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楠 《奇闻怪事》2011,(10):39-45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已成为生活的必须,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征,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在传播立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上都发生转变,与消费社会共谋,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以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媒介传播进行现状分析,揭示出消费社会与电视媒介是如何共谋的。进而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及电视媒介作为传者的偏向三个方面分析二者共谋带来的消极影响:视觉表达肤浅、内容表达趋同、意义表达虚无;对受众价值观产生了自我实现功利化、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人性结构单一化的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传者传播注重电视的商品主导、受众主导、技术主导。笔者最后针对不良影响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影响、对传者的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了积极对策。希望本文能够对消费社会中电视媒介的良性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2.
孙璐  卜晨光 《科技咨询导报》2009,(15):214-214,216
在媒介文化日益多元.传播形式日益丰富的宏观背景环境下,主持人“讲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主持叙事与传播模式被众多节目与主持人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作为一种有声语言传播的新兴表述风格,在其传播效果中,使得受众在欲知、应知、获知三方面得到有效统一,从而实现了电视节目的有效输出与电视受众审美期待的“双赢”构想。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城市交流日益频繁,凸显了城市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在翻译传播学视角下,通过分析我国部分城市外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城市外宣翻译的原则和动态策略。就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而言,城市外宣翻译在语言层面以目标语受众理解为主,在文化层面以原语特色阐释为主兼顾受众的接受度;在传播渠道、传播目的、传播效果等方面,城市外宣翻译应改革传统理念,拓宽媒介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多种媒介传播途径;深挖城市外宣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4.
流行媒介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全息式影响。作为当下媒介影响高校德育的现象级文化符号,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凭藉遵循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导向、强调平等分享的互动精神、基于“TV2.0”的传播创新、演讲嘉宾集群的真诚表达而广受“95后”大学生点赞追捧。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者应当努力汲取流行媒介所赋予的智慧正能量,借助偶像磁力、借力朋辈榜样、借鉴主播智慧,激发学生敢于有梦的信念、激活勇于追梦的理想,激荡勤于圆梦的情怀,切实提高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现今,电视媒介已彻底完成了从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过渡,《百家讲坛》传统文化主题的热播让我们对这些转变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业界人士的评论多种多样,要么把其捧上天,要么全盘否定.然而,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百家讲坛》巧妙地把握住受众的收视心理并运用电视媒介特有的优势将其与受众的沟通扩大到最大化.该文对《百家讲坛》这一成功经验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拉斯韦尔在"五个W"模式中提出了受众研究问题,早期"枪弹论"的受众观以传者为中心,视受众为被动接受对象,认为精英可以通过大众媒介对大众进行操纵和控制。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复杂而有限,提出以"受众的需要"为中心,把受众看做信息产品的"消费者",然而,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这种受众观具有虚假性,实际上仍是以"受众为中心"幌子下的"传者本位"。随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在传者与受众这一矛盾体中,受众也被看做"具有特殊需求的主体",传播不再是"主体—客体"结构的思维。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文化研究"把受众研究的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不仅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遵循法则,受众的解读也遵循法则。认为受众是一群积极的"解读者",而这一解读并不总是朝向传播者的原意的。从"枪弹论"到"作为市场的受众"到"使用与满足"理论再到文化学派的"生产性受众",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理念经历着受众从客体到主体,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渐进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拉斯韦尔在"五个W"模式中提出了受众研究问题,早期"枪弹论"的受众观以传者为中心,视受众为被动接受对象,认为精英可以通过大众媒介对大众进行操纵和控制。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复杂而有限,提出以"受众的需要"为中心,把受众看做信息产品的"消费者",然而,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这种受众观具有虚假性,实际上仍是以"受众为中心"幌子下的"传者本位"。随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在传者与受众这一矛盾体中,受众也被看做"具有特殊需求的主体",传播不再是"主体—客体"结构的思维。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文化研究"把受众研究的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不仅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遵循法则,受众的解读也遵循法则。认为受众是一群积极的"解读者",而这一解读并不总是朝向传播者的原意的。从"枪弹论"到"作为市场的受众"到"使用与满足"理论再到文化学派的"生产性受众",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理念经历着受众从客体到主体,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渐进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论强化受众意识对高校校报改革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已经由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型后,高校校报应强化受众意识,认真研究校报受众不同于社会报刊受众的独异的特征和需求,积极推进校报新闻改革,建立与受众的互动联系,提高校报的文化品位和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的多元化趋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世界的文化多元化必将长期存在。在这种背景下,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介面临着巨大挑战,电视传播媒介必须适应受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无论是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还是在内容的选择上,电视媒介必须进行改变以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的无所不在,使得始终与人类相伴随的传播活动已渗入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纷繁复杂的传播现象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引起不同学科的人们从各自的角度则它们进行研究。在此,本义拟就新闻消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与受众心理的注意现象产生的关系作一初浅的尝试。一、新闻传播与受众心理活动新闻是一种信息,它既离不开传者,更离不开受众。新闻的传播要取得最佳的心理效应,就必须研究新闻的传播心理。从心理学上看,所谓受众心理活动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活…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素养成为当代人一种重要的素养.本文在媒介道德失范成为社会舆论以及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焦点的当下,在传统的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进行新闻自律的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换一种思维――从受众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提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训练受众的内在素质、培养和提升受众的传媒素养来抵御媒介的负面影响.结合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提出媒介素养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以此来培养受众对传媒传递的信息的判断力、提高受众批判和监督媒介的能力,减少和避免媒介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借助受众舆论监督抵制愈演愈烈的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以平衡整个媒介生态,优化媒介环境,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了解桂东南农村受众日常生活中的媒介,探寻当今农村受众生活中的媒介接触情形,反映媒介在西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原生态.调查表明,桂东南农村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处于既依赖又疏离的状态,这也表明,桂东南农村信息传播状态正处于我国东西部农村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农村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运用能力及媒介参与能力,进而对农民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受众接触媒介的模式欠理想;农村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思辩能力有待增强;农村受众获取信患的首选是人际传播渠道;新的认知需求未能在农村受众中有效产生;媒介传递的各种信息在农村受众的日常生活中能发挥作用的较多,在经济生产活动中较少。  相似文献   

14.
从传播学角度看图书情报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播学的角度看,图书馆学、情报学无疑也是传播行为的一种。从图书情报传播的传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图书情报的“5W”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大获好评,并在社会中形成一种文化热潮,对广大受众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下日益高涨的影视文化传播潮流、观众的文化心理需求以及此类节目的独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这种文化热潮的发展仍存在总体力量亟待加强、质量参差不齐、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等问题,需在丰富节目内容、精进制作形式以及平衡文化与经济效益等方面下大力量,从而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形成节目的文化品牌,使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不仅有热度,更有影响力度和传播效益。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北京地区观众媒介接触行为的分析,充分肯定了电视传播满足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种种需求的重要地位,并根据早期社会化时期青少年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从电视化对青少年社会化负面影响的角度,重点论述了电视与青少年社会的化的关系,特别强调了电视应该为青少年社会化提供高教于乐的电视通俗化。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网络谣言的内涵入手,从传播学的视角,探寻Web2.0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对网络谣言的形成原因从传播者、内容、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传播者的低责任意识、不良的传播心理和习惯以及网民的低媒介素养、在接受信息过程中产生的理解偏差和受到的压力是网络谣言形成的人的因素;Web2.0时代的新技术革命给媒介生态和网络信息传播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影响;而网络传播产生的效果则助推着网络谣言的持续发酵。  相似文献   

18.
美女文化与电视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女性主义角度,以当前电视对美女文化的塑造和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女性在电视中呈现的整体形象,观照电视媒介对女性形象建构所起到的作用、意义和责任。共分四个部分:一、阐述美女文化的实质,美女文化是一种视觉的、可被消费的媒介文化,是电视中的娱乐元素之一;二、探讨美女文化对女性电视形象的影响,是对女性性别陈规的加深;三、电视对女性形象建构的现状分析;四、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造成女性自身形象与电视形象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读图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影像化传播渐成主流的信息化时代,拍客是读图时代最为活跃的传播参与者。拍客传播不仅提升着受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也在增强媒介对社会环境的监控、协调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同时,拍客传播也在为文化的传承、教育和启迪培养、储备生力军,并在促进影像产业的发展繁荣,丰富受众的娱乐生活、提升其生活品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总体而言,拍客传播将融入全媒体的大传播,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由媒介生产和传播的内容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受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方式。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传播媒介的包围之中。在这一环境和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先后从媒介融合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特征和功能3个方面来论述,以营造一个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