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前骨外露、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足趾缺损共11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该皮瓣可修复小腿骨外露、足跟骨外露及足趾缺损.结论:该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GustilonⅢ型损伤早期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植骨及封闭创伤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01-201001期间收治的36例胫腓骨骨折GustilonⅢ型损伤患者,早期彻底清创,骨折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植骨及封闭创伤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7~10 d,创面无感染肉芽新鲜后再行游离植皮及筋膜皮瓣或筋膜肌皮瓣转移。结果 36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无创面感染、骨坏死,骨外露及骨髓炎发生。结论胫腓骨骨折GustilonⅢ型损伤早期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植骨及封闭创伤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创面,可有效覆盖创面,预防软组织感染坏死,减少骨外露及骨髓炎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与碘制剂治疗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将47例外伤后由于软组织坏死导致局部骨外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用生理盐水冲洗,美宝湿润烧伤膏涂于创面后纱布覆盖.对照组23例用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后纱布覆盖.观察两组之间感染控制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止痛效果、瘢痕形成.结果:观察组创面感染率12.5%与对照组8.7%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创面瘢痕发生率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相比,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止痛效果相比,美宝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美宝治疗组在创口瘢痕形成、愈合时间及止痛方面均优于碘制剂治疗组,两者在创面感染方面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胫前肌半腱外移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胫骨前肌外移治疗内翻足畸形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探讨肌腱移位治疗内翻足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肥肌半腱(外侧1/2)外移代替瘫痪的腓骨长、短肌、,配合足部软组织松解或关节融合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结果:术后8个月-2年随访结果,优15例,良4例优良率86.45。结论:利用胫前肌外侧1/2外移治疗内翻足畸形的手术设计具有可靠的解剖依据,其近、远期疗效较传统术式满意,为一有临床价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带缝茱肌髂骨瓣转移植骨骨加多根钢针内固定治疗肌骨颈骨折20例,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8个月。19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达95%。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1例骨折未愈合,肌骨头坏死;1例骨折愈合后肌骨头坏死。肌骨头缺血性坏死率为10%。  相似文献   

6.
1993年Sajl等报道了胫后肌半腱外移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受此启发 ,1995年 1月~ 1997年 8月采用自行设计方法 ,利用胫后肌腱半腱外移与腓骨长肌半腱内移编织 (简称二腱编织 )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2 0例 ( 2 7足 )随访 2 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 2 0例 ( 2 7足 ) ,男 12例 ( 17足 ) ,女 8例 ( 10足 ) ,年龄 5~ 11岁 ,13例为单侧瘫 ,7例为双侧瘫。所选病例均以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为主 ,且无固定性骨性关节畸形。图 1 胫骨后肌半腱前移 图 2 腓骨长肌半腱前移   ( 2 )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可行性。方法2004年2月~2009年2月期间,对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病例29例,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进行修复后随访1.5~4年,同时对其临床效果采取Baird踝关节评分。结果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对29例患者进行功能评分,其中优8例.良13例,可2例,差6例,有效率79.31%。距骨穹解部硬化并创伤性关节炎5例,踝关节融合6例。结论应用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腓骨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的特点。方法 32例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性骨折,采用腓骨内固定、胫骨闭合性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32例中胫前皮肤条件较差的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性骨折6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5例,斜形、螺旋形骨折17例。腓骨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固定。结果 32例均达临床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4个月,骨折位置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皮肤坏死及感染发生。结论 腓骨固定适合于胫前皮肤条件不好的闭合性或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和胫骨下1/3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我院干1988年4月以来应用皮瓣修复手外伤及疤痕李绪畸形,共25例。手指离断伤13例,应用双V—Y皮瓣修复。指腹缺损伤7例。应用指掌例前移皮瓣修复6例。应用合指背感觉支及指固有动脉的手指中节f7侧离状皮瓣修复1例。先天性近节指间关节屈挛绩三例(8指)。应用“4V-Y”皮瓣,正畸形。担损及虎口部软组织缺损伤1例,应用部分超薄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利m超技部分修复拇指妖组织缺损处。虎口疤痕挛缩略形2例。应用前臂逆行烧动脉岛状神经出瓣f’/复,应川L背皮瓣移植修复大鱼际缺损骨外露1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美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08年3月, 对我院收治的12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 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加植骨的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治疗, 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过分破坏, 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起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 12例患者均得获9~37个月(平均19.8个月)随访. 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 良5例, 可1例, 优良率91.6%. 结论: 采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能良好的复位固定、植骨和早期功能锻炼, 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杨同群  王秉义  张谦  耿喜林  史继德 《甘肃科技》2006,22(7):180-181,184
目的探讨急诊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109例下肢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按OTA分型:A型32例;B型46例;C型31例;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决定手术中是否采用动力型还是静力型固定,股骨干骨折采用手术切开骨折复位,胫骨骨折根据骨折的类型决定是否采用闭合复位还是手术切开复位。结果95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骨不连,2例主钉断裂,经二次手术治疗,均治愈;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11例,经指导加强功能锻炼后,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有6例胫骨骨折患者小腿皮肤表浅感染,经局部清洁换药,伤口Ⅱ期愈合。没有发生骨外露者。结论急诊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坚强,骨折愈合高,患者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手术方法,观察手术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慢性萎缩性鼻炎病例36例(72例),采用带蒂颊肌补牙树脂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随访3个月-4年,根据术前术后症状、体征评分,病理学检查判断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36例显效32例(占88.8%),有效4例(占11.2%)。术后4年随访12例全部为显效。病理学检查粘膜功能恢复。结论:带蒂颊肌补牙树脂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术是治疗慢性萎缩性鼻炎的理想方法,手术难度小,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不同类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35例,其中股骨骨折20例、胫骨骨折15例;选用带有远近瞄准器的股骨、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横形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穿钉;其它类型股骨、胫骨骨折采用开放复位;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采用静力固定并一期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患肢抬高30,术后第3天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主动锻炼有困难者,术后第3天结合CPM机被动锻炼膝、踝关节。结果随访10月-2年4月(平均13月),35例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再发骨折、断钉、感染及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例胫骨远端1/3处骨折出现骨折远端5。向后成角畸形,未出现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针在胫骨股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闭合性骨折39肢,开放性骨折17肢,均采用静力型锁定,静力型变为动力型固定9例.结果:56例平均随访17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结论:在下肢长管状骨折中应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术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作者自1989年起采用病灶清除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慢性骨髓炎19例,经2-6年的随访,结果优17例,良2例,无伤口不愈合或复发者。本文介绍了该疗法的具体做法、优点及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兴平 《甘肃科技》2011,27(12):155-156
探讨了带锁髓内钉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共120例,合并腓骨骨折3例,同时行腓骨骨折固定14例。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除2例延迟愈合外,余均在术后6个月内愈合。术后3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例术前腓总神经瘫的病人6个月恢复正常。无出现术中误伤神经、血管,术后未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肌间隔综合征。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最终结果采用Johner-wruch评分标准,优18例,良2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固定效果可靠,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和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后的愈合,能早期功能锻练,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贵州小型猪牙槽嵴裂动物模型,为牙槽嵴裂的相关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贵州小型猪20只。设计唇腭侧两个"L"型黏骨膜瓣,去除自第一乳侧切牙近中至乳尖牙近中约8 mm×9 mm骨质;将唇腭侧黏膜覆盖骨创面严密缝合。术后通过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检查评价实验结果。结果术后观察10周,所有实验动物所形成的牙槽嵴裂裂隙保持良好,无自愈;软组织愈合良好。结论利用贵州小型猪建立的人工牙槽嵴裂动物模型方法可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自1982-1995年我院共收胸腰椎结核908例。其中的768例780次手术采取了经胸12腰1横突进入病灶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908例中完全瘫痪45例,不完全瘫痪64例。采用此种病情手术方法768例780人次(12例2次手术)减压术109例,术中损伤胸我膜6例。采取经第12肋床或肋下腹膜后进入病灶的31例,术中损伤的胸膜3例。2操作要点切口起自胸棘突旁3-4cm向下沿第12肋下纷至腋后线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拉开骶棘肌。切除第12肋(或第12助骨1段),拔出第12肋骨小头。剪开腰1横突头尖附着的韧带,以骨膜肃离器紧贴腰1横突前面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的治疗手段 方法:采用切开复位、中空加压螺纹钉、骨圆针内固定加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颈移位骨折 结果:术后随访1~9年共4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其他无严重并发症 根据X光片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优24例(占52.17%)、良15例(占32.61%)、可3例(占6.52%)、差4例(占8.70%),功能恢复满意率为91.30% 结论: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移植给缺血的股骨头引入血供,能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20.
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外伤治疗中常见手掌、手背及拇指部皮肤缺损,导致大片肌腱、骨与关节外露,此类损伤大多不宜用游离皮片移植,需要早期应用质地较好的组织修复,才有利于手功能恢复。自1994~1999年,对皮肤缺损面积较大者,采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共9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98例,男76例,女22例,年龄16~58岁。损伤原因:切割伤51例,挤压伤47例。皮肤缺损部位:拇指部36例,手掌部35例,其他手指部12例,手背部6例,腕掌部9例。皮瓣类型:带指动脉、静脉、神经蒂岛状皮瓣36例,远位皮瓣62例,其中胸腹部皮瓣51例,髂腹股沟部皮瓣11例。皮瓣面积:最大14 cm×9 cm,最小5 cm×2.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