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沸石对于亚硝胺的吸附和裂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D)、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技术研究吡咯烷亚硝胺(NPYR)和二甲基亚硝胺(NDMA)等亚硝胺在NaY,NH,NaZSM-5,HZSM-5等沸石上的气相和液相吸附及催化分解,并剖析其产生分布:NaZSM-5与NaY沸石上NPYR裂解产物与热裂解产物非常相近,而H型沸石如HZSM-5与HY上发生了H^ 参与的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则是以亚硝胺还原及开环物种为主。亚硝胺在H^ 型与Na^ 型沸石上分别是以酸催化剂及自由基热裂化进行裂解反应的,沸石上的质子酸中心是沸石催化降解亚硝胺的活性中心。ZSM-5沸石能够从溶液中强吸附NPYR类亚硝胺,而且在常温下很难解吸,这将有利于沸石在环境保护中消除亚硝胺的污染,和773K活性的NaY沸石相比,未经活化样品的NPYR-TPSR谱图上裂解产物NOx的峰形状及峰位置基本不变;据此可推测,沸石上已吸附的水不仅不影响NPYR的吸附,而且可能有助于NPYR的裂解。这意味着沸石可以无需高温活化而能直接用于去除亚硝胺。  相似文献   

2.
沸石对于亚硝胺的选择性吸附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沸石能选择性地强吸附亚硝胺 .气相中的吡咯烷亚硝胺 (NPYR)和二甲基亚硝胺 (NDMA)被沸石吸附后 ,5 2 3K以上才脱附 -分解 .实验表明沸石添加剂并未影响卷烟的物理性质和燃烧 ,烟气中的烟草特有亚硝胺 (TSNA)明显减少 ,有益于保护环境和吸烟者的身体健康 .  相似文献   

3.
沸石对于卷烟烟气中亚硝胺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各种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侧流烟气中的亚硝胺含量,并将之与卷烟焦油和烟气烟碱量相关联。实验证明:烟气中的亚硝胺来源复杂,通过降低卷烟焦油含量并不能有效去除侧流烟气中的亚硝胺。相反,采用沸石添加剂通过原位吸附-催化法去除则更见效。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市售各种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阴燃烟气中亚硝胺的含量,并探讨了与卷烟焦油和烟碱量的关联,实验证明:降低焦油对于减少卷烟阴燃烟气中亚硝胺含量的作用很有限,而采用选择性吸附/催化分解亚硝胺的添加剂等降害新技术则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吸附热预测吸附等温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测定了N2在沸石分子筛、C26在活性炭、CO2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求得等量吸附热,再利用所得的吸附热预测其它温度的吸附等温线数据的方法。将吸附热预测的等温线与实验值及插值法内插得到的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吸附热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此外还对文献数据利用等量吸附热预测较高压力(650kPa)下的等温线,均与文献中的实验值一致,为吸附工业操作需要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数据和吸附过程的模拟与设计提供了简便,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典型吸附材料对含Cs废水的吸附效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活性炭、高岭土、蒙脱土、膨润土、沸石和凹凸棒土6种典型吸附材料,通过静态批实验,探索吸附过程关键影响要素(吸附时间、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和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实现6种吸附材料对含铯(Cs)废水的吸附效能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吸附时间内,6种吸附材料对Cs的吸附效能由高到低排序为沸石、凹凸棒土、膨润土、蒙脱土、活性炭、高岭土; 沸石对Cs的吸附率几乎不受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其余材料适合在偏碱性环境中、30 ℃条件下去除Cs;活性炭、高岭土、蒙脱土和凹凸棒土均适合在低初始质量浓度下去除Cs;6种吸附材料对Cs的吸附过程均非单一吸附机制,而是多种吸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6种典型吸附材料中,沸石、凹凸棒土与膨润土对含Cs放射性废水的处理具有明显效果,特别是沸石,吸附性能好且适应性广泛,在放射性废水的处置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室温下在实验装置上用工业吸附剂(活性炭、硅胶、氧化铝、沸石)对工业糠醛进行吸附干燥,测定出各种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及动态附量。在此条件下,糠醛的最大干燥程度在93.5%~98.2%之间。最有效的吸附剂是NaA型沸石,它以较高的动态吸附、较低的结焦性、较高的稳定性(20个周期)优于其它工业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含磷化合物的大量使用导致水体中的磷含量偏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沸石作为一种新型除磷剂,研究其在不同吸附时间,沸石质量,吸附温度等条件下的吸附效果。总结并讨论比较经过硫酸铝,硫酸镁等物质预处理过的沸石在实验中的吸附效果,最后得出吸附效果最佳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9.
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已被人们所公认,为了引起人们对亚硝胺的重视,本文论述了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反应及其对人体的危害,通过该文,人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自然界中的亚硝胺及其前体物质进入人体,从而预防亚硝胺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天然沸石颗粒处理模拟氨氮废水,对比研究了常温和中高温下沸石吸附效果的差异,探讨了高温下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并优化了高温下沸石吸附氨氮废水的操作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适合处理高温氨氮废水;氨氮在天然沸石颗粒上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达到极显著相关(R2>0.99);在50℃以上的高温氨氮废水中,沸石用量在40~50g/L,沸石粒径为1~2mm,搅拌转速为400~800r/min,pH值维持在5~8之内,此时沸石的氨氮吸附质量比达到2.0mg/g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红外吸收光谱、29Si魔角固体核磁共振、超微量电子真空吸附天平及化学分析研究水热处理对硅沸石(silicalite-1)的结构及吸附性质的影响.长期的高温水热处理,使含钠量不同的硅沸石发生结构脱铝、脱羟基作用,并会改变硅沸石骨架在室温时的对称性.经长期的高温水热处理,钠含量低的硅沸石,其Si—OH及Si(1Al)结构缺陷会消失,晶格趋于完美,而钠含量高的硅沸石,会发生部分骨架崩塌.硅沸石的疏水亲有机物的吸附性质主要取决于微观的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改性沸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酸、碱、盐浸泡改性和高温焙烧改性等方法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沸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定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对沸石表征,HAMZ相比天然沸石的比表面积由6.55 m2/g增大到9.53 m2/g,细孔容积由4.75 mm3/g增大到11.49 mm3/g,孔道中原有半径较大的阳离子减少,吸附活性中心增加.盐酸改性沸石(HAMZ)对诺氟沙星的最大吸附量提高了41.0%.HAMZ对诺氟沙星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可自发进行,反应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吸附作用力表现为静电作用力、氢键作用、电子供体-受体作用和-作用.该研究为水中诺氟沙星的去除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扬州古运河沉积物为对象,将从中驯化分离到的土著硝化、反硝化细菌固定于斜发沸石之上,构建原位联合修复技术并应用于试验水体;着重考察斜发沸石吸附—解吸特性及挂膜前后对沉积物NH4 -N释放的抑制效果差异。结果表明:25℃下,斜发沸石对NH4 -N去除率可达90%以上,吸附极限4.761905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温度上升有利于沸石对NH4 -N吸附;斜发沸石去除NH4 -N以离子交换为主,吸附为辅,在不同的NH4 -N浓度序列下(10~300mg/L),KCl溶液对沸石的解吸率均高于NaCl和CaCl2溶液;通过结合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挂膜沸石NH4 -N去除率高于无生物膜沸石(前者12d接触去除率达94.64%),可有效抑制沉积物NH4 -N释放,并兼具脱氮功能,从而降低污染底泥氮负荷。  相似文献   

14.
以膨润土为主要原料,碱熔制备A沸石,结合静态吸附实验,研究膨润土、A沸石对溶液中锶的吸附以及吸附过程中动力学和热力学. 结果表明,膨润土、沸石对Sr2+的吸附能力受初始浓度影响,膨润土、沸石在吸附过程中的规律趋势大致相同. 膨润土和沸石对Sr2+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机制为单分子层的阳离子交换吸附.膨润土和沸石对Sr2+的吸附机制相似,其动力学吸附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的拟二级动力学吸附过程. 对吸附前后的膨润土、沸石进行XRD、SEM表征分析,膨润土、沸石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吸附不会对自身骨架结构产生严重破坏或影响. A沸石对Sr2+的吸附量约为膨润土的3.9倍,表现出比膨润土更优秀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沸石-水的吸附特性及其制冷/热泵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吸附理论,利用朗格缪尔模型和巴兰尼吸附位能理论模型对沸石13X-水的实测平衡数据进行等温吸附曲线拟合。计算出沸石13X对水的单层分子吸附能力以及等量吸附热。以朗格缪尔模型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绘制出沸石13X-水吸附对的lgp-1/T图。该图用以对吸附制冷或热泵过程进行热力分析,揭示出工作条件对吸附系统循环特性的影响,为吸附制冷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人造沸石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得磁性沸石,并对其吸附溶液中氨氮的性能进行了评价,XRD和FTIR分析表明:Fe以Fe_3O_4的形式存在于磁性沸石中;磁性沸石吸附溶液中的氨氮是一个自发的放热反应,吸附速率较快,10 min即达到吸附平衡;溶液pH 3~11时对吸附未产生明显影响,但pH低于3或高于11不利于吸附;25℃、pH为6条件下,磁性沸石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为42.41 mg/g.  相似文献   

17.
沸石分子筛对甲醛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5A,ZSM-5,10X,13X型沸石分子筛吸附甲醛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10X沸石对甲醛的吸附量较高,穿透时间延长. 用低温氮气(77.4 K)吸附法测定了各样品吸附等温线,用密度函数理论计算出各样品的孔径分布. 推知沸石的孔径和沸石骨架中的阳离子对提高甲醛的吸附性能起了主要作用. 分析了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和10X分子筛活化后重复使用的情况. 结果表明10X沸石对4 mg/m3的低浓度甲醛气体在较长时间内去除效率在90%以上;重新活化后,仍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粒径为 1 ~1. 5 mm 和 2 ~4 mm 的细、粗两种天然斜发沸石为实验材料,进行氨氮吸附等温线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沸石对雨水中氨氮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实验沸石对 NH+4的吸附等温线符合 Frundlich 公式,且细沸石和粗沸石对氨氮吸附量的极限值分别为 5. 83 mg/g 和 18. 375 mg/g;细沸石比粗沸石有更好的吸附效果;粗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反应为一级反应,吸附速率常数为 0. 022 212 g. m 2. h 1。  相似文献   

19.
采用碱溶液浸泡及高温加热的方法对天然沸石进行活化,通过批实验考察了活化前后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分析及脱附研究。结果表明:沸石粒径越小,对氨氮的吸附能力越强;较小粒径沸石(1.5 mm)经低浓度石灰水浸泡、150℃加热活化后,氨氮单位吸附量提高了11.2%和13.2%,但对较大粒径(3 mm)沸石的活化效果不明显;弱酸性条件最有利于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沸石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氨氮平衡浓度的增大而增大,Freundlich方程比Langmuir方程更适用于描述氨氮在沸石上的吸附行为;相比假一级动力学模型,假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在10 mmol/L Ca(OH)2中,氨氮的解吸率是在相同浓度Na Cl溶液中的3.5倍,即利用碱溶液作为沸石的洗脱剂,可大大提高其再生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对沸石吸附甲醛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用氢氧化钠、盐酸及有机改性的沸石对吸附甲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改性的沸石对甲醛的吸附要比天然沸石和无机改性沸石对甲醛的吸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