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时代语境、学术语境和学者问题意识的角度,考察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趋向,提出当代中国民俗学正经历从学科身份确立到学术品质更新的过程,包含了传承经典和知识创新两大主题。首先评述中国民俗学界建立和发展社会科学性质的民俗学的主张;其次评述中国民俗学界有关田野民俗志的新学说;最后讨论历史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等领域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当今民俗学元老,中国大陆首推钟敬文教授,在台湾则非娄子匡教授莫属。娄子匡,小钟敬文二岁,1905年生于浙江绍兴。中学时代,即在舅父顾仲雍、老师赵景深的鼓励与指导之下,开始采集民间文学,陆续出版《绍兴歌谣》(1928)、《绍兴故事》(1929)、《赵歌百曲》(1931)等书,从此与中国民俗学结下不解之缘。在1949年迁居台湾之前,娄子匡教授曾于对日抗战期间任国民党驻浙办事处主任,官拜文职少将;不过,他最为人所称道的,仍是在民俗学事业上的卓越作为,包括与顾颉刚等人在杭州创立中国民俗学会,又一口气同时在7家报纸主持7种《民俗周刊》,每周邮送给13…  相似文献   

3.
中国台湾学者陈益源博士的《民间文化图像——台湾民间文学论集》一书已于2001年12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陈益源博士现任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在古典小说、民间文学、民俗学和域外汉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民间文学图像》一书是作者最新结集的一部专门研究台湾民间文学的专著,收有《明清时期的台湾民间文学》、《中国大陆整理出版的台湾民间文学》等10篇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在近年新作。该书作为由徐杰舜、周大鸣主编的《人类学文库》之一种,为读者了解台湾民间文化及其研究现状打开了一个通明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柯 杨教授 ,原籍甘肃宁县 ,1935年出生于兰州。 195 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 ,留校任教至今。曾兼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目前仍兼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和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柯杨先生师从钟敬文教授 ,长期从事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先后开设“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俗学”、“神话研究”、“花儿研究”、“民间文学专题讲座”、“民间文学研究方法论”等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课程。他以长期田野作业得来的丰富资料和深厚…  相似文献   

5.
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而言,类型和母题索引不仅仅具有资料学意义,而且它也是科学方法的基本工具。类型索引的编制与民间文学的研究动态密切相关,它的编制呈现了民间文学研究思潮的变迁。中国民间文学类型、母题索引的编纂缘起于19世纪80年代,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编制史的梳理过程,可以看到由于编纂者和编纂时代以及所涉及资料不同,它们的适用范围以及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思想史上的意义亦大不同。《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与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ATU分类法"相契合;编纂者在书中列举了汤普森母题项,这使得读者可以了解中国神话在世界的位置以及它与世界民间叙事的关联;同时此索引编制中标注的关联项使读者能在中国神话各个类型中建立通道。《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适应了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数字民俗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它的编纂模式适用于历史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数据库之建设,是人文科学领域研究新方法的前行者。但由于本编目出版时间尚短,其意义与价值尚停留在理论层面,不知未来的践行中,是否能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6.
一、意义与方向历史民俗学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民俗学是研究历史上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理论的学问。历史民俗学是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历史民俗学在中国尤其具有民族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蒲松龄的生活道路、所处时代状况探讨其重视学习民间文学的原因,并从情节、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结构以及语言等方面论述了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还论述了蒲松龄有意识地学习民间文学的进步思想及其小说中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自一九七八年顾颉刚等七教授上书中国科学院,提出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建议后,中国民俗学在党的关怀下获得了新生;而一九八三年五月,“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则是中国民俗学研究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民俗学的研究从此必将开创崭新的局面。但是,如何建立中国民俗学,仍然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在此,仅就管见所及,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大家。首先,建立中国民俗学,必须肃清“左”倾思想的影响。在解放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民俗学何以被打入“冷宫”,视为“禁区”,而成“绝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9.
金荣华先生,江苏无锡人,1936年生,在上海读小学。1949年到中国台湾读中学、大学、研究生。中国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法国巴黎大学作研究。曾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理事长。金先生受中国文化熏陶,游访世界各地,见深识广,凡所论著,往往涉及中外材料之比较研究,撰有《比较研究》一书。金先生关心民间文学民俗学几十年:1.组织考察队伍,在台湾各地进行民间文学与民俗事象考察。先生主张…  相似文献   

10.
杭州中国民俗学会是中国民俗学发展史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建立起一个松散的同仁性组织,还在于通过民俗学者,尤其是钟敬文先生的努力,使中国民俗学开始变得成熟和具有现代性,对后来的民俗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是学科发展的自然要求 ,也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可以避免学术进程中的某些偏离正轨的倾向。民俗学在中国已有了相当悠久的历史 ,再加上许多学者的努力 ,目前已形成了中国民俗学的独特性格———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建设民俗学的中国派 ,其功用和目标在于清理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财富 ,增强国民的文化史知识和民族意识与感情 ,资助国家新文化建设的科学决策 ,丰富世界人类文化史与民俗学的宝库。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结构体系应包括理论民俗学 ,记录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等方面。今后的工作也应围绕着建设机构 ,开展课题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文化学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人文学科 ,徐华龙是其学者群体中的一位佼佼者。徐先生研究的民间文化学领域 ,主要表现在民间歌谣、神话与鬼话、民俗学三个方面。在徐先生身上有着敢于开拓、善于思考、注重实证等体现着新时代特点和人文精神的鲜明个性。徐先生还为中国民间文化出版事业奉献了辛勤的劳动  相似文献   

13.
历史民俗文献是中国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民俗文献是记述华北地区民俗事象的文献,华北地区因为环境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亚区,各民俗亚区的民俗文献有着不同的记述特色。华北民俗文献按其类别可区分为三类:庙会文献、岁时文献和地方风土文献等。华北民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为丰富与发展中国历史民俗学提供重要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理念贯穿于中国民俗学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进程之中,现代性的解构因素使得传统的“民”与“俗”的概念在现代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其拯救之途也许在于重新定位现代性语境下的“民”与“俗”的概念,“重回民间”和“再民间化”,尊重并确立民俗文化在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学翻译借鉴西方民俗学的历程后,总结出西方民俗学在中国本土化的两个特征:阶段性特点,以西方民俗学为最终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误“将现代化”视同于“西化”,简单地用中国材料去印证西方的阐释系统,未能面对中国的民间文学现实。但西方的学术价值在开阔中国人的视野,训练规范化的思维方面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艺民俗批评以文艺人学观和文化民俗基因理论为基准,探讨文艺批评术语形成、批评空间构建、批评原理阐释和具体文艺批评实践等各个环节所受到的民俗沾溉。从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和行为社会民俗生活相等方面对贺拉斯《诗艺》的民俗予以梳理,可以生动展示其贵妍多姿的文艺民俗图。这些民俗意蕴的生成。取决于贺拉斯对其文艺民俗的文学批评观念表达。他不仅首次确立了“合式”、“合理”和“寓教于乐”的文学批评范式,还根据民俗承栽的民俗事理、民俗情趣与其批评观点之间的意义关联来随“俗”赋意:采掇民俗事理以直赋其意;化撷民俗理趣以类比推演;指摘民俗“馊”弊以皈依正意;激活民俗意象以转深其意。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古典民俗学和现代民俗学的发展史 ,以及西方现代民俗学史 ,论述民俗研究之基础为描写民俗学。进而论述中国民俗学学派之基石 ,为对中国民俗事象之六维立体思维的微型研究和立体描写研究 ,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现状及其渊源、历史沿革与演变、风习萌芽与未来发展趋势 ,以及民俗事象所反映的民族心理的探讨与记叙。再进而论述描写民俗学的四个主要方面的作用 ,和对兄弟学科的关系。最后论述在厚实的描写民俗学成果的基础上 ,可以获得厚实的历史民俗学、比较民俗学、理论民俗学成果 ,从而建构起绚丽多姿、放出异彩的中国民俗学学派  相似文献   

18.
民间“国”字号评选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民间“国”字号评选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民俗文化和重视民俗文化的力量,把民俗文化中所包含的情感和心理充分释放出来。民俗文化无论是从大传统和小传统的角度,还是从民俗控制的角度来分析,都是民间“国”字号评选中不容忽视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研究是当前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三十年来浙江民间信仰研究成果进行以点带面的综述性介绍,梳理出其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涉及浙江民间信仰的重要著作、浙江民间信仰史的研究、以神信仰为代表的专题性研究和当代浙江民间信仰的田野调研等。  相似文献   

20.
“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作为中国民俗学的建设方向,包括了“民族民俗学”这一分支。云南民俗学界的学科实践是民族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