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教体结合模式下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个案研究方法分析高级中学体育生招生、学习、训练、管理经验;通过文献法把握了解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内涵。结果统一招生与优秀苗子重点选拔是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体育特长班的建立是落实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教体结合培养机制的前提;依据训练基础,因材施训是体育训练普及与提高的关键;改革高校体育生培养机制,是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结论高中阶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必须加强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之间的衔接,以向高校输送优秀体育生源为目的,建立从招生、训练、学习、管理到输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肖留根 《科技信息》2009,(36):199-200
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方式,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教育系统为主,通过学校课余训练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模式,推动普通高校"体教结合"健康、持续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运动员的素质,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效益,充分发挥"体教结合"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体教结合"能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的优势,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体教结合"的内涵、形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姜静静 《科技信息》2013,(18):315-315
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得出,现在高校开办高水平训练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竞赛,提高学校知名度。与向国家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承担奥运争光计划等目标相背离。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当采取建立由小学到大学一条龙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真正实现"体教结合",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学校后进入体育专业进行学习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宗友  李芬 《科技信息》2013,(18):312-313
本文通过对举国体制的概念,背景以及举国体制与体教分离在竞技体育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体教结合完善举国体制是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全面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在国家体制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教结合"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体教结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学、训矛盾突出,人才培养单一.②陈旧价值取向制约认识程度.③师资力量有限,人才发展受阻.④体、教双向并行,收效甚微.并针对诸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院校试行"体教结合"22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建立了一批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培养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体育人才,在国内外竞技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促进了大、中、小学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源严重缺乏、生源质量较差、经费短缺、竞赛体制不完善、教练员队伍素质和"学训"矛盾突出等。  相似文献   

11.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两个纬度出发,从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运动员个体健康、求知、升学、择业的需要等方面论述了我国"体教结合"的必然性,为我国"体教结合"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拳击是新疆发展竞技体育的重点优势项目,其成功与辉煌背后的潜在威胁已经开始显现。如何实现新疆拳击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妥善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是新疆体育主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总体构架和具体措施两个角度,对新疆拳击队"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以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运动学校)为主体的多种培养渠道共存的拳击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志成 《科技信息》2013,(16):300-300,255
"体教结合"能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的优势,促进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体教结合"的内涵、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我国青少年足球中实施"体教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华  周菲 《科技信息》2007,(7):182-183
“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它是将“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符合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研究。“体教结合”工作在高校已初见成效,但作为体育大国,教育资源落后,经济欠发达等一系列原因。“体教结合”在我国还不能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发展。本文采用资料法,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科学研究发法对高校的“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体制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符合我国现有的发展现状,适应中国国情,是中国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的选择,符合中国高校发展的需要,但作为起步晚,起点低的中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现在仍在探索发展中,“体教结合”模式在高校的发展中还有许多矛盾与困难,如何使“体教结合”在高校快速发展起来,本文提供相应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加快我国高校现有“体教结合”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发挥体育、教育两大国家人材培养系统的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体育人材培养规律的新体制,是体教结合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两者的结合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讨论、以寻求解决人才培养主要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震宇 《科技资讯》2008,(30):246-24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以及部分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体教结合”的目前的现状及实施方法进行研究。试图为我国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方法上提供一些思路,以供研究着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旭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4):103-107
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把握好发展的主线,导致在20多年后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发挥所期望的效果.以人文关怀为视角,重新思考这一命题,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以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前提,通过剖析当前体教结合的困境,提出体教结合模式改革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体教结合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结合的重要方式,而“一般混合型”是高校体教结合模式中的重要类型。“一般混合型”模式尽管在我国有快速的发展,但存在着管理模式不到位、学生训练和学习时间冲突、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教练员的心理压力大、训练积极性不高以及经费投入等后勤保障不力等问题,制约着高校体教结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应该采用多种措施,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训练时间、加大师资投入、挖掘自身优势、缓解经费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教结合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太斌  罗敏  朱生根 《科技信息》2012,(34):350-351
体教结合”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决策性发展方向,目前主要在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和少数大城市名校进行了中小学与高校运动队的一条龙人才选拔模式的研究,这显然不能涵盖国家对“体教结合”理解的全意。本文立足于目前我国普通中小学及地方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所存在的现状,总结在中小学真正实施体教结合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以期为全面开展体教结合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