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轴承--螺旋油楔动静压轴承.该轴承的结构能加速润滑油在轴向的流动;在周向两相邻油楔之间无润滑油流动.这样轴承的温升大为降低.该轴承具有高速、低温升、高抗振性优点,是高速主轴理想的轴承.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轴承-螺旋油楔动静压轴承。该轴承的结构能加速润滑油在轴向的流动;在周向两相邻油楔之间无润滑油流动,这样轴承的温升大为降低,该轴承具有高速低温升、高抗振性优点,是高速主轴理想的轴承。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曲轴主轴承THD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重载滑动轴承中温度对轴承润滑特性的显著影响,对柴油机曲轴主轴承进行了THD模拟计算研究,将雷诺方程,能量方程和热平衡方程结合起来,对动载轴承动压流体润滑油膜进行了热平衡计算,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轴心轨迹的计算。对计算结果显示出轴承的几何形状,润滑油类型和进口油温均对轴承润滑特性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润滑油黏度对碰摩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非线性油膜力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碰摩故障的转子 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用Runge Kutta法详细分析了该转子 轴承系统的碰摩故障特性,发现了由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运动、阵发混沌等多种进入混沌运动的道路.并深入研究了改变轴承润滑油黏度对具有碰摩故障的转子 轴承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轴承润滑油黏度的降低,转子响应在二倍临界角速度以上的混沌区域扩大了,但是润滑油黏度的降低对转子系统在亚临界区域的运动状态影响不大·该结果为碰摩转子 轴承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对主轴承结构参数和润滑油参数进行优化匹配,根据动载滑动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结合AVL Excite软件对CA4D32柴油机主轴承进行多体动力学与弹性流体动力学耦合仿真.精确选取标定工况下影响各主轴承润滑性能的轴承宽度、供油压力、供油温度、润滑油类型、径向间隙、轴瓦油槽方向、轴颈油孔位置等关键因素,以最小油膜厚度为优化目标,基于正交设计法,确定各主轴承润滑性能最优参数组合,并对该参数组合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各主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增大9.1%~32.1%,一个循环内最小油膜厚度明显增大且其波动趋于平缓;各主轴承总摩擦功率损失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轧机动压油膜轴承润滑油量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给钢铁企业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给出了油膜轴承润滑油量的相关理论计算方法和经验公式,分析了影响油膜轴承润滑油量的具体因素,并且结合实例对给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经验计算方法如根据轴承热平衡方程求润滑油量和根据轴承相对间隙及偏心率求润滑油量、数值计算方法以及理论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能够满足生产要求;而根据生产中常用简化公式的经验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型油膜轴承试验台,对三种不同的润滑油进行了测试,对油膜轴承内油膜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采集的实验数据得到了不同油品在相同工况下的油膜温度变化曲线图,获得了润滑油温度随着试验台运转时间变化的曲线,为油膜轴承润滑油性能的分析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同时为油膜轴承润滑油的选取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薄壁的概念,建立了具有内热源——润滑油摩擦发热情况下的轴承、润滑油和轴三容薄壁系统的热平衡方程,得到了精密机床轴承,润滑油和轴温升的解析解,继而讨论了轴承的最大温升和热平衡态的判别,最后对JB-2278-78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转速轴承寿命试验机温度监控点较多且温度传感器类型不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多点温度监控系统。该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信号送入温控仪表,通过串口实现仪表与上位PC机的数据通讯,利用LabVIEW编程实现温度显示和控制、超温报警停机、数据存储和查询等功能。经试验证明:系统运行良好,温度数据传输速度较快,润滑油油温控制精确,有效地提高了轴承试验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并车箱离合器空套轴承润滑不良及油脂积存干裂的现象,分析研究了空套轴承安装方式和润滑油道结构形式的缺陷。通过对润滑油道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从而减小了内、外轴承之间的环空容积,提高了润滑油道的畅通。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润滑方式避免了润滑脂积聚沉积,保证了空套轴承的正确润滑,增强了设备运转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轴承刚度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局限性的问题,通过实验方法建立基于超声波的油膜刚度测试模型,并运用现代微观理论建立了滚子轴承的接触刚度分形模型,推导出油膜刚度和接触刚度与径向载荷的关系。研究分析表明随着径向载荷的增加,油膜刚度和法向接触刚度不断增大。为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某型圆柱滚子轴承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得出该滚子轴承的径向刚度。结果表明:油膜刚度与径向载荷成线性关系,随着径向载荷的增大,法向接触刚度增长速率变缓。  相似文献   

12.
深浅腔动静压轴承油膜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用于某高精度数控车床主轴部件的深浅腔液体动静压轴承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理论建模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深浅腔动静压轴承油膜特性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的转速、供油压力、偏心率、油膜厚度和深腔夹角等因素对油膜承载力、进油孔流量和油膜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油孔流量随主轴转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主轴偏心率的增加逐渐减小;油膜温度随外部供油压力的增加逐渐减小且趋于平缓;油膜厚度在0.03mm左右时承载力和温升最合适;在深腔夹角为10°时,油膜的动压效果最明显,油膜承载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测井资料对辽河油田滩海区十几口油井主要储层进行了精细评价及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并建立了该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储层质量评价的解释标准、权系数和指标.岩性精细评价总体上与该区钻井取心及地质录井资料一致,储层物性、含油性及盖层质量评价解释结果也与相应的试油结论吻合.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区储层特点、储层质量和物性及含油性的关系,阐明了该区油气层分布规律,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球磨机静压轴承油膜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球磨机静压轴承经常发生烧瓦现象,基于热传导理论,对静压轴承油膜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得到了油膜温度场分布.研究表明: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可以揭示轴瓦面油膜温度分布,解决实际工程中由于油膜很薄导致静压轴承内部温度场无法直接测量获得的问题.油膜产生温升主要是受到剪切及系统发热造成,使得油液粘度变小,从而造成油膜的刚度和承载力等性能的改变.温度峰值区出现在靠近油膜边界处,为防止温升过高,可采取风冷、降低轴瓦比压等措施.分析结果对深入研究静压轴承运行过程中油膜的动态变化和传热机理、优化设计方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轧机轴承破坏的形式之一是内圈引导挡边油沟处的破损.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轴承内圈,特别是对挡边油沟部分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计算,为轧机轴承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油井特别是深井和超深井的套管柱设计中,对卡瓦内悬挂管柱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提出了一种解析计算方法,将管柱视为薄壳,分别按照第三强度理论和第四强度理论计算了卡瓦内管柱的弹性承载能力,并用有限元方法和原尺寸套管的实物试验分别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解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这种解析方法可以作为卡瓦内管柱弹性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滚动轴承是精密机床、特种车辆等重大装备的关键支撑零部件,其润滑性能直接决定了轴承的稳定服役性能,进而影响到重大装备的工作性能指标.基于理论仿真及实验研究,开展了油气润滑滚动轴承宽域润滑参数下的运行特性研究.结合多相流动分析技术,研究了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内部油气的流动状态,揭示了轴承内部油气流动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滚动轴承润滑性能试验验证平台,实验分析了不同润滑参数对轴承温度的影响规律,获取了特定转速下温升最小的轴承润滑参数,证实了滚动轴承不同润滑参数对其服役性能的影响程度.研究工作对于滚动轴承宽域润滑状态下的服役性能分析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轴承-转子系统中滚动球轴承的动力学相似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轴承-转子系统缩尺模型中轴承的动力学相似设计问题,基于量纲分析法和相似π定理,建立了轴承-转子系统中滚动球轴承模型的动力相似准则,获得了滚动球轴承模型与原型各动力参数的相似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滚动球轴承刚度计算公式得出刚度与基本参数之间的相似关系,并进行了滚动球轴承接触变形和最小油膜厚度的数值验证.最后通过设计实例说明了所建立的相似关系在实际轴承-转子模型设计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轴颈倾斜的径向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联立求解质量守恒的广义Reynolds方程、能量方程、固体热传导方程和固体变形方程,建立了轴颈倾斜的径向轴承三维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TEHD)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轴颈倾斜径向轴承的TEHD性能.结果表明,弹性变形和热变形都对轴颈倾斜径向轴承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当只考虑弹性变形时,油膜厚度变化曲线出现了局部“凸”的形状,且最大油膜压力减小;当只考虑热变形时,油膜厚度变化曲线出现了局部“凹”的形状,且最小油膜厚度增大,但热变形对最大油膜压力的影响不大;当同时考虑弹性变形和热变形(即完整的TEHD模型)时,轴颈倾斜径向轴承的所有性能参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于重载高速的操作工况,有必要建立轴颈倾斜径向轴承的TEHD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