自然,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鳀鱼油特性与精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鳀鱼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鳀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EPA与DHA总量在20%~30%,DHA含量高于EPA,鳀鱼油脱色采用3%活性炭和3%酸性白土效果较优。脱臭采用减压法,便脱色脱具一步完成,减少了鳀鱼油的氧化。碱炼可明显脱除90%的游离脂肪酸(FFA)(p<0.05),采用的精制工艺对碘值(Ⅳ)及鱼油脂肪酸组成影响甚微,可明显(p<0.05)脱除过氧化物。精制处理改善了鱼油的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GC/M S对云南玉龙雪山一种羽苔科植物精油脂肪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脂肪成分35种,其中脂肪烃9种、脂肪醇和脂肪酮各1种、脂肪酸3种、脂肪酸甲酯21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马鲛鱼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马鲛鱼下脚料中鱼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鲛鱼油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是pH值为7,中性蛋白酶加酶量为1.5%,酶解时间为3 h,液固比为3∶1,酶解温度为52 ℃,马鲛鱼油提取率为75.38%.对马鲛鱼油的脂肪酸进行分析,共检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4.13%,二十碳五烯酸(EPA)质量分数为8.40%,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质量分数为7.06%,EPA和DHA的质量分数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鱼油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寻找能够替代鱼油的脂肪源日趋紧迫。【方法】采用直接转酯化进行气相色谱鉴定的方法测定鱼油、多种常见植物油和两种微藻的脂肪酸组成,以37种脂肪酸标准品作为参照,比较分析3类脂肪源的异同。【结果】鱼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和裂壶藻(Schizochytriumsp.)相似,但植物油与鱼油相比缺乏EPA和DHA等n?3高不饱和脂肪酸。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两种替代鱼油的策略:1使用38.0%亚麻籽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获得与鱼油一致的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率,能够较好地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可作为替代鱼油的首选策略;2使用38.0%大豆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则获得与鱼油大体相同的主要脂肪酸类别,价格较亚麻籽油组低廉,可作为备选策略。【结论】使用高EPA和DHA含量的微藻藻油配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以人工养殖大鲵鱼尾为原料,使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法提取大鲵油.在加酶量、酶解时间、pH值、温度4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提取大鲵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较佳酶法水解条件为温度50℃,时间1 h,加酶量1.5%,pH值为6.所得粗大鲵油符合国家二级粗鱼油标准.粗大鲵油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4.1%,不饱和脂肪酸为62.5%,其中DHA为4.7%,EPA为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