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邵国良  王满四 《系统工程》2004,22(12):31-33
公司治理问题的由来在于代理成本的存在,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是由不同的融资方式决定的。因股权融资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包括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以及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以股权人的视角,在对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作出界定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与效率度量等方面,对股权人的公司治理机制与效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分析或有可转换债券对项目投资时机、管理者薪酬价值、公司证券价值、资本结构和债务代理成本的影响。显式地给出了管理者薪酬和公司证券的风险中性定价。结果表明,或有可转换债券具有公司治理和融资优势。通过科学地设置转换边界或有可转换债券可以减少管理者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的行为,进而消除债务代理成本;或有可转换债券降低了企业违约概率、提高了公司的杠杆率、增加了管理者的薪酬价值和公司总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端  陈收 《系统工程》2006,24(12):60-65
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权益再融资行为进行事后效果评价,从实证的角度探寻在市场有限理性条件下,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动因和机理。研究发现,公司的权益再融资公告具有显著为负的价格效应,不同的权益发行方式具有不同股价效应.不同的市场态势中逆向选择成本的大小也不同;另外权益融资公司的长期市场回报呈下滑趋势,主要与权益发行前市场投资者的估价心理等因素有关。当公司的股票处于高估状态时,公司愿意通过权益进行融资,并且如果短期的信息成本(宣告效应)不占主导优势.那么可能出现伴随股价高估而来的投资过甚或募集资金滥用,这样长期的投资回报与高估水平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动。在牛市这种联动关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及股价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拟发行及正式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的分析,探讨上市公司选择可转债进行融资的动因,发现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主要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和间接地股权融资。对股价效应的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股东大会拟发行公告日当天的平均超额收益显著为负,而获准发行及正式发行公告日后一天存在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对股价效应影响因素的截面回归结果发现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与股价效应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资本成本视角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  陈收 《系统工程》2008,26(3):45-52
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与经典理论相悖的股权融资偏好,在分析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计量和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探析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对融资决策的约束力,以挖掘隐含在资本成本背后的引起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内外部制度动因.实证结果表明股市的制度缺陷和上市公司治理的无效造成了中国上市公司权益融资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偏离,引起了上市公司普遍的对股权融资"免费资本幻觉",进而滋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6.
在He(2011)动态代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行为敏感性债券,研究企业发行行为敏感性债券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与普通债券融资相比,行为敏感性债券可以提高股东预定的努力程度,同时也可以缓解债务积压;随着行为敏感性债券的风险补偿测度的增加,企业最优杠杆以及企业破产水平递减,初始券息呈现倒U型变化;而随着企业波动率的增加,股东预定的努力程度会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把控股股东代理的影响内生到实物期权模型中,分析了控股股东代理对负债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控股股东的存在加大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并导致企业过早投资.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提高,负债融资代理成本逐渐降低,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具有激励效应;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程度的加大,资产替代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表现为负债代理成本逐渐提高,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具有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经营的核心目标为股东财富最大化,预期权益回报率是衡量股东财富变化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了杠杆率对上市公司预期权益回报率的影响,据此讨论是否存在最大化预期权益回报率的资本结构.财务困境成本与代理成本的存在,使得我们难以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角度研究最优资本结构,因而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角度着手研究更为现实,隐含资本成本能较好地代表股权投资者的预期收益,进而反映股东财富的变化.本文使用Gebhardt-Lee-Swaminathan (GLS)模型对隐含资本成本进行测算,以此衡量预期权益回报率.本文通过实证发现,上市公司的杠杆率与预期权益回报率呈现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使得预期权益回报率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当杠杆率高于最优水平时,去杠杆有利于增加股权投资者的预期收益;而当杠杆率降至最优水平之下时,加杠杆有利于增加股权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相似文献   

9.
公司内外融资成本差异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要话题,其主要体现为融资约束。本文从公司边际融资成本着手,构造理论模型来刻画公司边际融资成本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并用公司治理水平指数和权益资本成本指标来代替公司边际融资成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外部边际融资成本与公司投资负相关,与投资-现金流敏感系数显著正相关,并且这一相关性随边际融资成本的增大而降低。同时发现,较密切的政企关系和市场竞争不足会软化公司的融资约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可转债特别向下修正条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债的特别向下修正条款赋予了发行公司在不同市场股价下调节其股权融资成本的权利,目的是确保债券持有者在债券到期日前尽可能多地实现转股,因此有必要讨论在初始转股价格确定的情况下,应如何设定特别向下修正条款,使债券持有者在到期日前执行转股的概率最大,从而也可以间接地减少回售的可能性.本文根据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目的,以量化的形式给出了其特别向下修正务款的最优设计方案,通过与真实市场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其结果同实际情况吻合得很好,同时得到了中国大多数可转债的特别向下修正条款在最大化转股概率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缓解回售压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By incorporating the factor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into real options models, the effect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on the agency costs of debt financing is analyzed syntheticall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increases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creditors and shareholders and induces more early invest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cash flow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he agency costs of debt financing decreases, which testifies the “incentive effects”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With the increase of separation of cash flow rights and control rights, asset substitution problem becomes severe and the agency costs of debt financing increase, which testifies the “entrenchment effects”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外部融资具有通过调整可操纵应计利润来提升报告盈余的强烈动机。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9-2005年财务数据为样本,应用横截面修正Jones模型估计盈余操纵程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与权益发行、债务发行和留存收益变化,以及资本结构变动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不仅在权益发行之前提高报告盈余,而且在选择债务融资之前也普遍具有提高报告盈余的倾向,表现为权益发行率和债务变动率都与滞后一期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正相关,而留存收益变动与滞后一期的可操纵应计利润负相关。本文还发现由于受股权融资、留存收益变动和债务融资对资本结构的综合影响,可操纵应计利润与资本结构变动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市场的不完备性,本文基于效用无差别定价原理,研究公司证券主观价值,分析最优资本结构,计算最优破产触发水平. 本文发现:1)对于给定的债券发行量,随着非系统风险增加,股权主观价值逐渐减小,财务杠杆逐渐增大,这一结果与完备市场相反;2) 与完备市场下资本结构相比,非完备市场下最优财务杠杆较小,债权的收益率溢价较大;3)股权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溢价随着公司收益流增加而减少;4) 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和非系统风险对破产选择、股权和债权的主观价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终极控制人代理、两权分离模式与控制权私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终极控制人代理框架下,研究了三种不同控制机制的控制权私利水平与行为特征.结果表明:1)控制人私利水平与两权分离度正相关,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负相关,与股东权利法律保护程度负相关;2)双重股权结构下,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私利水平随着优先股投票权倍数的增大以边际递减的速度增加,通常选择10倍投票权的优先股设置模式;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私利水平随金字塔层级增加以边际递减的速度增大,通常选择3层左右的控制链层级模式;交叉持股结构下,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私利水平随集团内控制的公司数量增加而增大,倾向于创建庞大的"企业帝国";3)数值模拟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私利水平在6%~8%之间.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股权较为集中的资本市场背景,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最终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企业负债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大,企业的负债率即越高,反映了"股东-债权人"冲突在集中股权结构下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负债融资不仅难以发挥应有的相机治理作用,还可能成为最终控制人利益侵占的对象.研究同时发现,对于最终控制人兼任企业的最高级管理者或者所持现金流权越低的公司,其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负债率的负相关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说明该种情况下的"股东-债权人"冲突也更加严重.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最终控制人可能会通过提高负债率实现风险转移和利益侵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假设企业家是时间偏好不一致的且属于成熟型,企业现金流服从双指数跳过程,利用资产定价理论,解析地得到了企业股权,债券价值以及最优破产水平.分析了时间偏好不一致对成熟型企业家的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破产决策以及风险转移动机和债务积压问题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较时间偏好一致而言,成熟企业家往往选择较小券息,较高的破产水平.时间偏好不一致减弱了成熟企业家的风险转移动机,却加剧了债务积压程度.尤其是,本文模型给出了"债务保守"之谜的一个新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1999~2006年期间有效数据为样本,本文利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和OLS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股价效应和企业经营绩效对中国上市公司双重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股价效应和企业经营绩效一方面通过权益融资的市场时机效应影响了双重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选择,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以市值账面比表示的股价效应同时也包含企业增长的信息,与较低的目标资本结构相关,而企业经营绩效则通过影响资本结构的偏离而与杠杆率呈负相关关系,这与动态平衡资本结构理论假设一致.因此本文认为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和动态平衡资本结构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概股企业私有化退市背景,分别建立了中概股企业继续海外上市与私有化退市两种情形下的企业价值模型,模拟控股股东私有化退市决策的权衡过程。结果表明:存在一个净现金流临界值,当中概股企业的净现金流大于该临界值时,继续海外上市时的企业价值更大,控股股东应选择继续海外上市;反之应选择私有化退市。中概股企业继续海外上市的资本成本率和上市维持成本越高、获取净现金流的能力越弱,净现金流临界值越高。私有化退市后的资本成本率越低以及获取净现金流的能力越强,净现金流临界值越高。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并以智联招聘私有化退市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结论对中概股企业私有化退市决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