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禅宗的审美意境是中国画意境追求的三大来源之一。禅宗兴起以前,中国画主要受儒家和道家的审美意境的影响。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画带有社会性、伦理性、政治性的特点;而道家传统中的中国画则追求纯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境。禅宗得以广泛传播后,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呈现出了哲理化、深沉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形成一种纯粹的审美意境。禅宗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中国画的审美意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考察禅宗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可以影射出当今中国画面临西方画强烈冲击的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2.
<正>一、感性抽象——中国画的源起与归宿中国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代表,在造型及材料的运用上不仅与西方,同时也与日本,印度伊斯兰等其它国家有相当大的距离.由于几千年来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生存状态及本民族稳定的心理机制,中国画有独立的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其间,虽有外来绘画的影响,如南朝张僧繇曾在天竺绘画的影响下吸收其明暗手法在“一乘寺”画了具有立体感的凹凸花,以至于“一乘寺”又被称为“凹凸寺”.但这种明暗画法终未成气候,中国画始终保持着它独特的艺术与审美特点.相反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对现代西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至抽象绘画成为二十世纪西方绘画的主流.由此可见,中国画最顽强的也是最具个性的特征便是抽象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发展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笔墨形式和创作模式.继承与创新、扬弃与借鉴是发展中国画艺术的一个基本态度.研究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和符号程式,分析西方现代构成的原理,突破界限,变通的并融合西方现代构成法则,从而丰富和完善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材料、新工艺,使中国画的创作在传统的形式上有新的发展,呈现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线描在国画练习及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线描又是中国画作品中最基本的法则。中国画毛笔里面含有中国艺术文化精神,含有中国哲学的许多道理。毛笔线描决定了中国画造型与西方和其它平面造型艺术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关丽 《科技信息》2013,(13):318-318
<正>手艺人有句行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对待油画的风格样式和技法语言,中西方的油画家都是各具其想,各有所爱,各取所需。就中国画而言,油画固然是西方引进的艺术,但经过在中国民族土壤中百年的吸收融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在中华文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画构图途径主要有贴近自然,热爱生活;多练习,勤思考;品佳作,细鉴赏;写意小品与大创作相互促进;不同艺术门类可以相互借鉴;汲取中国传统的文人思辨思想;强调空白在中国画构图中的正确理解与运用。中国画构图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西方艺术、现代艺术、架下艺术等。  相似文献   

7.
水墨画的色彩变革是中国画创新的重要内容。更新理念 ,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大胆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中科学的色彩原理 ,从现实社会与大自然美景中获得艺术灵感 ,创造出无愧于民族与时代的新型中国画艺术 ,是当代中国画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史上"中国画改革"的几场争论的史实,深刻剖析了中国画独具的东方学术特征、中西绘画差异的比照.揭示出形成中西文化两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世界观的一贯性差异,即西方文化重物质质性研究,中国文化重精神内质的开拓与升华.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国画艺术语言的直观性、可感性、符号性、有机性、意象性诸方面的分析,阐明中国画的非陈述性特征。以此区别文字语言艺术的陈述性特征。从而消除中国画鉴赏与评论中存在的一些混乱现象。意象思维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还从中西方不同民族习俗、审美心态,思维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阐明中国画与西洋画形象思维的区别。使我们在探索与发展民族艺术时,更准确地将反思传统与冷静地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院中国画的教育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教育模式:以素描作为美术训练的基础课,而忽视书法作为中国画教育的特殊,从而排除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地位,使当代中国画相比于传统中国画缺少了许多文化内涵和形式意味.因此以书法代替素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曹洪嘉 《科技信息》2011,(7):I0087-I0087
中国画的素描既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又为中国水墨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自西方素描艺术传入中国以来,一大批艺术家经过实践与对其规律的认识,逐渐的对其有了新的认识,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画造型发展的素描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丽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251-252
中国画发展至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继续沿着传统的轨道发展下去,还是另辟蹊径,亦或如某些极端反传统者所主张的“末日论”、“死亡论”、“穷途末路论”,或干脆抛弃而以西方现代艺术取代中国画,本文简要分析中国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就其发展取向叙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学习素描是为油画打基础的,而传统中国画则是从线描开始。对比油画和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素描和油画技法引用到现代陶瓷装饰上来可丰富其装饰内容,增强传统装饰技法的表现力,增强画面的可观性,是中国传统陶瓷装饰与西方绘画语言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文学在过去虽然缺乏实际的接触和交流,但都有对弃妇形象的刻画和表现,而且这些弃妇形象呈现出一定的"共相",形成这种共相的根源则是中西方社会存在着的文化共通性.  相似文献   

15.
刁国强 《科技信息》2011,(19):149-149
传统山水画中讲究的"石分三面",是古代画家受到光线照射的启发而总结出的。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中国画大多追求二维空间的表现,传统中国画很少出现大面积表现客观物体本身在光的照射下显现的有光感效果的作品。近代以来,受西方绘画的一些影响,中国的一些画家开始尝试在中国画中变现受自然界光感因素影响带来的自然变化,开拓了中国画的变现空间。  相似文献   

16.
王志军 《科技信息》2010,(35):J0161-J0161
中国文化的感悟方式是心怀两极,择取其间适意的状态为所指(即目标指向),但能指(即表现状态、水平)却中而不庸。中国画迥异于西方绘画,究其根本在于文化和观看方式的差异。本文对以物观物、以情观物、以心观物的观看方式和写实、意象、抽象造型观念以及观看方式与造型观念的内在关联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中很少有表现客观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显现光感效果的作品。光感的表现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历来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中国画中光感表现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由中国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讲究意境表现的学说所形成的特定的审美态度所决定的。中国画表现光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传统绘画理论,吸收西方绘画有益经验,以扩展中国画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8.
齐娟 《科技资讯》2007,(36):236-237
本文从东西方舞蹈概念的界定、文化背景、舞蹈形态、美学原则以及舞蹈的构成材料方面对东西方舞蹈的差异加以分析,得出东西方舞蹈在存在众多差异的同时,融合又是随处可见的.东西方舞蹈的差异与融合才使得东西方舞蹈的传承与吸收借鉴成为可能,世界舞蹈才呈现出今天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史上“中国画改革”的几场争论的史实,深刻剖析了中国画独具的东方学术特征,中西绘画差异的比照。揭示出形成中西文化两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世界观的一贯性差异,即西方文化重物质质性研究,中国文化重精神内质的开拓与升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是“心斋”与“坐忘”的心态符号,由对存在的超越,虚静情态的实现,到对视觉的超越,图画精神符号,接受之路也是通过神会与体味以到达美感。画无达诂。中国画不是传统西方人观念的追求三度空间与视觉快感的艺术,重要的是中国画不是在讲故事,它所无限延伸的不是情节,而是境界,它迷人的不是美,而是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