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硅酸铝短纤维/ZL109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硅酸铝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时效硬化行为以及常温和高温下的拉,压强度等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硅酸铝短纤维不仅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硬度,而且改变了复合材料的时效过程,硅酸铝短纤维也同样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室温与高温强度,同时,热残余应力是导致复合材料拉,压机械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A series of glass fibre reinforced composites based on novel blend matrices were fabricated us-ing reaction injection moulding (RIM) processing.The blends were made of sub-sequential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of acrylic-polyurea or acrylic-copoly(urea-isocyanurate).The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nsile test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The fracture data from single edge notch bend tests were analysed using fracture mechanicsfor the composites to give K_(IC) and G_(IC).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action kinetics and morphologyof the blend and the composite properties were discussed.The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the novelblends have good bonding property on glass fibre,thus good processability in RIM,and the re-suited composites have good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3.
在制备了不同配比改性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对不同填充质量比的改性空心玻璃微珠(HGB)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了准静态拉、压,简支冲击,应力松弛,动态力学行为等试验,得出了不同配比下材料的弹性模量、拉压强度、冲击韧度、应力松弛率、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参数。试验发现,空心玻璃微珠的加入对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均产生了明显的改变。随玻璃微珠配比增加,材料的弹性模量、拉压强度大体上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而冲击韧度、应力松弛率则有明显增强趋势;填充比为10%左右材料的耐热性最佳。以上研究发现对此类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堰体结构材料主要成分是风化砂和石碴料,通过采样和实验分别得到了这两种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基本性质,总结了其变形规律.在实验成果和实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围堰填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了三参量堰体材料流变本构模型,该模型既可以描述材料的蠕变过程行为,又能描述材料应力松弛特性,符合大多数材料的粘弹性力学特性,能够很好的分析研究围堰堰体结构的应力应变.  相似文献   

5.
The polarization properties of an evanescent-wave pumped Whispering Gallery Mode(WGM) fibre lase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olarization lasing beam emitting from the evanescent-wave pumped WGM fibre laser under two different pump conditions.When the pump beam is strictly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an optical fibre,the lasing emission is transverse electric wave and the electrical vectors at emitting points are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fibre,which forms a spe...  相似文献   

6.
针对黏弹性参数反演中的模型选择问题,提出应用黏弹性材料的应力松弛曲线作为待反演的参数,不涉及任何黏弹性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仿真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不同应力松弛曲线下的剪切波传播速度,然后将仿真得到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输入到人工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建立起生物组织黏弹性参数和剪切波传播速度的神经网络输出模型,有效解决了模型选择问题。最后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反演得到组织的黏弹性参数。  相似文献   

7.
PPTA fibres have high axial tensile strength,but the transverse links at the macromolecularlevel of the fibres are low.The high orient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PTA fibres leads to alow resistance to bending fatigue.A comparative study on fatigue behaviour of PPTA fibres and modified PPTA fibres weremade by rotating fibre over a pin.The resistant properties of the PPTA fibre to the bending fa-tigue are low,but can be improved by modification.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of the deformation processes of the PPTA fibres and modi-fied PPTA fibres as they are tensioned in a monofilament from after being knotted are shown.The properties of resistance to bending fatigue of the different PPTA fibres can be evaluatedby comparing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tensile broken ends of these fibres after knotting.  相似文献   

8.
精纺毛织物的尺寸稳定性不仅影响到服装加工,而且关系到成衣形状的稳定性。作者就普通蒸呢和罐蒸与尺寸稳定性(松弛收缩、吸湿膨胀)和织物风格的关系进行研究,对织物的吸湿膨胀机理作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蒸前织物的剩余应力愈大,蒸后松弛收缩率愈大,KES测试中的EMT指标愈小;经普蒸织物的吸湿膨胀率明显小于罐蒸织物的吸湿膨胀率,而纤维的吸湿膨胀率却相反,经普蒸后织物单元截面内纱线充满度亦较小;吸湿膨胀率与织物内摩擦损耗成线性关系等。可以认为,毛织物整理以小张力上机加工为宜,高档毛织物采用普蒸定型为佳;织物组织结构是影响织物吸湿膨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粘弹性Maxwell模型材料的积分松弛型本构关系为基础,进行了本构关系递推,并建立了Maxwell模型粘弹性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再利用节点对接触模型理论编制了Maxwell模型二维接触问题接触应力计算有限元程度,并验证了其正确性。最后应用该程序,研究了简单Maxwell模型轴对称粘弹性体接触时接触面上轴向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动态力学实验诊断应力松弛模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态与静态粘弹性力学性能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力学特性理论转换计算公式的推导,分析和修正,提出适用于固体推进剂转换计算诊断应力松弛模量的公式,其结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和 Mori-Tanaka平均场理论,导出含损伤两相复合材料的刚度张量.认为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脱黏受控于颗粒所受的拉应力,引入Weibull分布函数描述颗粒脱黏概率,且受单向拉伸载荷作用时,仅在沿受力方向的上下两侧发生部分界面脱黏,从而将部分脱黏的各向同性颗粒由一完好的横观各向同性颗粒来等效,建立了部分脱黏模型.假定基体为各向同性材料,颗粒仅产生弹性变形.基体产生弹塑性变形且满足Mises屈服准则和等向强化准则,采用割线模量法讨论了球形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部分界面脱黏时的弹塑性性能,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粉末粘结剂含量非织造布的研究表明:线性和非线性的简易三元件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非织造布的拉伸性能和应力松弛性能。根据模型的拟合参数计算和讨论提出了应用力学模型可以检验非织造布加工中纤维网粘结程度优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港口码头不同环境因素对码头桩身材料特性的劣化影响而降低桩身承载能力,通过PFC3D(颗粒流分析程序Particle Flow Code 3D)建立三维颗粒流离散元钢筋混凝土桩模型开展研究。对温度-应力模型进行建立,选取热学参数,构建了温度热管模型,通过分级加热,得到了钢筋混凝土桩的横向拉伸应变、纵向压缩应变以及微裂缝生长数量随温度变化曲线;调整模型混凝土粗骨料占比与强度等级,研究其对对钢筋混凝土桩受热损伤的影响;通过施加温度场的模型进行水平加荷载后,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模型微裂隙数量的损伤变量,并构建了损伤变量-轴向应变曲线,进一步分析了温度-荷载共同作用的损伤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轴向压缩应变和横向拉伸应变会随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细观微裂隙数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长;粗骨料占比升高会使受热初始损伤增加;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改善纤維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AVCO碳化硅(SCS-6)纤维已经成为最有竟争力和性能最优异的结构材料之一。本文研究了纤维的室温拉伸强度和夹头跨度间的关系,纤维力学性能和热暴露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无疑将有助于复合材材的设计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不饱和聚脂基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比环氧基便宜、工艺简单、固化快。但制造方法对这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为降低成本并满足工程需要,有必要对此作一比较性研究。该文用真空袋法在不同固化压力或不同的加压时机下制得试件,并测定其纵横向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其中断裂韧性由屈曲板试验给出。结果显示:真空袋法制得的试件纵向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均较高,但横向特性与固化压力关系复杂。结合纤维体积含量测定和断口扫描分析,分析了复合材料纵向弹性模量测试值与混合率误差的原因。权衡力学性能和成本因素,建议了适宜的固化工艺。  相似文献   

16.
考虑胶凝原油具有蠕变与松弛特性,将Maxwell线性黏弹性体与幂律流体元件进行并联,得到机械比拟模型。在幂律流体元件应力项中引入与应变相关的损伤因子,Maxwell黏弹性体剪切应力项中引入完整性因子,得到胶凝原油初始应力递增阶段的描述公式。分别对大庆原油、南阳原油进行恒剪切速率试验测试,利用模型公式拟合初始应力递增阶段的试验数据,计算胶凝原油应力松弛过程。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良好,模型参数不随剪切测试条件改变,能够反映胶凝原油的物性特征。该模型可以表述胶凝原油的松弛特性;应变幅值越大,结构损伤越明显,对应的剪切模量数值越小,符合胶凝原油的真实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7.
对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应用复合材料的混合律法则说明纤维掺入后的性能,根据水泥水化后对玻璃纤维的腐蚀影响分析了脆化机理以及采取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18.
提出简化广义Maxwell模型和简化广义Voigt模型来描述高聚物在主转变区的粘弹性能。建立了一种从动态力学温度谱和α_T(T)直接求松弛谱、推迟谱及其它粘弹函数的新方法。采用文献的实验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得到的粘弹性质与实验结果相一致。这个方法同时也是本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祝明桥  胡秀兰 《河南科学》2002,20(6):757-759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 ,初步揭示了超短异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规律 ,并归纳出了相关纤维强度特征系数 ;通过超声测试分析 ,得出了钢纤维混凝土超声波速与纤维掺入量的关系。为超短异型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和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平旋喷组合结构中管棚受力特点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隧道预加固管棚水平旋喷桩组合结构中管棚的力学行为、管棚搭接处的受力特点,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在开挖过程中,管棚水平旋喷桩组合结构和超前管棚注浆结构中管棚的轴应力、剪应力、弯矩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管棚水平旋喷桩组合结构中,钢管所受弯矩和剪应力约为超前管棚注浆结构的10%,所受轴应力约为超前管棚注浆结构的40%;钢管的受力特点与超前管棚注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2种结构的管棚搭接处的力学行为均较为特殊,在分析管棚水平旋喷桩组合结构中钢管的受力情况,或对超前管棚注浆结构考虑管棚搭接效应进行受力分析时,应将现有受力简化模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