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涝渍胁迫下杨树内源激素及其它生理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涝渍胁迫时三种美洲黑杨无性系叶片脱落酸(ABA)、蛋白质以及基茎乙烯含量比对照有显著提高,而叶片玉米素核苷(ZR)含量却明显低于对照,无性系之间的各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综合生长状况认为,ABA、乙烯含量增加易导致叶片衰老、气孔关闭,但不是简单的生长抑制,它们可以促进不定根的形成,从而促使ZR含量提高,这些特性对涝渍缺氧条件下,植物生存和生长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苗木抗涝能力大小与ABA、乙烯、ZR以及蛋白质等性状在涝渍胁迫下的反应敏感度,以及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的能力有一定关系,反应早,恢复快,则苗木抗性强。比较三种杨树无性系生理性状及生长状况认为,I69杨在涝胁迫下表现最好,I351杨在渍胁迫下,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2.
用27AlNMR方法研究了碱化度(B),Al3+/SO摩尔比及水中稀释过程对PACS(含SO的聚合氯化铝)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CS中铝含量大子0.9mol/L时,水中稀释对PACS聚合度影响较大,小于0.9mol/L后水中稀释对PACS聚合度影响较小.水中稀释可使聚合大分子向Al13结构转化,这种转化能力的大小取决于PACS中B的高低和Al3+/SO摩尔比的大小.B的提高或SO含量的增加(Al3+/SO摩尔比减小),都使这种转化能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杨树糖代谢与褐斑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杨树褐斑病发病过程,测定黑杨派六个无性系在生长季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动态,在病害侵染初期,抗病无性系(I-63杨、I-69杨、I-72杨)叶部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感病无性系(I-214杨,P15A杨、加龙杨)腈低且呈下降趋势,感病无性系则呈上升趋势,侵染初期抗病无性系叶部总糖含量高于感病无性系,抗病无性系茎部输送的糖较感病无性系多,各无性系秋季运输的糖较夏季多。  相似文献   

4.
用^27AlNMR方法研究了碱化度(B),Al^3+/SO^2-4摩尔比及水中稀释过程对PACS(含SO^2-4的聚合氯化铝)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CS中铝含量大于0.9mol/L时,水中稀释PACS聚合度影响较大,小于0.9mol/L后水中稀释对PACS聚合度影响较小,水中稀释可使聚合大分子向Al13结构转化,这种转化能力的大小取决于PACS中B的高低和Al^3+/SO^2-4摩尔比的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喷洒后7d,株高GA3处理极显著高于NAA处理(P<0.01)。100mg.L-1GA315.10-3kg.m-2处理互作效应显著(P<0.05)。GA3处理使干物质中CP含量上升,CF含量下降。NAA处理则相反。GA3处理影响一、二茬草,NAA处理影响第一茬草。100mg.L-1GA3、15.10-3kg.m-2处理组合显著提高DM产量(P<0.05)。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动式染毒技术,将大鼠分成4个浓度组吸入豆油油烟(油温220℃),观察血中SOD,GSH,MDA含量,肺组织中LDH,ACP,MDA和肺巨噬细胞(PAM)膜脂流动性(LFU)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吸入油烟的急性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油烟平均浓度为1.05mg/m^3时,血浆及肺组织中MDA开始增加(P〈0.05),且含量随吸入油烟量增加;平均浓度为9.58mg/m^3时,全血SOD活力明显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烷(DADMPM).研究了DADMPM与Cr(Ⅵ)的显色反应.在H3PO4介质中,在Mn(Ⅱ)和吐温20存在下,Cr(Ⅵ)与DADMPM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λmax为470um,摩尔吸光系数ε=3.0×105L·mol-1·cm-1.铬量在0—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已用于环境水样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pH9.4的硼砂介质中,Mn(Ⅱ)-OP-5-Br-PADAP红色络合物形成的适宜条件和络合物的稳定性等.锰含量在(0~1)mg/L范围内服从Beer定律.其回归方程为:A=0.05992C+3.4×10-2,(r=0.9986).摩尔吸光系数ε=1.06×105.测定6次相对偏差小于3.0%.加标回收率在96%~98%.该法用于茶叶中锰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高原型和山谷型藏山羊生态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高原型和山谷型藏山羊的体态、被皮、解剖、生理和生化遗传标记等生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表明:高原型比山谷型藏山羊体格较大;毛被白色者较多、毛丛较长、单位皮肤面积次级毛囊较多,产线量高;气管、肺和心脏较发达;血液中RBC、WBC、Hb均较高;体温、皮温均较低,两型藏山羊的Hb、Alb、Am经电泳均显示一条带,无多态性,高原型藏山羊的Tf有3种基因型,即AA、AB、BB,而山谷藏山羊Tf只有两种基因型,即AA、AB。基因频率经x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两型藏山羊的AKP同工酶均有两种基因型,即AKPF和AKPO,AKP基因频率经x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不论是高原型还是汕谷型藏山羊的ES同工酶均有多态性,都有3个带,但两者的E_s同工酶带有明显差异,区带-Ⅱ-2、带-Ⅲ-3、带-Ⅱ-4、带-Ⅲ-2对应比较,差异极显著(>0.01);带-Ⅰ-1、带-Ⅰ-3、带-Ⅲ-1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原型和山谷型山羊的LDH同工酶均有5条带,其活力顺序均为LDH_1>LDH_3>LDH_2>LDH_5>LDH_4,各带对应比较,两个生态类型藏山羊间LDH_1、LDH_2活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以APS-TU和APS-U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氰乙基化交联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IR,SEM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当[APS]=[TU]=[U]=3×10-2M,[MMA]=6×10-1M,S:L=4:100,60℃,反应6小时时,G%、E%值最高.用NH2NH2改性后,含-COONHNH2功能基的接枝共聚淀粉对Cu、Cd、Cr、Ph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淹水胁迫对杨树生物量及生理性状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杨树无性系(1-69,NL-80105,NL-80351),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不同程度的淹水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在胁迫条件下3种杨树无性系生物量累积受到明显抑制,冠根比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显著下降,叶片相对质膜透性(RPP)明显升高,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含水量(RWC)降低,无性系之间的各性状表现有所差异,与对照相比,在强淹水胁迫中I-69杨表现最好,其次是105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淹水处理下不同杨树无性系苗木根系的形态变化规律,揭示杨树对淹水胁迫的根系适应策略,为筛选耐水的杨树无性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3804杨、1388杨、895杨、110杨和328杨5个杨树无性系,设置对照、渍水和淹水3种处理,测定苗木根系的生物量、长度、数量、表面积、体积等指标。【结果】①渍水处理下杨树根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淹水处理下的根生物量却显著小于对照。②渍水和淹水处理下的多数杨树无性系苗木一级根数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总根长、总根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却大于对照。③与对照相比,渍水和淹水处理下的杨树苗木根系平均直径有所减小,但根尖数、分叉数和交叉数却增大。④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58%,可较好地反映杨树苗木根系形态特征。【结论】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在渍水处理下5个杨树无性系根系形态表现的优劣顺序是1388杨>895杨>3804杨>110杨>328杨;在淹水处理下的优劣顺序是1388杨>895杨>110杨>328杨>3804杨。所以,从根系形态表现看,1388杨和895杨的耐水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目前引种较多的20个优良杨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栽植对比试验,借助林分全面调查和树干解析等方法,研究各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特性,以期获得各无性系的生长特性表现差异,为试验区杨树栽培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驻6号为最适于试验地区推广栽植的无性系,50杨、桑迪、NL351表现也较好,可供选择;I-107和中洛759不宜在试验区栽植。无性系中树干饱满度最高的为无性系2001,饱满度最低的为无性系102。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分析了黑杨派新无性系苗期生长的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方差分析表明,Ⅰ-69杨X小叶杨和Ⅰ-69杨X欧洲黑杨F1无性系的无性系效应、地点效应和无性系X地点效应均是极显著的。从各无性系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指数,预测了它们的适应范围。这些无性系生长和适应性的关系在正方向上是独立的,生长和稳定性的关系是多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大都也是多变的。  相似文献   

15.
两个杨树无性系中大量元素含量的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两个杨树无性系(I-69杨和I-72杨)各生物组分中大量元素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无性系的大量元素在其各生物组分中的含量相近,变化规律相似;两个杨树无性系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均以叶中元素含量的年变化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为82.6%、82.2%、84.7%、85.7%和88.7%;当年生小枝与2年生小枝积累大量元素的规律相似;各生物组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存在养分的“稀释效应”;氮、磷、钾的平均含量以叶中最大,钙、镁以当年生木质部最大。研究结果可为杨树人工林的营养管理和地力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1年生杂交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生长季结束后对茎、皮、根等器官的生物量及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有13个杨树无性系的生物量高于平均值,无性系208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生物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85.77、146.18、631.95 g;不同器官间干质量热值的顺序为茎、皮、根。不同杨树无性系的单株干质量热值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变异幅度为18.659~19.141 kJ/g。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单株热值、生物量和单株干质量热值平均值分别比群体平均值高26.12%、25.99%和0.12%。不同无性系单株热值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机械损伤对不同繁殖方式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的影响,并从内源激素代谢角度阐述其萌蘖机理。【方法】以具有不同萌蘖能力的杉木020扦插苗和020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分析基部损伤和去顶处理对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影响的基础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一步测定了杉木无性系萌蘖高峰期枝叶、基部韧皮部、根尖等不同器官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及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差异,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萌蘖能力与内源激素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杉木萌蘖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去顶和基部损伤处理杉木020扦插苗和020组培苗无性系萌蘖高峰期均为7月,去顶处理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显著高于基部损伤处理,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随着幼苗的生长,杉木无性系枝叶IAA含量增加,GA3含量下降;去顶处理有利于杉木幼苗枝叶及根尖ABA的积累,基部损伤处理有利于韧皮部及根尖CTK的积累。【结论】机械损伤条件下,杉木根尖和枝叶中的IAA、ABA和GA3内源激素含量较高。杉木无性系萌蘖数与机械损伤不同处理呈显著正相关;萌蘖数与GA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IAA、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涝渍胁迫下3个树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为期60 d的田间模拟试验,以1年生落羽杉、美国山核桃和乌桕实生苗为试材,对3树种在涝渍胁迫下的适应性和生理调节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3树种具有不同程度的耐涝能力。在淹水和渍水胁迫的前30 d,3树种叶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皆呈显著上升趋势。(2)3树种耐涝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落羽杉的耐涝性最强,美国山核桃的次之,乌桕的最弱。在50 d的淹水胁迫期内,落羽杉叶片或根系中的SOD等6个指标的平均增量显著超过美国山核桃和乌桕,而且前者可保持连续增长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美国山核桃和乌桕在水分胁迫30 d后呈现大幅下降趋势。(3)3树种的耐水机制可能与形态建成、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渗透调节等适应性环节的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人工淹水逆境处理对美洲黑杨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下述三方面对美洲黑杨16个无性系苗在人工淹水处理后,其生理特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1、人工淹水深度对无性系苗生理特性的影响;2、人工淹水持续时间长短对无性系苗生理特性的影响;3、不同无性系苗在遭受淹水胁迫后生理特性的变化,被测定的生理指标包括可变荧光Fv、叶扩散阻力re(S.cm^-2)、蒸腾强度Tr(ugH2O.cm^-2.S^-1)和叶水势Ψ(Bar)。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淹水深度与持续时间长短对16个美洲黑杨无性系苗的生理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参试40个马尾松无性系不同器官生物量及N、P、K含量的测定,进行不同无性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全株生物积累量平均为15.94 kg.株-1,其中M7号无性系的生物量最大,但养分消耗量也较大。M18号无性系的生物产量较高,而N积累量小于平均值的20%,初步判断为N营养利用效率较高基因型。M4、M5、M7、M9、M13、M14、M18、M22、M23、M26和M30无性系的干材生物量大于平均值20%,但P和K营养积累量均小于平均值的20%,属于对林地养分消耗较小的高产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