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研究生姜精油的提取及对大肠菌群的影响作用,通过对提取时间、提取剂用量和浸泡时间做单因素试验,再以精油提取率为评判指标进行正交优化,确定了索氏提取法和常压蒸馏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以抑菌圈直径为判定指标测定所提取的精油对大肠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提取生姜精油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剂用量12 mL/g,提取时间3.0 h和提取温度50℃;常压蒸馏法提取生姜精油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剂用量20 mL/g,浸泡时间1.0 h和提取时间3.0 h。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生姜精油对大肠菌群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73.66 mm;常压蒸馏法提取的生姜精油对大肠菌群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5.48 mm。索氏提取法提取出的精油树脂抑菌效果好于常压蒸馏法提取的生姜精油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金花茶叶子为研究对象,用精油得油率作为衡量提取工艺的指标,研究金花茶叶子精油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研究超声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提取金花茶叶子精油的工艺条件,考虑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工艺水平,筛选出得油率高的精油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得油率相对其他两种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亚临界低温萃取与分子蒸馏相结合的方法(亚临界萃取-分子蒸馏法),对汤阴北艾艾叶精油进行提取,作为对比,对同一批艾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艾叶和所得精油进行定性和定量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亚临界萃取-分子蒸馏法制得精油的得率(0.25%)显著高于水蒸气蒸馏法(0.13%...  相似文献   

4.
以扁柏(柏树)树叶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柏树精油.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泡时间、蒸馏时间、蒸馏温度以及样品粒径对柏树精油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柏树精油提取工艺,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所提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的优选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2h,蒸馏时间3h,加热温度175°C,粒径100目.在该条件下精油得率最高可达0.547%.柏树精油主要成分为5-蒈醇(29.55%)、榄香醇(20.01%)和大根香叶烯(10.86%)等.  相似文献   

5.
大茴香有效成分提取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对大茴香提取从时间、破碎度、料剂比和乙醇浓度等方面进行条件优化,以精油的得率为指标,选用正交表L9(34)设计三因素三水平九个实验.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优于水蒸气蒸馏法,且在索氏提取法中,将大茴香干果粉碎过20目筛,加1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h,得油率最高,可达0.185%。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蒿叶和花蕾中的精油并研究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青蒿精油的提取工艺;以5种代表性的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ICC 10384、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ICC 2365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ICC 10275、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ICC 2487、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 33032作为指示菌,利用滤纸片法检测青蒿精油的抑菌活性,采用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法进一步测定青蒿精油对这5种指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蒿叶和花蕾中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5 h,蒸馏时间3 h,料液比1∶8;此条件下提取出的青蒿精油对5种指示菌(包含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酒酵母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均为48.5μL/mL。  相似文献   

7.
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减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薰衣草精油的提取动力学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定主要成分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在提取过程中的相对含量动态变化,比较不同蒸馏时间获得精油的品质。结果表明,减压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过程的动力学模型y=4.292 5(1-e-0.017 9x),气质联用共解析挥发性成分48 种,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为主要挥发性成分,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芳樟醇相对含量由49.51%降至16.78%,下降趋势明显。实验发现该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薰衣草精油提取过程的规律,并且结合精油品质分析,前120 min的提取率达1.88%,组分基本稳定;120 min后,提取率增长趋势变缓,且主要成分芳樟醇相对含量明显下降,组分种类复杂。研究认为薰衣草精油减压提取最佳时间为120 min,既可保证提取率较高,又可获得品质优良的精油,且节约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8.
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减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薰衣草精油的提取动力学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定主要成分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在提取过程中的相对含量动态变化,比较不同蒸馏时间获得精油的品质。结果表明,减压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过程的动力学模型y=4.292 5(1-e-0.017 9x),气质联用共解析挥发性成分48 种,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为主要挥发性成分,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芳樟醇相对含量由49.51%降至16.78%,下降趋势明显。实验发现该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薰衣草精油提取过程的规律,并且结合精油品质分析,前120 min的提取率达1.88%,组分基本稳定;120 min后,提取率增长趋势变缓,且主要成分芳樟醇相对含量明显下降,组分种类复杂。研究认为薰衣草精油减压提取最佳时间为120 min,既可保证提取率较高,又可获得品质优良的精油,且节约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蒸气蒸馏鸡骨草精油的提取工艺,找出较好的提取条件.方法:用正交实验对鸡骨草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精油提取率为指标,以药材粉碎度(A)、加水量(B)、浸泡时间(C)、提取时间(D)为因素进行水平正交实验.结果:因素相关性RC>RB>RA>RD,药材的浸泡时间C为主要因素,提取时间为次要因素.结论:水蒸汽蒸馏提取鸡骨草精油的最佳条件为:粉碎度为原药材;加水量为700ml;浸泡时间为120min;提取时间为90min.  相似文献   

10.
柑橘皮精油提取分离及成分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柑橘原材料利用率以增加其经济效益,以柑橘皮为原料,研究柑橘皮精油的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柑橘皮中的精油,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提取的精油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柑橘皮精油含33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广东海风藤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25个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出31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达21个.共有成分含量占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总量的81.48%,占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总量的90.35%.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获得山胡椒挥发油,利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山胡椒挥发油对7种常见食源性污染菌的抑菌作用,并探讨加热处理对水蒸汽蒸馏法所得挥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种萃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对7种污染菌都有抑制作用,但对黄曲霉和黑曲霉而言,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更强,而加热处理对水蒸汽蒸馏法所得山胡椒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了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归一化法确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116种组分,鉴定出66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5.26%.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salt out-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SOSD)制备红松壳挥发油,探讨无机盐对蒸馏方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蒸馏时间、固液比、无机盐、磷酸氢二钠的质量浓度、萃取剂等因素对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红松壳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SD法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蒸馏时间3 h,固液比1:9(g/mL),盐析效果最好的无机盐为4×10-3 g/mL磷酸氢二钠,在此条件下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为0.9%,是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制备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0.64%)的1.4倍。红松壳挥发油成分分析表明:SOSD法提取红松壳挥发油共分析出17种可能成分,而SD提取红松壳挥发油共分析出16种可能成分,两种方法提取结果有9种相同可能成分,如反-α反-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2-呋喃甲醇、苯甲醛、左旋樟脑、2-茨醇、(1R)-(+)-诺蒎酮、2,6,6-三甲基双环[3.1.1]庚-2-烯、2-(4-甲基苯基)丙-2-醇、4,6,6-三甲基二环[3.1.1]庚-3-烯-2-酮、3-甲基-6-(1-甲基亚乙基)-2-环己烯-1-酮等,其相对百分含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水蒸汽蒸馏的方法分别对山东寿光产的香椿芽及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并且利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从同时蒸馏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提取的香持芽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42种和36种化学成分;从香椿茎中各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并且比较了两种方法及两个部位挥发性成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板栗花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水为溶剂,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从板栗花中提取挥发油,同时利用吹扫捕集技术直接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板栗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蒸馏液的板栗花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板栗花挥发油中得到28种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有10种,醇类化合物有4种,醛类化合物有9种;醇类、醛类、酯类化合物是挥发性成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苍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耳子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2ml/100g。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出43种化合物,鉴定出8大类29种化合物,为进一步评价其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椒蒿不同生长部位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方法提取益母草挥发油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饱力超声波提取两种方法对辽宁益母草的挥发组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用GC/MS测定了益母草挥发油的组成结构及含量,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效果优于水蒸汽蒸馏。  相似文献   

20.
玉林大蒜中大蒜素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简便、快捷、试剂消耗量少的定硫法测定玉林大蒜中大蒜素的含量,并对氧化剂用量、沉淀剂用量和溶液酸度等影响大蒜素含量测定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